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是老師我就要尊重你了嗎?以勇氣,以行動

編者按:

他們并非生來就是惡魔,隻是未曾見過天使的模樣。貧困、饑餓、槍戰、牢獄、難民營、種族仇殺……在無盡的黑暗裡,平安活着已是幸事,哪有閑情侈談學業?

她出身中産白人之家,本可獲得更加光明的前途和不菲的收入,卻懷着一腔熱情投身杏壇。三尺講台,苦心孤詣,那所在旁人眼裡“最好穿防彈衣去上課”的“堕落學校”,卻是她夢想開始的地方……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我剛來加拿大讀師範的時候,教國際教育課的老師把它改編的電影推薦給了我們,身邊看過的人都感到震撼不已。

01.硝煙燃起的地方

“……我曾想過進法學院,直到我意識到,當你在法庭上為一個孩子辯護的時候,為時已晚,而最初的硝煙是從教室裡燃起的……”威爾森高中的新教師艾倫激情澎湃地闡釋着自己的宏圖偉志。

部門主管坎貝爾女士卻隻是擠出了一個無奈的笑容:“艾倫,你善良又聰明,你應該知道我們學校面臨的現狀……”

艾倫仍舊報以明朗的笑容:“我準備好了,我想要留在這裡!“

坎貝爾瞪大了眼睛,仿佛被年輕人的天真所驚訝,她望着她脖子上潤澤的項鍊,蓦地誇道:“這串珍珠真好看。”

“謝謝,我父親送的!“艾倫受寵若驚地撫摩着項鍊,絲毫沒有預料到主管銜在嘴裡的下半句話:“但我是不會戴着它們去上課的。“

02.尊重

開學第一天,她一襲挺括的紅裙,鄭重地走進校園。

主管的“忠告”早被她抛諸腦後。那精巧的配飾,在她看來正是職業裝的點睛之筆,能給人以端莊、穩重的印象,能讓她更加堅信自己配得上“師者”的稱号。并且,從戴上的那天起,她似乎就再也沒打算摘下。

預備鈴響了,迎接她的不過是空蕩蕩的教室和課桌上肆意蔓延的塗鴉。但她還是帶着職場新人特有的忐忑和喜悅,在黑闆上一筆一畫地寫下自己的姓氏,靜候高一新生的到來。

沒有一聲問候,也沒有遲到的不安,一群“散兵遊勇“大搖大擺地闖入了203教室。他們擲下書包,随即開始三五成群地閑聊。

第一節課在兩個男生的打鬥中收場。他們互相罵對方是“蠢蛋”,因為隻有“最蠢的學生”才會被分到這個班。

年輕的女教師看着男孩們扭打在一起,心急如焚,而周圍的同學卻隻是淡漠地挪開了桌椅,他們好像不僅對此習以為常,還樂于為“角鬥士”們騰出陣地。

如果說開學第一課隻是一段不愉快的小插曲,那麼接下來等待她的簡直是場噩夢。

一陣短促的警鈴突然打破了課堂的平靜。全班同學一哄而散,完全無視老師的制止。整座校園已亂作一團,樓下空地上,不同族裔的青年正拉幫結派,用暴力宣洩着心中的怨憤。

艾倫不住地躲避着混亂的人群。當初她一意孤行,正因明知“此山有虎”。如今真的得以窺見“老虎”的真容,卻發現其猙獰可怖已完全超出了自己的想象。

而比這更糟的是家人的勸阻:這場群架很快上了新聞,引來父親的追問。

他的問題很簡單:“做這份工作能掙多少?把才華浪費在一幫根本無心向學的’犯罪分子’身上是否值得……“

艾倫不以為然:自己選擇這份工作,從來都不是“為稻梁謀”。理想不能用金錢來衡量,卻可以用行動去實作。

她擦幹眼淚,重整旗鼓,滿面春風地回到戰場。

不久,一場槍擊案再次讓校上司勞心傷神,艾倫班上的愛娃同學也卷入了其中。

上司要求教師們對此事緘口。

起初,艾倫也确實若無其事地重回課堂,繼續講文法。

課堂紀律還是一如既往的糟。黑人男孩吉默爾正手握一幅惡搞肖像,滿臉的憤懑:那誇張的厚唇、蜷曲的短發,描繪的不是自己又是誰?而他身後的“主謀”和“從犯“已經笑成了一片。

艾倫奪過他手裡的畫,終于決定不再沉默:“你們知道嗎,我在博物館裡見過一幅跟這很相似的畫……“

她由此聯系了曆史上的納粹屠殺——種族仇恨發揮到極緻的惡果。

然而大家對她的教誨不屑一顧:班裡同學多數時候形同水火,但他們都是社會底層的少數族裔,過着眼前這個養尊處優的白人老師難以想象的生活。因而,他們讨厭她友善的笑容,讨厭她無視他們在絕境中掙紮,隻一味地教那些沒用的文法,更嫌惡她那副悲天憫人的樣子,好像自己能拯救全世界。

你是老師我就要尊重你了嗎?以勇氣,以行動

馬可說:“我們像士兵那樣鬥争、死去,就是為了獲得尊重!“

艾倫擲地有聲地回答:“為了獲得尊重,你應該給予尊重。”

”這是廢話“,穿着連帽衫的安道爾打斷道,“你是老師我就要尊重你嗎?我根本不了解你,我怎麼知道你不是一個道貌岸然的騙子?我不會因為你被稱作’老師’就尊重你!”

艾倫直視着那些以為用莽撞的生命就能換取“尊重”的迷惘少年,反問道:“如果你無謂地死了,就能獲得尊重嗎?”她再次舉起那副肖像,“在你死後,你隻會在地下腐爛,而其他人的生活還會繼續,因為你在世間留下的不過是這麼個物什!”

孩子們終于絕望地低下頭,而教室一角卻有人默默舉起手——這大概是開學以來第一次有人主動舉手:“什麼是種族屠殺?”

下課鈴響了,艾倫哀傷地看着學生們匆匆離去的身影,陷入了沉思。

03.他們讀不懂

圖書館裡,坎貝爾正忙着把各種書籍分門别類。

艾倫拿起一本《安妮日記》,興緻勃勃地問:“這本可以給學生借閱嗎?“

坎貝爾隻瞥了一眼封面就斷言:“他們讀不懂的。”

艾倫還不死心:“我們可以試一試呀,反正這些書平時隻是閑置在這裡……“

坎貝爾絲毫不為所動,她拿起一疊殘破的書說:“你看他們以前是怎麼對待這些簡化版的書的,我不想浪費資源!”

她說,他們讀不懂。就像當初她勸艾倫不要戴珍珠項鍊來上課。或許在她眼裡,203教室與世間任何的美好都不沾邊。

04.改變

新的一天,艾倫踏着朝陽準時出現在教室,她拿出幾摞嶄新的筆記本,開始興味盎然地宣布自己的計劃: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講自己的故事是很重要的。從今天起,請大家每天都在筆記本上寫下任何你想寫的事情,我不會打分,也不會去讀它們,我唯一的要求就是要一直寫下去……“

“不過“,艾倫打開教室裡的一個帶鎖的櫥櫃:“我每天都會把這個櫃子打開,如果你們想讓我讀的話,就請把筆記本放進來……”

她見大家隻是以一幅觀望的姿态立在原地,也并不急于得到回應,隻是微笑着說:“大家準備好了随時都可以來”,然後拉過身旁的椅子,坐在講台邊靜靜地等待。

第一個走上講台的是個平時沉默寡言的黑人女孩。她拿起本子,臉上閃過一絲笑意。

第二天理論上是203教室的“家長會”。艾倫獨自從黃昏等到了天黑,在空空如也的教室裡,那寫着歡迎智語的告示牌顯得格外刺眼。她正要伸手去摘,又忽然想起什麼似的,轉身來到帶鎖的櫃子旁。她打開櫃子,驚喜地發現,許多筆記本已整整齊齊地躺在那裡,靜候她的閱覽。

她如饑似渴地捧起一疊,一幅幅觸目驚心的生活圖景就此展開——

馬可:“童年時代,我們愉快地玩耍,親如兄弟。直到某天,在公園的長椅上,他煞有介事向我展示着一把真正的手槍。一聲莫名的巨響後,子彈射了出來,他當場斃命,而我隻是呆坐在原地。直到警察趕來,我被關進了少管所,我們的童年就此結束了……”

安道爾:“……在世人眼裡,他隻是街頭的一具無名屍體。沒人知道,他曾是我的朋友。”

一本小小的日記,打開了一扇窗,讓心靈暢快呼吸,将痛苦、恐懼和悲傷一吐為快。

你是老師我就要尊重你了嗎?以勇氣,以行動

05.賣文胸的接待員英語老師

當203教室人人都領到一本完好的《安妮日記》時,他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裝幀精美的書,真的是為自己準備的嗎?

他們不知道,為了募集資金,艾倫在業餘時間又去商場賣文胸、去旅店做接待員。他們更不知道,艾倫辛勤工作、四處奔走,隻為了給他們準備更多的驚喜。

教育局的辦公室裡,艾倫将自己的打算和盤托出:她不僅要讓孩子們閱讀一些課綱以外的書籍,還要組織一場短途旅行。

科倫博士靜靜地聽完,卻愛莫能助:自己雖然身居高位,但無權幹涉校園内務:“我沒有辦法,你應該服從體制。”

“我不服從。“艾倫禮貌而堅定回答,“如果這些孩子知道我們教他們隻是在浪費時間,那他們為什麼要浪費自己的時間來上學呢?”

艾倫的請求得到準許已經是幾天後的事了。那封直接從教育局寄來的信不可避免地驚擾了校上司。坎貝爾立即跑來興師問罪,還沒等艾倫解釋完,就已拂袖而去。

那天天氣格外晴朗,艾倫和父親各自開車出入貧民區,挨家挨戶地載上每一個同學。

她帶他們參觀大屠殺紀念館,讓他們觸摸真實的曆史,品味劫難中小人物的命運;她請他們去自己工作的酒店聚餐,在那裡,他們第一次見到了挂着水晶吊燈的豪華飯廳;她邀請大屠殺幸存者同席而坐,與他們暢談人生……後來,他們還通過她播放的紀錄片認識了當年因為替黑人争取權利而被打成重傷的白人志士詹姆斯·茨威格。

你是老師我就要尊重你了嗎?以勇氣,以行動

她說到做到,用勇氣和尊重擺渡他們的靈魂;她讓他們明白,文字的力量勝過拳頭——即使身在泥沼,也能仰望天星。

于是,在放學回家的公共汽車上,在水邊的橋洞裡,在夜晚的燈下,他們手不釋卷——那是艾倫精心挑選書目,書中人物或慘遭迫害,或身陷囹圄,與他們有諸多相似之處。與此同時,他們也未曾擱置手中的筆,随時随地都在筆記本上鋪陳心路。

沒有見過光明的人不會渴望光明,生在籠中的鳥兒更不會渴望飛翔。可是現在,他們開始渴望明天,因為有人在他們面前舉起了火把,給了他們希望。

就連原本最冥頑不靈的愛娃,都會在下課後來找老師問幾句:“(書中的)安妮後來怎樣了?”

艾倫隻是笑着說:“繼續讀下去,你就知道了。”

故事的結局并不美好,安妮被抓走,日記被迫中斷,現實畢竟不是童話。

而馬可卻說:“安妮是死了,可她還活着!并且,我喜歡那個當年冒着生命危險掩護安妮的梅普·吉斯女士!”

受到馬可的啟發,艾倫布置的課後作業是寫一封《緻梅普·吉斯女士的信》。

但這一次,同學們卻比艾倫還要有"野心":他們不僅要把信寄到女士本人手中,還想邀請她來共進晚餐。

“可是…..“艾倫犯了難,”這需要很多資金…..同時,那位女士年事已高,不知她能否長途跋涉……“

“我們可以想辦法籌款呀!“ 在模仿這件事上,孩子們總是無師自通。

馬可也忍不住問:“老師,如果吉斯女士來的話,我可以護衛她嗎?”

你是老師我就要尊重你了嗎?以勇氣,以行動

06.暗室裡的小燈

明媚的陽光下旌旗招展。203的師生正在熱火朝天地向客人兜售食品。

在當地餐館的資助下,義賣籌款活動終于讓203班級的美夢成真。

同學們的信飛越了大西洋,從美國長島來到阿姆斯特丹,深受感動的梅普·吉斯女士打算親自來訪。

馬可做夢都沒想到,自己心目中崇高的英雄竟是位如此瘦小的老人。

他伸出臂膀,輕輕挽起她的胳膊:“您是我的英雄。“

老人卻搖搖頭:“我隻是個普通人,做了該做的事情。就像每個人都可以在暗室裡點亮一盞小燈……“

07.借口

這一年,艾倫同時做着三份工作,籌劃着精彩的活動,帶領學生在學業上不斷進益。

你是老師我就要尊重你了嗎?以勇氣,以行動

然而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按照規定,以她的資曆隻能教高一年級。

學生們拒絕接受條條框框的束縛,他們隻想和艾倫,和203教室的每一個人一起走下去,因為“這裡是這世上唯一一個可以讓他們’做自己’的地方“。

“我已經盡力了。” 幾天後,艾倫無奈而又堅定地宣布,“但無論如何,請不要把我作為你們止步不前的借口 ……“

孩子們失望地低着頭,仿佛明白了什麼,但又不願直面殘酷的現實。

08.永遠的203

幾十台電腦前,大家時而翻看日記,時而敲打鍵盤——他們在完成艾倫的最後一個構想:把自己的故事變成鉛字,就像《安妮日記》那樣。

夜深人靜的教室裡,艾倫親自為全班同學的故事集拟定了标題:自由作家日記。

從此,他們的聲音将被世人聽到,他們的故事,将在身後流傳!

當坎貝爾再次氣勢洶洶地來找艾倫時,艾倫還在閱讀學生的作品。

“你知道教育局上司又要找我們談話了嗎?!“坎貝爾問。

“不知道。”艾倫一臉茫然。

夕陽下,一群少年坐在青草地上翹首以盼。眼見百裡之途将要半于九十,他們的引路人能否繼續帶他們前往“應許之地”?未來是奔向光明還是重回煉獄?

戴着珍珠項鍊的倩影終于向他們款款走來,大家紛紛上前詢問:“是以,我們明年還會在一起嗎?!“

“不會。“艾倫故作深沉地皺眉。

看到大家失望的神情,她卻話鋒一轉:”我們明年和後年都會在一起!“

微風輕拂着每個人的臉頰,天空中回蕩着歡呼聲,艾倫和孩子們緊緊地擁抱在一起。

你是老師我就要尊重你了嗎?以勇氣,以行動

後記:

影片有兩個譯名:《自由作家》和《街頭日記》。前者是直譯,但個人以為後者更多了一份率真。

與我們“尊師重道”的傳統倫理相比,故事中的“尊重”更偏向理性,是一種基于平等的存在:師生互相尊重,單純強調一方都是不公平的。

沒有居高臨下,隻有以身作則,她通過給予尊重來擷取尊重。春風化雨,成效卓著。

你是老師我就要尊重你了嗎?以勇氣,以行動

(二十年後的“自由作家”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