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左至右依次為:楊靜、于藍、田華 與本文作者。(作者供圖)
作者:王海濱
“要聽媽媽的話。”這是黨員李玉梅說的。李玉梅不是生活中真實存在的人,這是一個電影角色,出自電影《黨的女兒》。
《黨的女兒》是長春電影制片廠攝制的一部革命曆史題材劇情片,根據作家王願堅小說《黨費》改編,由著名導演林農執導,田華主演,1958年全國公映。
這個故事給我們呈現的是紅軍北上抗日後,江西興國桃花鄉處在白色恐怖中,黨組織被敵人破壞,被捕後死裡逃生的黨員李玉梅回到家中,急于要把黨内有叛徒的消息轉告給區委書記馬家輝。可當她找到馬家輝時,卻被馬家輝的妻子桂英告知馬家輝實際上已經叛變,危難之際,桂英幫助李玉梅逃脫,自己卻被打死。李玉梅又去找東山遊擊隊,在途中遇到秀英、惠珍兩人。由于敵人封鎖,她們的行動失敗,決定返鄉成立黨小組,堅持鬥争。不久後,遊擊隊交通員小程奉命找到玉梅,轉達上級上司的訓示,要她恢複各村的黨組織并為遊擊隊弄點鹽。李玉梅馬上開始行動,不料卻被化裝成乞丐的馬家輝發現。第二天,當小程如約前來取鹹菜的時候,馬家輝帶領白匪包圍了村子。危急之中玉梅以黨小組負責人的身份指令小程隐蔽在閣樓上不要輕舉妄動,一定要把鹹菜和她們的黨費帶走。她幼小的女兒被敵人的兇殘吓得哇哇大哭,玉梅眼看着小程藏身的地方,對女兒說:
“聽媽媽的話,别哭。”
小程清清楚楚地聽到了這句話,緊咬嘴唇不讓自己哭出聲來,他知道這句話也是說給他聽的,他更知道“媽媽”指的是誰!
李玉梅被惱羞成怒的匪兵抓走殺害了。小程将玉梅的女兒小妞放在竹筐裡,一頭挑着鹹菜,一頭挑着小妞上山了。革命勝利後,小妞和已經成為将軍的父親王傑相認,她把媽媽的黨證交給了爸爸。王傑撫摸着黨證說:
“你媽媽是我們黨的好女兒。”
“要聽媽媽的話。”這句話是老演員田華老師說的。田華老師就是電影《黨的女兒》中李玉梅的扮演者。自從接任這個角色,這句話就牢牢印在了田華的心底。
田華原名劉天花,1928年出生在河北省唐縣一個窮苦的農村家庭,12歲報名參加抗敵劇社,成為兒童舞蹈隊的一員,開始接受黨和軍隊的培養,老人家到現在都記得參軍後學唱的第一首歌曲,就是:“中國共産黨,我們的姆媽!你在鬥争中成長,你在鬥争中壯大……”
16歲那年,田華入了黨。1950年由她主演的電影《白毛女》上映,随即引起全國觀衆的共鳴,田華也是以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1958年,田華出演了《黨的女兒》,連當時很少寫影評的茅盾都破例發表了《關于〈黨的女兒〉》的評論文章:“田華塑造的李玉梅形象是卓越的,沒有她的表演,這部電影就不能給人以那樣深刻而強烈的感染。”後來,田華被評為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之一。
少年時期,在家鄉的場院裡看露天電影,不止一次看過她主演的《黨的女兒》,對她仰慕不已。
有一年,電影頻道舉辦一個與電影相關的晚會,邀請田華老師參加,我去田華老師家裡接她。當我們到達的時候,老人家居然站在八一廠大門口等着我們,她說小區很大,車開進去會不友善,是以就自己溜達出來了,一邊說一邊笑意盈盈地上了我們的車。那是我第一次接觸田華老師,真沒有想到她這樣平易近人。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和老人家有過多次接觸,感覺她一點架子都沒有,每次來錄制節目,現場都會有很多熱心觀衆找她合影,隻要不耽誤節目錄制,她都會有求必應,哪怕正在吃飯,也會馬上放下碗筷,起身配合。後來,也去過田華老師家,裝修樸實,牆上随處可見老照片,從藝術到生活,每個階段的回憶都盡收于此,櫃子裡也珍藏着各類獎章。
演完李玉梅,1959年,田華正式調入八一電影制片廠,雖然榮譽等身,但對角色不挑不揀,從不分戲重戲輕、主角配角,先後參與拍攝了《花好月圓》《碧海丹心》《白求恩大夫》《法庭内外》《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等影片。1990年,62歲的田華告别了從事五十多年的演藝事業,正式離休。雖然不怎麼拍戲了,但國家的重要紀念和慶祝活動、重要節日、重大演出、赈災義演等活動,田華老師都義不容辭地參加,“召之即來、來之能戰”,她常說的一個詞就是“還藝于民”:
“我沒離開時代、沒離開生活、沒離開人民,是以自己這顆螺絲釘還沒有完全老化,我要盡最大努力發出光和熱。”
她還擔任了“山花工程”執委會授予的“愛心大使”,幾乎每年都會和年輕人一道翻山越嶺,把書本、文具和學費交到貧困學生手裡。
田華老師的四位家人後來接連身患重病,生活的壓力讓她并不輕松,但很多保健品推銷商找她拍廣告都被拒絕了:
“廣告費是不少,一次就好幾百萬,但是,我不接!因為我不能讓觀衆覺得‘黨的女兒’向金錢看!”
田華老師說,《黨的女兒》的拍攝雖然已經時隔60多年,但電影創作時的每個日夜、每個場景、每句台詞,以及所有的大小細節,她都曆曆在目,尤其是電影中三次黨小組會讓她印象尤為深刻:第一次,李玉梅和兩個女黨員在山洞裡學黨章,選小組長,決心在與黨組織失去聯絡的情況下繼續鬥争;第二次,她們開會決定發動群衆,将暴屍在村頭的革命烈士遺體安葬起來;第三次,她們決定為沒鹽吃的遊擊隊籌集腌菜,以這種特殊黨費的形式表達對組織的深厚情感。這些都讓她深深地意識到,每一個黨員就應該這樣,無論在何種艱難的情形下,永遠保持對黨的堅定信念和忠誠:
“《黨的女兒》給了我榮譽,給了我不老的靈魂。演了《黨的女兒》,就要做‘黨的女兒’,這是我幾十年叮咛自己的一句心語。”
“要聽媽媽的話”,我一直牢牢記着。當年,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還是懵懂少年,不解其意,但是知道聽媽媽的話一定是對的,是以盡管有青春叛逆,但一直都把媽媽說過的話記在心裡,當作标尺,随着年歲漸長,逐漸明白了這句話背後的深意,深感這句話表述的精準和主題傳達的深遠,不矯飾不掩飾,直白但熾熱,深情又自律。
我知道,銘記這句話的不僅僅是我個人,還有千萬個像田華老師一樣的人。
來源:中國青年報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