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分離焦慮”不存在!給孩子講道理不如搞定這些小細節

在孩子的衆多焦慮情緒中,我們最常見的一種焦慮情緒就是分離焦慮。分離焦慮又稱離别焦慮,是指孩子因為與父母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

分離焦慮是幼兒中最常見的一種焦慮情緒,在學齡前兒童中比較容易出現,也是孩子進入幼稚園階段必經的正常反應。剛入園的孩子容易感冒、發燒、肚子疼等,就是這個原因引起的。另外,孩子整日纏住父母,不斷要求父母陪伴關注自己,不主動與其他小朋友交往,也會使同伴交往受到影響。

當孩子面臨分離焦慮時,如果家長不能正确處理,會加重孩子的焦慮情緒。孩子焦慮的情緒也會引起生理上的應激反應,如果孩子不能在較短的時間内度過分離焦慮期,而是長時間焦慮,容易使孩子抵抗力下降。

“分離焦慮”不存在!給孩子講道理不如搞定這些小細節

一、孩子為什麼會出現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最初是孩子離開母親時出現的一種消極的情緒體驗。最親近的人從視線中消失了,孩子會一下子不安起來:媽媽在哪裡?我要找媽媽!孩子會用喊叫、哭鬧來表達自己的焦慮,呼喚媽媽的出現。大部分孩子從七八個月起,就會明顯表現出這種分離焦慮,有些孩子甚至更早。

分離焦慮的出現與孩子的不安全感有關。面對不熟悉的環境或者親近的人離開,都會讓孩子的安全感受到影響。最初,這種焦慮的出現,是具有特殊的适應意義的,因為它促使孩子去尋找他所親近的人,或者發出信号,呼喚媽媽的出現。這是孩子尋求安全的一種有效的方法。但是,焦慮中的孩子會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尋找親人上,有時甚至表現出不吃、不喝、不玩,這些最能引起親近的人關注的行為。是以,焦慮情緒嚴重的孩子,是沒有心思和精力去探索外部世界的。

當孩子到了上幼稚園的年齡,分離焦慮就更不可忽視了。很多孩子因害怕去幼稚園,會以不起床、假裝生病、賴地哭鬧的手段進行抵抗。由于0~3歲的幼兒主要是通過與媽媽、家人形成穩定的依戀關系來擷取安全感,而且這種安全感的擷取需要一個過程,是以他們隻要離開媽媽或離開熟悉的環境,安全感就會受到影響,進而出現分離焦慮。但是,當幼兒長到3歲以上時,隻要帶養方式得當,并且幼兒在這個階段已經獲得充足的安全感,那麼即使離開媽媽或者熟悉的環境,安全感也不會受到大的影響,幼兒能很快度過分離焦慮期,适應陌生人和新的環境。

“分離焦慮”不存在!給孩子講道理不如搞定這些小細節

二、如何應對孩子的分離焦慮

應對分離焦慮,最重要的就是家長的從容淡定,不可以因為我的情緒反應而使自己也開始焦慮。家長能夠從容淡定地面對孩子的焦慮情緒時,孩子就會感覺到踏實和安全,孩子順利度過分離焦慮期也就更容易。另外,對于一些有着嚴重分離焦慮的孩子,家長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增加0~3歲幼兒的安全感

在0~3歲幼兒安全感建立階段,母親應該多多陪伴孩子,盡量減少親子的長期分離。現在有些家長出于無奈,給孩子送到祖輩家裡,導緻孩子與父母長期分離,影響幼兒安全感的建立。另外,在前面依戀關系的叙述中,也分享過安全型依戀關系的建立就是在幫助幼兒建立安全感,母親或者看護者應該及時、準确、恰當、一緻地回應幼兒的需求。這樣孩子在面對分離時,分離焦慮就不會那麼嚴重了。

(2)事先告知會降低幼兒的焦慮

有些家長擔心幼兒抗拒分離,覺得哭鬧起來很麻煩,便采取了省事的方法偷偷溜走。這種方式後果非常嚴重,直接導緻幼兒對失去信任,對分離更加抗拒。我們與孩子分開時告訴孩子,雖然孩子也會哭,但這是孩子成長必須經曆的,随着我們每一次的告知,孩子逐漸就明白了,媽媽會走,同時也會回來,分離就沒有那麼痛苦了。如果與孩子分開,媽媽不告訴孩子,偷偷溜走,這就是一種傷害,是一定要盡量避免的,是以,事先告知會讓孩子克服很多的焦慮和緊張。

(3)事先告知孩子的情況一定要真實

很多時候我們不能為了不讓孩子緊張,就說一些與事實不相符的事情。如,家長為了讓孩子很快适應幼稚園,就把幼稚園描述得像天堂一樣,而不告訴孩子,上幼稚園意味着長大了,要跟家人分開,不能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要跟大家一起活動等。結果,很多孩子興高采烈地來上幼稚園,卻發現并不是那麼回事,哭鬧得更加厲害了。

(4)事先告知孩子的情況一定要具體

家長事先告知得越具體,孩子的精神狀态越放松。描述得越具體,孩子掌控能力就越強,他發現事情的經過和媽媽說的每一步都一樣,就不再焦慮害怕了。

“分離焦慮”不存在!給孩子講道理不如搞定這些小細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