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斯克“第五手”火箭升空,神舟十三号已做到飛行時間縮短20小時

馬斯克“第五手”火箭升空,大陸神舟十三号已經做到飛行縮短20小時

随着俄羅斯宣布停止向美提供國際空間站的火箭技術服務,大陸空間站與國際空間站的未來發展方向默默發生轉變。

馬斯克“第五手”火箭升空,神舟十三号已做到飛行時間縮短20小時

馬斯克私人火箭“獵鷹9号”正式印證國際空間站的商業屬性,而大陸神州十三号傳回時間縮短整整20個小時,突破新記錄。

獵鷹九号五次轉手,巅峰技術陷入停滞

并不是西方離不開俄羅斯,而是自研的火箭技術要在2024年才能應用于國際空間站,在這兩年的空檔期他們需要新的收入來源,而國際空間站就是他們的首個考慮對象。馬斯克認為國際空間站僅應用于國家實在是過于浪費,在另一個企業的幫助下他利用自家的服役于2010年的“獵鷹九号”将三名旅客送往太空,8天人均收取5500萬美元,僅這一筆費用就相當于10億5144萬6千元人民币。

馬斯克“第五手”火箭升空,神舟十三号已做到飛行時間縮短20小時

然而這僅是首次商業試飛,未來4人、6人、8人的載人火箭均可實作,這筆收益遠遠大于當年飛機首飛,馬斯克希望開拓出一個新的航天模式,而西方也樂于收取這份額外稅收。

反觀大陸,此時已經進入到中國空間站建設的關鍵階段,預計今年還會發射6次火箭,每一次都将伴随着新的進步,努力追趕上西方水準。

此時雙方觀念發生轉變,西方在維持科技壟斷的道路上停滞不前,并試圖在這些領域上開拓市場吸納更多資金,谷歌總監認為2025年是全球科技的“奇點”,那一年科技水準将會蓬勃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撐,是以每個試圖在巅峰站立的私人或國家都需要做好迎接準備。

馬斯克“第五手”火箭升空,神舟十三号已做到飛行時間縮短20小時

我們目前并不想把中國空間站做成商業化,全程讨論的焦點圍繞在航空飛行時長、使用年限以及成本維護上,俄羅斯在不久前提出與我們合作超重型火箭技術更是證明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謀商,而是為了探索宇宙。

研究超重型火箭的好處不僅展現在空間站進步方面,一旦擁有超重型火箭推進技術,意味着我們一次性就可以送往太空一個班級的人數(15~30),這也意味着我們能夠借此機會突破西方技術封鎖,率先達成應用于民航,而非富豪的頂級圈子。

對此您怎麼看?感謝您能看到這裡,如果有充裕您的生活,那就點個關注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