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書畫聯盟丨山水畫的虛實與模糊

點選:“收錄于話題”分類,查閱全部。

提示:圖文資訊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圖檔并不确定作品之真僞,不作為投資收藏的依據,僅供大家共同分享學習,如作者認為涉及侵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核實後立即删除。

虛實結合在藝術中很重要,中國畫中,畫魚不畫水即為虛實結合,靠調動觀者的想象力去補充畫面上虛的部分,這種表現方法與西方繪畫不同。

書畫聯盟丨山水畫的虛實與模糊

山水畫中的虛實,有下面的一些情況。

畫面上布局、構圖中的虛實。這種虛實,通常把有景物的部分叫做實處,把空白處叫做虛處。在具體事物中也要作具體分析,如屋本身是實的,但牆壁刷了白色,牆壁就是虛的了。月夜的天空是虛的,但加上幾片雲,就變成實的了。

看黃賓虹的山水畫,在密實的山樹中往往留着空白,這是實中之虛處,他自己把這個叫畫眼。在大片虛白處,加上幾筆淡淡的雲,這是虛中之實處。

用筆也有虛實,一筆下去,是比較實的,但也有虛空處,這與水墨的份量及運筆的提按有關。這樣畫出來的線條有輕重、抑揚、頓挫的變化,尤其到了筆的盡處,由實到虛,虛到看不見,虛到虛無的境地。這種虛無處,人們看起來,反而覺得豐富,為什麼呢?好比唱歌快完時,聲音已停止了,但不感到停止,似乎還有餘音,所謂“餘音繞梁,三日不絕”,三日不絕是誇張,但沒有聲音似乎 還有聲音就很妙。如果聲音清清楚楚停止了,就引不起這種聯想。畫面的道理與此相同。有的畫,線條的起止、有無很清楚,是以筆畫畫得再多,也使人感到并不豐富。

山川樹木,天地自然是實的,畫者把它揉碎打散,變成虛的東西,再把這些已被打散的景物,捏成山水圖畫。先把實的散成虛的,又把虛的捏成實的,這叫作“抟虛成實”。

書畫聯盟丨山水畫的虛實與模糊

山水畫中,弦外音、象外象、味外味的有無和畫中的虛實處理很有關系。中國藝術中詩、文、戲、曲、繪畫,都很講究虛實關系。在山水畫中,有時山與樹之間,墨筆不畫到,留虛。但在設色時又染到,這也是虛實的一種方法。因為如果不染到,似乎太空了一點,是以采取畫不到而染到的辦法。這種方法可能是先有成竹在胸的安排,也可能是随機應變的一種補救辦法。

還有一種虛實法是以實為虛,即化景物為情思。這樣從頭畫到尾,自然行雲流水。在這裡,實指景物對象,山川、雲樹,虛指景物内在的精神實質。

畫景物如果隻是在形象上着眼,從景物到景物,以實為實,是不夠的。但如果脫離形象而去追求所謂内在精神,又會失去依據而成為虛無。是以,畫不能以實為實,也不可以虛為虛,應該“以實為虛”“以虛為實”,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把客觀景物的内在精神化為自己的情思而表現出來,做到情與景統一,意與象統一。

書畫聯盟丨山水畫的虛實與模糊

山水畫中,有模糊的地方,這是一直以來就有的。過去畫論中談到“脫略處”“迷茫處”“意到筆不到處”“虛空處”等等,都是模糊之處。左右之間,山與樹之間,前後層次之間,山腳與水或與坡地之間,人物的足與地面之間,往往不能分得很清楚。枝幹與點葉之間有時也須有意畫得模糊一些。畫雖是模糊,但主觀思想是清楚的,這樣找畫面效果就豐富了。畫天上的雲,畫海浪和水紋,畫行駛的船,滾動的輪子,都要用模糊的方法。否則,這些景物的動勢都表達不出來。

小幅畫中需要模糊,大幅畫更需要用模糊的方法,即使一條小道,如果畫得處處清楚,有如蛇肚,就不定很好看。山石的皴法也須有模糊處。雖然模糊,但它含蘊的東西反而很多,因為一眼看不完,自然就覺得格外豐富了。運用模糊是有意的,畫家的思想是清楚的,如果自己的思想不清楚,很模糊,那他的作品就成為“糊塗”了。

點選:“收錄于話題”下一篇,翻頁閱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