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
本文原題《王熙鳳待人常常兩面三刀,但與劉外婆相處融洽,原因很現實》。文章有部分删改。
作者
陳想書語
王熙鳳與劉外婆,一個是豪門大戶裡的主事奶奶,一個是寒門貧戶裡的鄉村老妪,可謂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
但正是這樣反差極大的一對,卻可以說是《紅樓夢》中關系最融洽的,達到了一種“信任”狀态(這對王熙鳳來說是很不容易的)。特别是王熙鳳的女兒巧姐兒,不僅名字是托劉外婆起的,賈府敗落後全靠劉外婆庇護長大的。
顯然,這兩位的關系中,王熙鳳掌握着主動權。那麼,鳳姐為什麼會與劉外婆相處得這麼好呢?
她們相處時間并不多,主要是劉外婆前兩次進榮國府。
劉外婆第一次進榮國府時,王熙鳳接見她,不用說是居高臨下,非常倨傲,從一個細節可知:
鳳姐也不接茶,也不擡頭,隻管撥手爐内的灰,慢慢地問道:“怎麼還不請進來?”一面說,一面擡身要茶時,隻見周瑞家的已帶了兩個人在地下站着呢。這才忙欲起身,猶未起身時,滿面春風地問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麼不早說。劉外婆在地下已是拜了數拜,問姑奶奶安。鳳姐忙說:“周姐姐,快攙起來,别拜罷,請坐。我年輕,不大認得,可也不知是什麼輩數,不敢稱呼。”
一連串言語動作,活畫出鳳姐高高在上的形象。周瑞家的帶着劉外婆和闆兒在地下站着,她哪會不知?偏偏要“慢慢地問”怎麼還不請進來;等劉外婆在地下“拜了數拜”問安了,她才忙着周瑞家的去攙起來“别拜”。
一句話,假得很。
然後她說了一會客套話:
“親戚們不大走動,都疏遠了。知道的呢,說你們棄厭我們,不肯常來,不知道的那起小人,還隻當我們眼裡沒人似的……朝廷還有三門子窮親戚呢,何況你我。”
最後用二十兩銀子打發了她。當然,這在劉外婆已算意外之喜,是“隻管千恩萬謝的”。
鑒于到榮國府“打抽豐”的未必就劉外婆一家,也不能說鳳姐太小氣吧,但施舍的意味還是挺濃的。
劉外婆二進榮國府時,情形就有所不同了。盡管鳳姐還是居高臨下,但這回不是簡單地拿幾兩銀子來打發;為了逗賈母開心,還大展其惡作劇手段,與鴛鴦聯手,把劉外婆當女版“篾片相公”,好好戲耍了一番。
按說,這本來也會是跟第一次進府一樣的結尾。但事實卻是,鳳姐與劉外婆的關系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盡管還是相差懸殊,但隻是在身份上。心理上卻已抵近。
在第一次與劉外婆見面時,王熙鳳已經感受到了她的樸拙與知足,但尚不明顯;在第二次見面并安排“娛樂活動”時,則鳳姐真切地感受到了劉外婆面對各種各樣的捉弄時,就像擅會“四兩撥千斤”之法似的,把那隐隐的惡意都卸去了,隻剩下善意的玩笑和開心;并且這一切都那麼自然和真誠,自然真誠到鳳姐、鴛鴦她們都感到,捉弄劉外婆有點不好意思。
而也許更引起了鳳姐尊重的是,面對她們的“不好意思”,劉外婆說的是:
“咱們哄着老太太開個心兒,可有什麼惱的!你先囑咐我,我就明白了,不過大家取個笑兒。”
就是說,她并沒有把自己看作捉弄對象,而是作為一個“玩笑劇”裡的角色,與鳳姐、鴛鴦等人一起,讓老太太開心。是自己被捉弄,還是扮演被捉弄的“角色”,看起來是一回事,但本質上卻完全不同。
顯然王熙鳳能夠從這裡感受到劉外婆基于底層生活經驗的“人生智慧”。可以想見,這對王熙鳳的觸動是很大的。
我們知道,王熙鳳治事主要是靠“壓服”,規矩硬,手段狠。這種方法的好處是省心、高效,什麼都按規矩來嘛!但壞處也很明顯,面上服不見得就是心悅誠服,一旦形勢發生變化就可能壓不住。
王熙鳳應該知道這一點,是以對手下(除了平兒吧),特别是那些婆子們,是很不信任的。而這些人,隻要她稍不留意,就會鬧出幺蛾子來。這也可以從鳳姐生病、探春理事過程中看出來。
而這個劉外婆不一樣。盡管她實質上還是來賈府打抽豐、謀好處的。但是她确實感恩。她似乎與鳳姐一樣“知己知彼”,既滿足對方,又滿足自己,并且最關鍵的是“真誠”。這是王熙鳳無法在賈府裡的其他人身上感受到的。
綜上來看,王熙鳳對劉外婆就特别有種親和的感覺了。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公衆号立場無關。部分插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