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州柳枝——《南關劇團》的興衰史

《南關劇團》的興衰史

作者:張穩善 圖檔:劉煥民

華縣柳枝南關大隊,即現在的渭南市華州區柳枝鎮南關行政村,上世紀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在華縣境内頗有些極高的名氣。

華州柳枝——《南關劇團》的興衰史

南關牌樓

因為它地大、人多,又因它依山伴水,東有方山河,西有構浴河,北有二華中央幹渠和千畝郁郁蔥蔥的蘆葦蕩;南依富有聖名的龍鳳山,飛畜走獸蓮花清香,鳥語花香五谷倉,是個美麗富饒的好地方。出生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全縣大多地方的青壯勞力大多來過這裡修方山河堤。這裡的人們樂善好客,可謂是:人美、地美、環境更美。

西有構峪東方山,三條河流圈中間。

龍鳳山下一豐田,糧油瓜果種平川。

南關環境優雅,但最富有盛名的是有一個秦腔劇團,在遠近村子極有盛名。一大幫文藝愛好者,在大隊黨支部書記劉寬本和退伍老兵文藝骨幹李繼續的組織上司下會聚在一起,吹、拉、彈、唱,文化生活搞得有聲有色。

華州柳枝——《南關劇團》的興衰史

南關村委會

導演王可信、栗步财,闆胡、二胡李忙學、曹幹洲,司鼓和尚栗步财、李增茂,翁子李繼續。主要演員:王雨農、王征、王西芹、曹臘梅、李喜芹、李紮敦、李安剛、李會芳、吳淑玲、李忠賢等等。有衆多愛好文藝的演員又有大隊上司的支援,劇團轟轟烈烈的成立了。

華州柳枝——《南關劇團》的興衰史

南關巷道

買戲廂、置戲衣、作彩排、搞試演,功夫不負有心人,初演成功,正式登上文藝舞台。初上劇目三世仇,台上演員肅靜,鼓樂奏響,台下雷聲海動,人鼎沸然;台上悲悲恸恸,台下聲聲哀怨,新舊社會兩重天,笑居今日平安年。

緣有梨圓開門紅,再創佳劇八本情。

秦腔精典絕門清,名聲大振四方榮。

劇團名聲大振,演員唱功渾厚有力,導演王可信、團長李安剛再創新劇八大學:《窦娥冤、《安安送米》、《血淚仇》、《側美案》、《三世仇》、《八件衣》、《三娘教子》、《白毛女》及《櫃中緣》、《殺廟》等劇目。

滄海有珠當然明,佛山有仙自然盛。

劇團有骨腰杆硬,行走梨圓風流情。

每年農閑之餘,演職人員靠着生産隊補給的工分,不分酷暑嚴寒,靠那種熱情的精神排練。每到冬季,年初一、十五為群衆演出,由于劇情的需要曾遭家庭的白眼。那些年群衆生活雖不富裕,但總感覺有一種活的氣息、年的味道,有一種吉慶祥和的氣氛。現在的人衣食無憂,卻少了生活的熱情,桔燥無味。除了打麻将、就是鬥地主,有甚者賭的是妻離子散,債務高台、背井離鄉……

華州柳枝——《南關劇團》的興衰史

南關老房子

南關的群衆有了劇團文化生活的精神支柱,人和人多了一份親情、多了友情,演職人員多了贊譽,多了熱情,劇目多了創意,品質大大提。從此劇團除了為本大隊演出外,走出家門,在潼關、商洛地區多場次演出,深受觀衆的贊揚和愛戴!

須醜生旦各有名,八仙過海有神通。

笛鑼鼓胡樂器勝,名揚華縣進秦嶺。

須生:王雨農飾包拯、李安剛飾楊知縣;花臉、醜角:李紮敦飾張驢,李忠賢飾花仁義;旦角:王西芹、李會芳、吳淑玲、李喜芹、曹臘梅……

華州柳枝——《南關劇團》的興衰史

《南關劇團》演職人員,從左至右依次為:栗步财、李會芳、李紮敦、李喜芹。作者供

王西芹的《窦娥冤》哀聲怨天,李喜芹的《櫃中緣》廣結善念,李紮敦的《白先生》笑問蒼天,曹臘梅的《白毛女》隐居深山,李安剛的《八件衣》父母晴天,李會芳的《側美案》穩坐金銮。

時代變遷觀念改換,春風送暖生活發展。

經濟騰飛群起争先,劇團興衰轉眼之間。

日新月異富裕農閑,生活有味樂字在前。

重組劇班聚能招賢,群英再會納涼休閑。

可歎雄風不再當年,身懷情感已到暮年。

劇團興衰史、終成後輩念!

圖文來源:作者供稿

原文作者:張穩善

圖檔拍攝:劉煥民

整理編輯:華州文史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