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燃的逆襲!曾經,中國航天被拒門外,現在,17個國家向中國申請入駐空間站……

作者:西安eTV

4月12日是世界航天日,也稱載人空間飛行國際日。61年前的今天,蘇聯宇航員尤裡·加加林乘坐“東方一号”宇宙飛船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人類就此開始了太空時代。

幾十年來,中國航天人從未停止對宇宙的探索。從“東方紅一号”成功發射,到嫦娥探月、天問問天、神舟逐夢……赴九天,問蒼穹,跨越星辰大海,我們永遠在路上。

在内弱外患中挺起民族脊梁

時光回溯到1956年,在新中國一窮二白、百廢待興之時,一批熱愛祖國的科學家,克服了重重險阻從海外回歸祖國的懷抱;一批志存高遠的青年人,滿懷着忠心赤膽從全國各地加入到航天隊伍。

他們白手起家、從頭幹起,一步步建立起中國的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漸強,走完了其他國家需要幾百年走完的發展道路。

最燃的逆襲!曾經,中國航天被拒門外,現在,17個國家向中國申請入駐空間站……

早在1955年1月15日,毛澤東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就作出了研制核武器的戰略決策。毛澤東說:“我們要不要搞原子彈啊,我的意見是中國也要搞,但是我們不先進攻别人。别人要欺負我們,進攻我們,我們要防禦,我們要反擊。因為我們一向的方針是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不是消極防禦的。”

最燃的逆襲!曾經,中國航天被拒門外,現在,17個國家向中國申請入駐空間站……

1956年2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中南海懷仁堂宴請參加政協會議的全體人員時與錢學森親切交談

1956年2月1日,毛澤東接見了沖破藩籬回到祖國的錢學森,親自向他詢問發展尖端科技的有關問題。同年10月17日,毛澤東主席準許了聶榮臻在《加強大陸飛彈研制工作的報告》中提出的發展飛彈“以自力更生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資本主義國家已有的科學成果”的方針,揭開了大陸航天事業發展的序幕。

1956年10月8日,大陸第一個飛彈研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這一天被視作中國航天事業的起點。

最燃的逆襲!曾經,中國航天被拒門外,現在,17個國家向中國申請入駐空間站……

國防部第五研究院舊址(原華北軍區106療養院)

1958年,大陸把發射人造衛星列為重大任務,成立了代号“581”的工程組。1965年底,中央決定在1970年發射中國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号,意味着中國人要憑借自己的力量,站上這個世界最前沿的科技陣地。

最燃的逆襲!曾經,中國航天被拒門外,現在,17個國家向中國申請入駐空間站……

長征一号成功發射大陸首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号

短短五年後的1970年4月24日,長征一号運載火箭将大陸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号”送入太空,“東方紅一号”用20.009兆赫的頻率播出《東方紅》樂曲,從此奏響了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秘的華美樂章。

20世紀70年代,當美國和蘇聯先後實作了載人航天,中國航天人也向着中華兒女千百年的飛天夢想奮起直追。

在浩瀚宇宙中開辟中國飛天之路

1992年1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開始實施,代号“921”。

1999年11月20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建立成的載人航天發射場,“長征二号F”運載火箭托舉着“神舟一号”飛船向着浩瀚太空啟航。

最燃的逆襲!曾經,中國航天被拒門外,現在,17個國家向中國申請入駐空間站……

2003年10月15日,大陸成功發射“神舟五号”載人飛船,首位航天員楊利偉成功往返太空,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随着進入太空能力的逐漸提升,中國航天人将目光投向了更遙遠的月球。中國的“探月工程”在2004年1月正式啟動。

最燃的逆襲!曾經,中國航天被拒門外,現在,17個國家向中國申請入駐空間站……

2007年10月24日,大陸成功将首顆月球探測器“嫦娥一号”送入預定軌道,擷取了中國第一幅全月球三維立體圖像。

最燃的逆襲!曾經,中國航天被拒門外,現在,17個國家向中國申請入駐空間站……

2008年9月,中國第三艘載人航天試驗飛船神舟七号成功發射,三名航天員順利升空,首次進行空間出艙活動,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空間出艙活動技術的國家。

2009年3月,嫦娥一号衛星在控制下成功撞擊地球,中國探月一期工程圓滿完成。

2010年10月,長征三号丙火箭将嫦娥二号探月衛星成功送入太空,中國探月工程又向前邁出重要一步。

2011年9月29日,大陸首個目标飛行器天宮一号發射成功。40天後,神舟八号無人飛船進入太空,與天宮一号首次實作了空間交會對接。空間交會對接技術是後續建造空間站所必需的關鍵技術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前沿的技術之一。僅交會對接機構,全世界隻有美俄兩國能夠獨立研制生産,而中國成為了第三個掌握這一重要技術的國家。空間交會對接不僅關系到本身的技術條件,還關系到地面的精準測控、飛船的精确調姿等等。為了熟練掌握這些技術,天宮一号與神舟八号進行了多次交會對接試驗。

最燃的逆襲!曾經,中國航天被拒門外,現在,17個國家向中國申請入駐空間站……

2012年6月,神舟九号載人飛船與天宮一号首次進行載人交會對接,航天員首次入駐天宮一号。中國首飛女航天員劉洋在地面訓練不到兩年的情況下就經曆了13天的太空飛行考驗。

最燃的逆襲!曾經,中國航天被拒門外,現在,17個國家向中國申請入駐空間站……

2013年6月11日,天宮一号再度與神舟十号載人飛船順利對接,中國首位“太空教師”王亞平在天宮一号上開展了長達40多分鐘的太空授課,與全國6000多萬中國小生共同體驗太空奇妙的實體現象,在廣大青少年心中播下了科學和夢想的種子。

最燃的逆襲!曾經,中國航天被拒門外,現在,17個國家向中國申請入駐空間站……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發射成功,這是中國第一個月球軟着陸的無人登月探測器,由月球軟着陸探測器和月面巡視探測器(又稱“玉兔号”月球車)組成。于12月14日成功軟着陸于月球雨海西北部,15日完成着陸器巡視器分離,并陸續開展了“觀天、看地、測月”的科學探測和其它預定任務。

最燃的逆襲!曾經,中國航天被拒門外,現在,17個國家向中國申請入駐空間站……

2015年12月17日,大陸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号丁運載火箭成功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發射升空,這也是大陸首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

最燃的逆襲!曾經,中國航天被拒門外,現在,17個國家向中國申請入駐空間站……

2016年8月16日中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号”。2017年6月、8月,“墨子号”衛星先後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作千公裡級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糾纏分發、量子密鑰分發和量子隐形傳态。

最燃的逆襲!曾經,中國航天被拒門外,現在,17個國家向中國申請入駐空間站……

2016年,大陸首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載人飛船相繼發射成功,航天員景海鵬、陳冬在太空生活了33天,完成了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實作了航天員中期駐留的目标。

最燃的逆襲!曾經,中國航天被拒門外,現在,17個國家向中國申請入駐空間站……

随後,大陸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号與天宮二号上演了浪漫的“太空之吻”,驗證了貨物運輸和推進劑在軌補加。這些關鍵技術的突破,标志着中國建造空間站的時代已經來臨。

最燃的逆襲!曾經,中國航天被拒門外,現在,17個國家向中國申請入駐空間站……

2018年12月8日,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号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号探測器,開啟了中國月球探測的新旅程——嫦娥四号後續将經曆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最終實作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着陸,開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測及巡視探測,并通過已在使命軌道運作的“鵲橋”中繼星,實作月球背面與地球之間的中繼通信。

最燃的逆襲!曾經,中國航天被拒門外,現在,17個國家向中國申請入駐空間站……

2020年5月,長征五号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拉開了大陸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序幕。自今年春節開始,執行空間站建造階段飛行任務的長征五号B、長征七号和長征二号F三型運載火箭及神舟載人飛船、天舟貨運飛船,都緊鑼密鼓地相繼運抵至文昌航天發射場和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最燃的逆襲!曾經,中國航天被拒門外,現在,17個國家向中國申請入駐空間站……

同年7月31日,北鬥三号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建成開通。20年餘年,從無到有,中國人有了自己的導航衛星。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傳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着陸,中國首次月球采樣傳回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嫦娥五号在完成月面自動采樣後,着上組合體實作了五星紅旗展開;此次展開是中國在月球表面首次實作國旗的“獨立展示”。

最燃的逆襲!曾經,中國航天被拒門外,現在,17個國家向中國申請入駐空間站……

嫦娥五号着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全景相機拍攝五星紅旗在月面成功展開。國家航天局 供圖

2021年10月14日18時51分,大陸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采用長征二号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顆太陽探測科學技術試驗衛星“羲和号”。該星将實作國際首次太陽Hα波段光譜成像的空間探測,填補太陽爆發源區高品質觀測資料的空白。

最燃的逆襲!曾經,中國航天被拒門外,現在,17個國家向中國申請入駐空間站……
最燃的逆襲!曾經,中國航天被拒門外,現在,17個國家向中國申請入駐空間站……
最燃的逆襲!曾經,中國航天被拒門外,現在,17個國家向中國申請入駐空間站……

太陽探測科學技術試驗衛星模拟高清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供圖

2021年4月29日,在海南文昌用長征五号B遙二運載火箭成功将空間站天和核心艙送入預定軌道,中國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全面展開。

2021年5月15日,天問一号着陸巡視器成功着陸于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着陸區,大陸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着陸火星取得圓滿成功。

最燃的逆襲!曾經,中國航天被拒門外,現在,17個國家向中國申請入駐空間站……

2021年6月17日,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号F遙十二火箭發射神舟十二号載人飛船,将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送上太空。

這是大陸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以來的第19次飛行任務,也是空間站階段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

最燃的逆襲!曾經,中國航天被拒門外,現在,17個國家向中國申請入駐空間站……

航天員湯洪波、聶海勝、劉伯明。圖檔來源 新華社

2021年10月16日,搭載神舟十三号載人飛船的長征二号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成功将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

這是大陸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以來的第21次飛行任務,也是空間站建造階段的第2次載人飛行任務。

最燃的逆襲!曾經,中國航天被拒門外,現在,17個國家向中國申請入駐空間站……

神舟十三号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乘組出征儀式

‍‍‍‍‍‍‍‍‍逐夢的腳步永不停步

2021年,從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發射到“天問一号”“祝融号”成功探測火星,從神舟十二号圓滿完成任務到神舟十三号成功發射,一次次飛天逐夢,把一個個夢想變為現實,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2021年,中國航天員在太空有了長期在軌運作的家。

多次出艙、太空授課……一年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的成績令人驚歎,太空中的中國速度、中國奇迹讓人印象深刻。

2021年,千年天問,夢圓火星。

兩千多年前,詩人屈原仰望蒼穹發出“天問”。兩千多年後,以屈原長詩命名的天問一号探測器在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着陸區,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國人的印迹,邁出了中國星際探測征程的重要一步。

二十多年前,中國申請加入研制國際空間站,被拒之門外。二十多年後,中國天和空間站核心艙發射升空,17個國家向中國申請入駐空間站。

發射、入軌、着陸,九天探夢一氣呵成。追趕、并跑、領跑,五十年差距一載跨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說,空間站本就是人類文明共同的财富!

環宇問天,探月逐夢。五星紅旗一次次閃耀太空,中國航天必将以永不停步的姿态逐夢天宇間!

來源:共青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