天天看點

“詩豪”劉禹錫: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戀

作者:釣魚的寒江雪

#奇妙知識季#

“詩豪”劉禹錫: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戀

《陋室銘》

—— 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牍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唐朝詩人劉禹錫的這首《陋室銘》字字珠玑傳頌千古,相信每個人中學時代都讀過,我記得上學時候這首詩是要求全文背誦的,如今你還記得嗎?今天就來講講詩人劉禹錫和這首《陋室銘》背後所隐藏的勵志小故事。

劉禹錫生平簡介

“詩豪”劉禹錫: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戀

劉禹錫,字夢得,籍貫河南洛陽,生于河南鄭州荥陽,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陽” ,唐朝時期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他一生仕途坎坷,身處逆境,卻達人知命,笑看人生;他是朝廷流放的浪子,但又是時代高亢的歌者;他用自己傲視憂患的氣概,抒發出一腔迎接苦難、超越苦難的情懷;他以豁達的心胸,不屈的意志,創作出一篇篇譏諷權貴的詩文,展示着自己的铮铮風骨。

《陋室銘》背後的故事

“詩豪”劉禹錫: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戀

當年劉禹錫在任監察禦史期間,曾參與了“永貞革新”,此革新派的政治主張是極力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的。由于勢單力薄,保守勢力強大,革新失敗後,劉禹錫被貶朗州司馬,今屬湖南常德一帶,後又被遷任為連州刺史及安徽和州通判。

按朝廷規定,劉禹錫的住房應在縣衙内,但是和州縣太爺是個“勢力眼”,看人下菜,給他安排到城南臨江的三間民房居住。對此,能屈能伸的劉禹錫毫不在意,搬了進去。他環視住地有一種新鮮感,便提筆寫了一副“面對大潢觀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辯”的對聯,信手貼在寝門上。知縣看了對聯,認為他因革新降職,被貶到和州縣還不服氣,一心想着争辯。為了教訓他,又把劉禹錫的住所遷到較遠的德勝河邊,并把住房面積減半。

 劉禹錫搬到新居,看到那裡依山傍水,岸柳婆娑,雜花争豔,芳菲宜人,怡然自樂。于是,他又撰寫了一副對聯:“楊柳青青江水準;人在曆陽心在京。”知縣見劉禹錫仍是悠然自得,就又把他調到一間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這若是換成其他人,怕是要發起彪來。可劉禹錫在這種情況下,不但沒有大發雷霆,反而創作出了那首流傳千古的絕唱——《陋室銘》。文章大意是隻要居住的人品行端正,志趣高雅,住在哪間屋子裡都如同住在天底下最好的房子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也是整篇文章畫龍點睛之筆。

結語: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戀

“詩豪”劉禹錫: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戀

《陋室銘》一文表現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流露出作者安貧樂道的隐逸情趣。人的物質欲望是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的,在人生路上,難道你就願意把這短暫的一生耗費在對榮華富貴的追求上,最終沾得滿身的銅臭味,以緻身心疲憊嗎?我想隻有不貪慕虛榮,安貧樂道,才會有一個圓滿的人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