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視訊】“大叔”馬家輝饋贈給年輕人的箴言:生命就是要追尋快樂

“4·23”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著名作家馬家輝在“大叔”年華尾聲,推出自己的最新随筆集《大叔》,副題“我們終于可以聊聊走過的路”,回望自己與時代的back pages。“60後”老男人在訪談和寫作中極易滿身“爹味兒”,《大叔》卻是個清奇的存在。沒有美化昔日,沒有說教“後浪”,與鮑勃·迪倫一樣風華正茂。

“八卦無罪”

張銀鈴:請您介紹一下新書《大叔》。

馬家輝:這本《大叔》就記錄我“大叔”甚至“前大叔”年代的一些生活、旅遊見聞,反正就是我的生活體驗的散文集,希望你們喜歡,也希望你們在喜歡之外呢,能夠找到一些共鳴找到一些啟發。裡面也有一些名人八卦,可是那不重要,重要的是八卦背後的啟發和給我們的提醒,這個才重要,是以八卦無罪。

張銀鈴:從青春意氣到成熟穩重,從少年到大叔,您覺得成長的關鍵是什麼?

馬家輝:一路走來,就是不同的生命階段,我們都追求成長,成長跟長大都是正面的,往上走、往前走,總要有動力,我覺得,這個動力的關鍵來源在于你有沒有“勵志”。你心中要提醒自己随時警覺,不要原地踏步,當然更不要往後倒退。要提醒自己,不管是工作環境、生活環境甚至交朋友,很容易迷亂,偏離,堕落。

到我這個年齡五十八了,我都經常、甚至每天會想想,我講的哪句話不應該講,哪個念頭不應該有,某件事情可以不那樣做。那是你自主的選擇,可以不那樣做,可以做比較正确的選擇,那你會比較自在快樂。

張銀鈴:《大叔》這本書提到了很多家人和幼時生活的事,看得出來,您非常重視家庭?

馬家輝:我當然重視家庭啊,家庭這個價值對我來說重量很大,從小時候到長大,做很多決定、選擇,都把家庭放在前面。當然,當我做了一些我覺得沒有很對的事,我就會覺得特别的内疚。

張銀鈴:您在書中提到了很多美食,最近有什麼印象深刻的美食,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

馬家輝:我是在香港港島區的灣仔長大的,港島區以前很多酒吧,現在沒有了,剩下一兩家,還有一家其實是個餐廳,老闆是個印尼華僑,年紀蠻大的,可以還守着那個店,我有空還是喜歡開着我的車去那個店。

為什麼呢?一來安靜,沒有什麼人去,有時候有些菲律賓女傭下棋啦,或者帶着男朋友去那邊喝個酒、聊天。二是老闆自己坐在那邊,他是印尼華僑,很會煮印尼咖喱、烤肉串,我喜歡去那邊喝一杯冰啤酒,然後就點幾份烤肉串,他用一個小炭爐烤,站在那邊跟我聊幾句。

因為我20來歲在東南亞采訪當記者,在印尼那邊跑了兩年,印象很深刻,好像馬上把我帶回20多歲的歲月。是以,與其說那個美食味道好,其實是那個情調好;享受美食,當然會講究環境、情調,還有誰跟你吃,跟你聊。

沒有“資格”懶惰

張銀鈴:在這本散文集裡,呈現出您記憶中非常感人真摯的經曆和故事,在現代人如此紛繁的記憶中,您覺得什麼是值得被記憶的?

馬家輝:我覺得這個是假問題,因為值得被記憶的,一個生活經驗,你不用去想,它會回來找你的,當一個記憶不斷回來找你,回來召喚你的時候,出現在你腦海裡,那就是值得被記憶的了。而不是說我們認定,這個值得留下,我記一下它;那個不值得,丢掉。值得的記憶會來找你,而不是你來找它。

張銀鈴:有句名言說,凡是過去,皆為序章,在回憶自己過去的同時,我們更要不斷地往前看,您出了這本算是回憶性的一個作品之後,對自己的未來有什麼想法和規劃?

馬家輝:總要對未來有所規劃,因為,就像我說的,你總要看着未來奔走,不管你什麼年齡,不然就很容易原地踏步或往後退。是以出版《大叔》,讓我重新看那些散文編輯過程,好像讓我重活了一遍,很多記憶,很多當時的體會都回來了。

因為不同年齡要面對不同的問題,比方我在寫作這方面,還有什麼項目、規劃要完成、還沒有完成,要用我的時間體力精神去完成,不然的話會有遺憾;還需要好好處理我身體健康的一些問題,盡量把身體健康處理好,這是我不管是目前還是往後生活的重點所在。

張銀鈴:馬老師,您當過金馬獎的終審評委,采訪主持過電影盛典,見過不同領域的名人,有沒有哪個人讓您印象特别深刻的呢?

馬家輝:這個問題要我出賣朋友,這種事我不會做。當然,叫我分享他們的故事,不是分享他們的醜聞,那當然可以。可以說一說,也是我真心敬佩的,比方說大家知道我跟窦文濤制作的一些節目,他就讓我非常敬佩。大家看他覺得他口才好,還有很幽默等等,不止的,他付出非常大的努力。

每一次做什麼節目、談什麼話題,我看到他手上一堆材料,而且他都看,不是說助理給他一堆瞄兩眼就開口亂說話。節目結束之後、播放之後,他還每一秒鐘都看,甚至重看,之後自己會檢讨,哪句話我不該說,哪句話應該多發揮,哪個嘉賓應該多給他講話,哪個不給……然後第二次再來,再拍的時候,他就可以做得更接近他的理想。

窦文濤聰明,口才好幽默感好,都那麼努力認真付出,其他人像我,才華遠不如他的,還有資格懶惰嗎?是以當我有機會很幸運參與不同的活動,跟不同的朋友、前輩接觸,我都努力地去學他們好的一面,對我的成長幫助很大。

【視訊】“大叔”馬家輝饋贈給年輕人的箴言:生命就是要追尋快樂

馬家輝

每天堅持閱讀

張銀鈴:您看待事物鞭辟入裡的能力,在成長過程中是怎麼養成的呢?

馬家輝:主要就是閱讀吧,看别人的觀點,看作家、評論家的表達方法。我喜歡閱讀過程裡面,軟硬兼收,通常看完兩本小說文學,會看一兩本評論的、理論的書,那不僅是在情緒上好像有個平衡、調和,在整個頭腦的思考方面也是這樣子。

這樣慢慢還寫着,寫作是個活,那活就跟木工啊、其他的體育運動一樣要不斷練習的。我從18歲開始寫了,每天寫、寫、寫,有時候多寫,有時候少寫,可是幾乎沒有一天不寫的。是以就閱讀吧,不斷地練習,練功練劍,不可以懶惰的。

張銀鈴:馬老師在多個領域成就斐然,年輕人如何成為斜杠青年呢

馬家輝:那不管你是斜杠不斜杠,總要不能隻出沒有入嘛。你一定猜到我說什麼了,讀書,真的,閱讀是最友善、最有效、成本效益最高的事情。世界上很多名人,他們都堅持閱讀的,你每天早上一個鐘頭,晚上一個鐘頭,一個鐘頭一個鐘頭,加起來,一個月60個鐘頭,好可怕的,一年是多少,幾百個鐘頭,那你不得了,到後來你就不是堅持了,你習慣了,你會享受的。像我晚上多累,但睡覺前不讀一個鐘頭,睡不着的。

張銀鈴:咱們這本書裡,您回憶了自己成長到成熟的經曆,您最想回到哪個時候呢,如果可以讓您回到從前的話,您最想對那時候的自己說些什麼呢

馬家輝:我最想回到30歲左右吧。有一次打麻将,我拿了一副很好的牌。但我居然把好牌打壞了,打爛了,反正就記得我判斷錯了,打錯了,結果就輸了,輸了錢倒是無所謂,面子很難看。不要把好牌打爛,而是要把爛牌打好,這是我的教訓。

青春不用太焦急

張銀鈴:告訴迷茫的年輕的朋友們怎麼做?

馬家輝:這真的沒有答案,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隻能說有一些分享可以參考。比方說,假如環境許可的話,不必、不急出來工作,先浪費一兩年的青春吧,不管是到處旅行到處跑,不管是在國外還是國内到處走,甚至做一些你沒有想到自己會做的,當做體驗磨煉。

第二,假如你要出來工作,不要隻看這個工作帶給你什麼,是看這個工作能夠把你帶到哪裡。這個工作可能給你鍛煉,給你磨煉,給你學習的機會,給你結交不同的朋友。就像我講過的,有些年輕朋友蠻喜歡的,永遠不知道你走出門在哪個轉角碰到什麼樣的人,等于說,永遠不知道我們翻到哪一本書、哪一頁、哪一句話,打開你的眼睛,甚至改變你後來的選擇方向。是以年輕真的是可以給你浪費,可以給你揮霍,真的不用太焦急。

假如有一種情況,要工作賺錢,幫忙家裡。那就責任吧,咬緊牙關就去做吧,不要委屈。很多的90後、00後,可能因為成長環境的原因,很容易覺得受到委屈,别人一句話一個眼神一件事情,他就覺得委屈了,就翻臉了,甚至轉身就走。不要太把困難當作一回事,最主要你能夠壯大起來。這些很抽象的提醒,或許大家可以放在心裡,做一個有尊嚴的人。還有最後一句話我蠻喜歡的:每個人都有追尋快樂的權利。那你就追尋你的快樂吧,生命就是要追尋快樂。

【視訊】“大叔”馬家輝饋贈給年輕人的箴言:生命就是要追尋快樂

(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吳小攀 文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