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遊戲版号重新開機發放 合規之弦仍需緊繃

遊戲版号重新開機發放 合規之弦仍需緊繃

4月11日,國家新聞出版署官方公布了2022年4月國産網絡遊戲審批資訊,一共有45款遊戲獲批。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發放的遊戲版号為今年首批,也是自2021年7月以來釋出的第一批遊戲版号,兩次版号發放已相隔263天。受此影響,遊戲公司股價12日普遍飄紅。不過,有版權機構負責人開始警醒并認為,遊戲行業合規治理仍需加強。“如果之前的‘亂象’持續,版号很有可能會再次停發”。同時,有分析師指出,遊戲海外市場環境目前已發生巨大的變化,能否轉變思路是遊戲公司出海時面臨的最大挑戰,“需要明白遊戲出海不再是額外收入而是‘救命稻草’,要全球化立項,從産品研發開始就立足真正的海外市場”。

版号恢複發放,市場反應明顯

4月11日,國家新聞出版署官網披露了45款遊戲獲得新版号。其中涉及到了不少上市公司,包括吉比特《塔獵手》、三七互娛《夢想大航海》、遊族網絡《少年三國志:口袋戰役》、心動公司《派對之星》、金山軟體《劍網3:緣起》、創夢天地《小心火燭》、友誼時光《零号遺迹》等。

在得知遊戲版号恢複核發的消息後,心動網絡CEO黃一孟在社交平台表示,“國内版号終于開閘了,淚大喜奔。”更有意思的是,在回答“2022年4月11日時隔8個月遊戲版号正式重新下發,有哪些積極意義?”的問題時,黃一孟曬出了一盤餃子的圖檔并配文:“今晚包餃子”。

隔夜美股最先作出反應。當日中概股遊戲闆塊個股大漲。哔哩哔哩一度漲超13%,網易、虎牙一度漲超8%,鬥魚一度漲超5%。

12日,A股市場上,冰川網絡、中科雲網、大晟文化和遊族網絡直接斬獲首闆,天舟文化漲幅也超過10%,中青寶、盛天網絡、巨人網絡等股均出現不同程度大漲。港股方面,哔哩哔哩漲12.79%,中手遊漲7.48%,騰訊漲3.62%,網易漲4.21%。

世紀華通方面昨日對南都記者表示,暫停8個月的遊戲版号恢複發放,這對整個行業來說都是一個積極的信号。“公司在2022年戰略儲備的精品遊戲中有兩款産品。最初計劃是先行出海,登陸海外市場。這樣規劃的原因是我們不知道何時版号能夠恢複發放。如今主管機關恢複審批,這兩款遊戲在中國上線的程序勢必會大幅提前,甚至有可能實作全球同步發行。”

“版号的重新開放對行業來而言像是打了強心劑”,三七互娛相關負責人昨日對記者表示,如今遊戲版号重新發放,三七互娛仍會踐行精品化、多元化、全球化的布局。

現在版号稽核就是“優中選優”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遊戲版号核發重新開機,但是發放規模卻在進一步收窄。

2022年4月共有45款網絡遊戲獲得版号,而2021年7月發放的遊戲版号數量為87個。如果以“年”為時間機關進行統計,2021年發放了755個遊戲版号,低于2019年的1570個、2020年的1405個,遠低于2018年前三個月發放的2055個。此前,在2017年,大陸遊戲版号發放的數量為9368款遊戲。

“這也充分說明了現在版号稽核就是‘優中選優’,遊戲門檻在不斷提高,隻有品質過硬的遊戲才能通過篩選獲得版号”,有業内人士分析,版号數量雖然有所減少,也促使遊戲企業更加關注“精品遊戲”的研發。

“遊戲版号發放從嚴的一部分原因便是此前版号發放較寬松,市面上版号多,不合規的現象嚴重”,江蘇劍橋頤華律師事務所律師、諾誠遊戲法團隊負責人朱駿超表示,新發版号的稽核比之前更嚴格,一定程度上可以從源頭緩解這個問題。同時,版号發放量減少,後續的審查工作的壓力就減小了很多,如果有申報和實際差距大的現象也更容易被發現、處理,作亂的人自然也就不敢再犯。

“版号很有可能會再次停發”

“去年,我們版權監察服務平台共監測了全國自2010年以來的出版網絡遊戲産品共計23000餘款,發現遊戲産品‘違規’層出不窮”,電通版權服務(廣州)有限公司總經理唐亮表示,在行業治理過程中,遊戲産品違規情況有所改善,但仍存在包括“防沉迷系統不完善”、“申報版本與實際營運版本相差過大”、“申報版本與實際營運版本完全不相符”等違規現象。

目前,《移動遊戲出版服務管理的通知》第六條、第七條規定:對于已獲版号出版營運的遊戲産品,如版本内容發生明顯改變,或遊戲出版服務機關、遊戲名稱或主要營運機構發生變更時,應當履行必要的審批手續。

其實,早在2018年版号停發之後,南都記者曾調查發現,有許多“中介商”在兜售遊戲版号,鬥地主遊戲“馬甲包”可以賣30萬,“傳奇”類遊戲“馬甲包”則高達50萬。在2021下半年,相關遊戲版号的價格再度瘋漲。以仙俠類遊戲為例,永久授權的仙俠類版号價格在50萬到70萬元之間,“傳奇”類遊戲的更是上百萬的“天價”。

“行業治理是一個長期的、細緻的工作,并不是版号重新允許發放後,就能一帆風順”,唐亮認為,如果之前的“亂象”持續,甚至變本加厲,版号很有可能會再次停發。

唐亮表示,“合規”應貫穿網絡遊戲的全生命周期,包括出版稽核、經營合規、事中事後合規等多個方面。他認為,在事中、事後合規問題上,還要關注遊戲後續疊代版本的内容更新、遊戲産品版權交易和衍生品、市場宣傳和玩家招募的手段、遊戲營運的平台支付交易等方面是否合規。

朱駿超認為,遊戲企業應當潛心挖掘遊戲潛力,摒棄用換皮、低質的遊戲賺快錢的想法。他表示,中宣部出版局下發《遊戲審查評分細則》特别提及了兩種無緣出版情況,分别為觀念導向上存在明顯問題、設計出現明确“扒皮”行為。遊戲企業應當重點改善遊戲的“觀念導向”,在遊戲中傳播和弘揚積極的态度,不要宣傳賭博、暴力等不良思想。同時加強“原創”精神,獨立開發制作具有自己特色的遊戲,不要抄襲或者過多地模仿借鑒。

觀點

遊戲出海成行業“救命稻草”

安信證券研報指出,對比2018年、2021年兩次遊戲版号停發,分别倒逼遊戲行業精品化、大出海。監管層面肯定精品遊戲的文化價值,同時鼓勵遊戲出海。版号停發期間,出海成為國内中小遊戲廠商的标配自救動作,國産遊戲整體出海收入規模快速增加。

去年7月,國家商務部公布的《2021-2022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名單的通知》顯示,一年内有369家企業和122個項目入選,其中有58家遊戲公司入選了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名單。《2021年中國遊戲産業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自主研發遊戲海外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180.13億美元,比2020年增加了25.63億美元,同比增長16.59%。

據不完全統計,騰訊、網易、中手遊等遊戲企業都曾定下海外市場收入占遊戲總收入50%的目标,三七互娛、心動網絡等一衆遊戲廠商也将遊戲出海作為新的增長點,并推出相對應的出海産品。

不僅國内巨頭開始搶灘海外遊戲市場,也有更多的中小型遊戲工作室将遊戲出海視為“活下去”的關鍵。

遊戲初創公司從業人員陳宇(匿名)向南都記者透露,要想活下去,要麼“買版号”要麼“出海”。但由于買版号不僅花費巨大,而許多版号已經上架過管道,無法獲得到管道更多的曝光,同時還要面臨違法的風險,往往得不償失。是以,遊戲出海成為他們活下去的“最優解”。

“第一輪遊戲出海之前,國内遊戲主要在遊戲産業不發達的地區,進行了降維式打擊”,獨立分析師張書樂表示,而2018年版号的停發則加快了遊戲公司出海試水的程序,進而湧現出了一批具有較強影響力和市場佔有率的國産遊戲作品。第二次版号停發期間,《原神》等作品的成功也使得時下的遊戲出海更具有主動性。

不過,張書樂還表示,遊戲出海的視窗期紅利已經稀薄,歐美日等遊戲發達地區也在呈現主機遊戲、掌機遊戲的手遊化趨勢,國産遊戲在過去積累的手遊領先優勢将不再明顯。

與此同時,兩次遊戲版号停發催生的出海熱潮的市場環境也在發生巨大的變化。“最大的差別就是全球化立項,從産品研發開始就立足真正的海外市場”,遊戲分析師廖旭華表示,如今遊戲出海不能像以前可以先在港澳台、東南亞等華人熟悉的市場進行測試和打磨,再做出海做額外收入,上述市場競争已經非常激烈。

廖旭華表示,思路能否轉變是遊戲公司出海面臨的最大挑戰,需要明白遊戲出海不再是額外收入而是“救命稻草”,像網絡技術、本地化、合規等都是技術性問題,都有相應解決方法。但是立項思維是沒有解決方法的,需要考驗團隊的核心能力和管理層的決策水準。

采寫:南都記者 陳培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