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活出生命的意義學習筆記 作者:富蘭克爾 講解樊登老師

作者:陪伴讀書一起成長

開篇 :在集中營有一個詞叫“轉移 ”,集中營中的轉移 ,往往被轉移的人死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軍官指誰 誰就會死。當時90……的人會死。在這種環境下 為什麼還有很多人能在集中營中活下去呢?囚犯們恐慌過後就不怕死了,但是他們這樣死的話沒有意義,但是有經驗的如作者一樣,告訴大家 ,你想活下去一定要堅持每天刮臉 看起來更年輕 看上去能幹活 在集中營 看上去年輕能幹活 每天刮臉 無論如何每天都要刮臉

那些恐慌過去後人們還是變得麻木。所有的人都開始變得麻木了。這些酷刑折磨都讓他們無動于衷

有豐富的精神生活的人内心生活會活的容易的多,那些沒有打敗你的會讓你更強。作者 弗蘭克爾 ,“愛” 是人類生存的最高目标。67歲開始學習駕駛飛機,

第一:集中營中人性産生了兩極

  1. 集中營中的人性産生了兩極 冷漠 自卑 易怒 憤怒 ,是不是每個人都變成了這個樣子呢。
  2. 有一個人都會走來走去安慰别人 ,每天都在安慰别人 ,說明了在任何情況下選擇 自己的态度和行為方式的生活态度,甚至自虐 ,甚至郁悶。有一種東西永遠不會被别人剝奪走。

人們在任何狀态下你依然都有選擇的權利選擇自己的态度和行為方式的權利。和好奇心 《好奇心》,很多麻木的人是因為缺乏好奇心,缺乏好奇心的人是沒有幸福感覺的, 好奇心會帶來幸福感,

恐懼過去後 開始麻木,例如: 一個小孩的腳趾凍傷 醫生用鑷子 加下來 大家都沒有感覺了,看着誰死了都沒感覺 ,都很麻木,習慣了死亡,能準确地預判 ,有一個人鞋子破了就會哭,放聲大哭,意味着他已經放棄了求生的欲望,一個人肆無忌憚地拿出來煙來抽煙的話,就意味着他一斤放棄了自己,可以給我們帶來幸福感,敗者遭殃的 内心豐富的精神的人,痛苦會少的多。

“愛 ”是人類追求的最高目标,精神生活和藝術生活。集中營中說的消化是:從底下撈起來,從鍋底舀一勺吧,集中營真的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

讓人活下去的并不是希望,而是意義,心中有了很多的希望的時候,會讓你的痛苦反倒不斷

标準的囚徒 就是思維的囚徒,而不是關在監獄裡,思維的囚徒就會怨恨 打人 抱怨

例如:希望多的人痛苦多,集中營中聖誕節前後死亡的人是最多的,因為希望破滅,慢慢的讓他們身體免疫力下降 ,的倍增,

好奇心會給我們帶來幸福感 ,沒有好奇心的人就會麻木,他認為什麼他都知道,沒有好奇心的人,就會變成标準的囚徒 ,怨恨 大人 抱怨 我所做的一切就是 配不上我所受的這些痛苦。感謝命運給了我沉重的打擊,以前的生命讓我糟蹋了,以前總是和一棵樹說話。

讓人活下去的不是希望 破滅 失去抵抗力而死亡 而是意義 生命的意義包含從生到死 ,

  1. 标準的囚徒 怨恨 暴力 打人
  2. 心靈自由的囚徒:獲得快樂。

例:一個女囚徒林斯的是時候說了一句話:”以前的生命被我糟蹋了“,她從一顆樹中找到了意義,

第二:意義療法 :弗蘭克爾 創造 在工作中尋求自己活着的真正的意義,

最難的是價值觀:我們的方向

心态 人生的方向,賴以生存的方向,你為什麼或者 ,不同的價值觀決定了你的生命的長短。因為獲得而獲得的幸福 是有限的,

無目标 抑郁 ,兩個以上目标的時候 焦慮症,你是為了名譽,金錢 還是為了生命的意義,為什麼會做點什麼? 抑郁症沒有目标 兩個以上目标,當一個人有很多目标時焦慮症,意義療法 你認為對自己的意義是什麼?

弗蘭克爾 意義療法 着眼未來,讓患者重新認識生命的意義,我們經常會隻看到痛苦,看不到生命的意義,讓他認識到人生的意義,為什麼活着?

第三:作者說尋找生命生命意義有三條途徑

  1. 通過創立某項工作 或者從事某種事業 找到自己活着的意義 知道生命的意義
  2. 通過某種事或者面對某個人 找到生命的意義 搬花盆的老人,
  3. 忍受不可避免的某種苦難時采用某種态度,

第四:楊老師分享意義相關話題 ,為原文摘錄,因為太好了 ,每一句都是經典,是以把楊老師原文展露給大家一起學習,讓我們每一位看到文章的您都感覺生活很有意義和價值。

  1. 弗蘭克爾認為,在他入監獄之前,他覺得他的老師在講授意義療法的時候,他還沒有深刻的體會,他覺得人怎麼可能為了意義而去犧牲自己,人怎麼可能為了一個聽上去很空虛的、很看不見摸不着的信仰去犧牲自己?
  2. 結果當他進了監獄,他經曆了兩年這種地獄般的折磨之後,依然頑強地活下來之後,他突然承認人活着确實需要一個意義。
  3. 弗蘭克爾從監獄出來以後,逃出來之後,他後來去了美國,他建立了意義療法這樣一個體系,這個偉大的體系。并且他在美國對大學生進行調查,

1)他對8000名大學生進行調查發現,他的問題是:對自己非常重要的事情是什麼?16%的人選擇了賺錢,而78%的人首要目标選擇了發現生活的目标和意義。

2)并且他還做了進一步的調查,他發現在一個人高中畢業的時候,美國大學生隻有5%的人真正了解生命的意義,而95%的人并不了解生命的意義。

3)而在20年後,當這些人達到40歲左右的時候,那些5%的人掌握了95%的權力和财富。

第五:是以什麼是價值觀?價值觀就是我們的方向,價值觀就指的是我們前進的和生存的心态。

  1. 心态就是人的方向,就是你賴以生存的重要的價值。

你為什麼活着?你是為了你的名譽還是為了金錢,還是為了孩子,還是為了因為你的存在,而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不同的價值觀會決定了你生命的長短。

1)例如:比方說有一個土豪,他認為他的生命的價值觀就是為了快樂,是以他一生中就不斷地拿錢買快樂。一開始可能是買個地,後來買個房子,後來買時裝、買海鮮、買遊輪,買買買了之後全有了,家裡什麼都有了。然後他又開始去買快感,就去吸毒,然後又去冒險,

現在得了嚴重抑郁症。

  • 因為他為了獲得而獲得的幸福是有限的,
  • 是以他的快樂是有限的,
  • 人生的價值也是有限的。

第六:目标的有無和人生的長短及價值觀

1)當一個人有很多目标,焦灼的時候,糾結的時候,沖突沖突的時候,你會得焦慮症。

2)當你内心沒有目标的時候,你會得抑郁症。是以人的情緒像一個鐘擺,當它空虛的時候他會得抑郁症,

3)當他有兩個以上的目标的時候,它會得焦慮症。

例子:

1)比方說我又想掙錢多還想不花力氣,隻有兩個目标,我又想買最好的黃瓜,它又是最便宜的,這就是相沖突的糾結,那麼這種相對沖突的兩個以上的目标就會導緻你出現焦慮。

2)那麼人的幸福分兩種,

  • 一種是因為獲得而得到的幸福,
  • 一個是因為奉獻而得到的幸福。因為獲得而得到的幸福是有限的,因為獲得是有限的。

但是如果一個人的目标是奉獻,奉獻是無止境的,是以他的人生的追求是不停止的,他會永遠有激情,永遠有目标。

第七:是以心理學裡對性格的解釋,性格就是心态加習慣。

A':心态就是你的方向,

B':習慣就是你的步伐,

C':是以性格就包含了你的心态、你的價值觀、你的方向和你的行為習慣。是以習慣了的行為方式加心态,就是你的性格,是以我們才說性格決定人的命運。

第八:那麼孩子在多大的時候,他開始形成一個正确的價值觀呢?

  1. 那麼首先孩子會在六七歲的時候,他會問我是從哪來的?
  2. 他在十三四歲的時候會問我将向何處去?
  3. 他在二十五歲的時候會問我是誰?這三個人生哲學命題決定了他的價值觀。我從哪來決定了我的傳承,我上哪去決定了我将為誰來工作、來生活,我是誰決定了我自己有幾斤幾兩,我将準備做些什麼,為别人。

是以人生的目的不在于我自己多麼完好,而是我和這個世界建立了怎樣的聯系。而如果你對這個世界是奉獻的,是給予的一個關系,你一輩子就會有價值、充實、有激情,因為奉獻才會讓你感覺到你的存在感。

第九:那麼人為什麼要有價值觀?弗蘭克爾認為什麼樣的價值觀、什麼樣的意義才是正确的呢?正确的意義、正确的價值觀是遠大的而不是渺小的,奉獻的而不是索取的,利他的而不是利己的。假如你的目标是完全願意在為别人服務的基礎上來獲得自己的價值的,你會活得無比的愉快。

那麼弗蘭克爾研究發現,

  1. 假如一個人沒有正确的目标,他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研究發現那些自殺的、抑郁的、焦慮不安的、心理枯竭的心理障礙患者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看不到未來,沒有生活目标,不能明确了解生活的意義和責任。那麼他們認為任何事情都毫無意義,他們不能從生活中得到任何東西。沒有生活目标的人特别容易放縱自己的堕落,逃避現實,常常回憶過去。
  2. 那麼研究還發現,假如一個人的目标就是為了自己,他将活得毫無意義,他為了别人他才會活的有意義。
  3. 例子:心理學家還做了一個實驗,他們去一個敬老院,給敬老院的老人做一個實驗。這是敬老院的三層和四層的老人,每個房間的老人都送一盆花。但是四層的老人就由這個護士替他們選花,替他們搬花,每天幫他們澆花。三層的老人就要求他們自己去選花、搬花,自己一定要負責澆花。這些老人都得了同樣的慢性病,都是年齡是相仿的,經過了這樣兩年的服務之後,發現四層的老人他們的死亡率是三層老人的1.5倍。因為他們每天無所事事,不用負任何責任,都是由别人伺候好了的。而三層的老人要搬花、選花,還要跟别人交流經驗,另外他負責任把這個花給它養活了,是以他每天都特别有責任,去觀察、去研究、去為那個花去勞動。
  4. 研究表明,就是我們對一個人真正的善心、孝心,是要讓他活得有價值、有意義、負責任。有的女同志在家裡特别賢妻良母,家裡家外一把手,還特别的溫柔,她的丈夫會自殺或者她丈夫會有外遇,會鬧離婚,會找一個狐狸精,為什麼?因為他們家裡沒有讓這個男的負責任,這個男的覺得在家裡是多餘的,是沒用的。是以男的對家庭的責任心是通過他幹家務來培養起來的。

第十:你是誰,你是什麼?

  1. 假如你先說我是一個老師,我是一個醫生,你就是一個工作需要的人。你首先會認定我是作為教師,我應該完成什麼樣的責任,完成什麼樣的使命。我作為一個醫生,我應該承擔什麼樣的責任。
  2. 假如你先說我是一個孩子的爸爸,你的這句話就決定了你首先要對你的孩子負責。
  3. 假如你說我是我媽媽的孩子,你可能會強調了,你還是一個媽媽心目中的小孩。
  4. 假如你說我是一個浪子,我是一個快樂的人,我是一個自由的人,我是一個想幹嘛就幹嘛的人,

你想怎麼看待你自己,其實決定了你内心的那個價值觀,你認為什麼是最重要的。可是别人怎麼看待你并不重要,其實是你的那些學曆、頭銜、你的職稱,隻決定了别人怎麼看待你,你自己怎麼看待你自己。

心理學家弗蘭克調查發現,就是你給自己一個實驗,

  1. 假如你現在是一個臨終的病人,你覺得自己隻有三天、一天、一個小時可活了,你會選擇做什麼?過去我們中國的傳統,這人得了絕症以後,沒有人跟他說,要隐瞞。但是國際标準是患者有知情權,應該跟他說你大約還有三個月,你大約還有十幾天,你大約還有幾天,讓這個患者要調整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來決定自己怎麼活。
  2. 尼采也是一個存在主義的哲學家,那麼他自己就認為,假如一個人明白了為什麼活,就能承受所有如何活的問題。我們平時更強調的什麼管理方法、工作方法、學習方法,都是在研究如何活,但其實更重要的是為何活。有一次我講課,馬上有同學加我微信,加了我微信以後,總是讓我去幫他們推薦看哪些心理學的書能夠解決自己的問題。

第十一:沒有什麼書能解決你的問題,你需要改變你的習慣,改變你的價值觀。

  1. 首先要改變的第一個價值觀,你需要對自己負責任,而負責任的方式是你要有正确的理想和目标,你需要持之以恒的一個行為習慣。生活的結果不是别人造成的,是由自己的價值觀造成的。愛的價值觀是奉獻,愛的意義是奉獻。你願意給予别人關心,給予别人陪伴,給予别人關注,給予他所需要的東西,互相給予才獲得了愛,才處在一個天堂般的關系當中。

假如我們自己願意認為一個人生活的價值、生活的意義就是在于奉獻了自己的才華,而改變了世界,改變了周圍,才獲得了自己的充實。他就願意奉獻、願意多學、願意多想,而不是願意在那抱怨,願意在這多擷取,願意在這多提要求。

2:你認為生活是一種遊戲還是一個故事,還是一個悲劇,還是一種使命,還是一次冒險,還是一次涅槃,還是利他主義,還是互相利用,還是什麼都不是?這些不同的回答就決定了你賦予生活什麼樣的意義。

3:生活原本沒有意義,需要你賦予它意義。比方說每天吃三頓飯,不是大米就白面,你煩不煩?今天早上起來要吃兩個饅頭,而不是吃一個,為什麼?假如你是為了減肥,你就會吃半個饅頭,假如你為了今天要講三小時的課,你就願意吃兩個饅頭,而且還要加一塊牛肉,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會甯可難吃他也得多吃。

假如你是一個精神病醫師,你每天要面對精神病人,可能要襲擊你,你今天肯定得吃肉夾馍,得吃兩個以上,不然的話病人一說就能給你推倒。

4:那麼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人在遭受失敗、挫折、苦悶的時候,都會産生這樣的疑問,第十二:生活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阿德勒他們認為,每個人的生命都會受到三種束縛。

第一,我們目前隻能生活在地球上,地球的領域是有限的。

第二,我們不是獨自生存,我們周圍還有其他物種和人。

第三,人類有兩性,如果人沒有愛情和婚姻,就不可能傳承他的生命。

是以這三種生命的主題決定了我們的職業、我們的任務、我們的使命。

第一,由于地球是有限的,是以我們得工作。

第二,由于地球上的人類不光是我們自己,還有其他人種和其他的物種,我們需要人際關系,我們需要合作,我們需要分享。

第三就是因為需要傳承我們的生命,需要繁衍,我們需要愛。所有的付出都會有回報,所有的男女,所有的異性相處都是平衡的,不可能我們時時地封閉自己,我一個人過多爽,我一個人怎麼樣,那是很難的。

第十三:那麼一個人對待三個主題不同的反應就反映了他不同的價值觀和他不同的結果。

你怎樣對待生活,生活就怎樣回報你。

  1. 如果你願意愛别人,工作也勤奮,願意交友,願意對朋友奉獻你的才華和給予他們幫助,并且助人為樂。你就會獲得友情,友情獲得快樂,你就會有愛情,就會有繁衍,就會有自己的子嗣。
  2. 因為你願意勤奮工作就會獲得經驗,獲得回報,獲得價值,是以你所有的願意都會獲得你願意得到的那些。
  3. 一個人隻想奉獻的時候别人是能感覺到的,一個人隻為别人着想的時候,對方是能感覺到的。因為人際關系是互動的,是交換的,是互相影響的,是以有一句諺語說什麼呢?永遠不要和永遠不吃虧的人來往。
  4. 如果你是通過愛别人來愛自己,你愛100個人,你會有100個人來愛你,假如你隻愛自己,一輩子隻有一個人愛你,就是你自己。

第十三: 弗蘭克爾的意義理論是認為人生活的意義就在于自己和他人建立一種健康的、有建設性的、幫助他人的、奉獻他人的一種聯系,是以人要和周圍環境之間建立一種聯系。

  1. 馬斯洛的需要理論,他認為人生的動力是需要,那麼馬斯洛認為人生成長的動力是需要,他認為人的需要從低到高,最低需要是生理需要,然後是安全的需要,然後是歸屬的需要,然後是愛的需要,然後是自我實作的需要,是以有一個階段人人都在追求自我實作。
  2. 弗洛伊德認為人生的動力是欲望,
  3. 行為主義學派認為人生的動力是條件反射。
  4. 但是後來阿德勒在研究的時候,發現當人滿足了自我需要之後,或者是通過什麼來滿足自我需要,其實是奉獻。人的最高的境界就是奉獻。一個人能夠通過自己的知識,通過自己的才華能夠幫助别人,讓别人改變的時候,就會有無比的成就感。

第十四:那麼有的人說,我們為什麼不能為自己考慮呢?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但是當一個人隻為自己考慮的時候,你會發現什麼結果呢?你會發現你的人生道路越走越窄。大家還記得剛改革開放的時候,有一個叫潘曉的人,給中國青年雜志社寫了一篇文章,為什麼人生道路越走越窄?當時她提出一個問題,是我為人人還是人人為我?但是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是首先是我為人人,然後才人人為我,為什麼?你沒有播種就沒有收獲,哪有秋天和春天是倒着來的?

第十五:那麼人從多大開始探索生命的意義呢?

  1. 是從5歲開始。5歲之前不要給孩子講生命的意義,因為那樣會産生焦慮症。
  2. 5歲之後孩子會問你人會死嗎?死了去哪個地方?然後在5歲的時候,他如果問這個問題的話,你就先給他進行比喻的方式,帶他去看一個盆景,帶他去爬山,帶他去看一棵大樹。你看樹葉綠了它會吸收氧氣,它會開花結果,然後它會落葉,到秋天的時候它落葉,落葉變成什麼呢?會消失嗎?沒有,它就變成肥料再滋養樹根,樹根再滋養樹幹,樹幹再長出新葉子,生命就是如此的循環。而在每一個循環的環節,都要盡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第十六:是以人的生命也分兩部分,

  1. 是肉體部分和生命部分。肉體每天吃飯,就是為了晚上生命把它轉化為各種營養輸送給生命力。是以當一人死了以後,他的肉體死了,生命力還在,在哪?在你兒子的、女兒的、侄子的、人類其他人親戚身上的DNA裡頭。是以那個捐血,那個捐獻器官,就是帶着你的生命傳播到别的地方。是以人的生命是漫長的,而人的肉體是短暫的。人不要自己去結束自己的肉體,而要用肉體來為生命服務。比方說,我的生命現在需要爬山,而肉體就非常懶惰。肉體磨磨唧唧地說,唉呀,這睡會覺吧,唉呀,多吃點蛋糕吧,唉呀,再吃個糖吧。這隻是肉體的奢求,
  2. 而生命不需要,生命需要鍛煉,生命需要節制,生命需要繁衍。是以肉體有的時候要聽從生命力的召喚。
  3. 那麼阿德勒認為,童年裡有三種情境,最容易使人将錯誤的意義賦予生活。

第一:是器官缺陷,就是殘疾,

第二:是被驕縱,第二被驕縱,因為父母總是嬌慣自己,他認為自己就是這個世界的中心,他認為自己就應該拔尖,就應該别人都為我自己着想。

第三:是被忽視。總覺得自卑,總覺得自己是生活的失敗者,是以他們會放棄自己。第三被忽視,父母因為忙而沒有陪伴孩子,那麼孩子長大以後就會覺得合群沒用,團結沒用,分享沒用,反正沒人搭理我。

即使一個人他在童年遭受了苦難,比方說父母離婚或者是喪偶,喪失親人,或者是殘疾,或者是家裡貧困,但是依然會有三分之一的人會化悲痛為力量。

  1. 越是家庭貧困,他長大了以後越努力,越奮鬥。是以盡管是創傷的童年,也依然有三分之一的人會更加升華。
  2. 有三分之一的人會用這樣一個态度,生活怎麼對待我,我就怎麼對待生活。
  3. 那麼也有第三種人,三分之一的人會認為報複。既然生活對我不義,我也對他不義。

第十七:是以苦難我們無法選擇,但是如何對待這個苦難,我們會有三種選擇,

  1. 是化悲痛為力量去升華,因為我過去痛苦,我将來就會讓更多的人不痛苦,
  2. 還是我要報複,
  3. 還是我要冷漠。是以選擇是我們可以選擇的一個态度。是以你認為順利的人生有意義,還是坎坷的人生有意義呢?這是取決于你怎麼看待你,怎麼對待你,怎麼經曆。

第十八:弗蘭克爾認為,發現生命意義的途徑是什麼?

第一條途徑,你自己創造了一種工作或做了一件事。比方說你曾經帶孩子徒步長城,你走過長城,你帶孩子走過黃河。或者是由于孩子的一個創意,他曾經幫你做過一個蛋糕,幫你做過一個早飯。那麼你在家裡,假如寶寶就像嘟嘟那麼大,他就可以負責任。比方說家裡的地闆嘟嘟來拖,家裡的小魚嘟嘟來喂,那麼家裡的鞋子嘟嘟要負責整理,他要在這個家庭裡承擔他自己的責任。那麼這樣的責任會使他感到自己的生活特别有意義,因為他的存在,爸爸媽媽可以省勁。

是以每當我們要求孩子能夠學會體諒别人,能夠有勞動能力,有眼力見的時候,我們就裝傻、 裝病、裝笨,我們就說唉呦累死了。寶寶說我來幫你拎吧。唉呀渴死了,幫你倒點水吧。然後你誇他唉呦你真棒,是以你的棒是來自于什麼?你的誇獎不是來自于他的漂亮,因為漂亮不是他自己獲得的,是天生的。不要誇孩子漂亮,而是要去獎勵他。由于他自己完成了一件事而獲得的成就感,這個成就感比賞識還要重要。是以他人的賞識不重要,他自己親自完成一件事情而獲得的成就感才無比的重要。

第二個途徑,那麼你曾經體驗了某些美好的事情。比方說攝影,你見過雪山,你見過日出,你見過落日,你在寒風中拍過霧凇,你曾經愛過一個人,那麼這個過程讓你發現生命的意義。有的人一輩子都很難愛上一個人,他經常在相愛的時候,談戀愛的時候,不斷地問你爸你媽幹嘛的?你掙多少錢?你家有多大房子?這些都不是愛,這是在買東西,在挑商品。

第三個途徑,經受苦難。人為什麼要經受苦難呢?因為99%的苦難才帶來1%的快樂。你想吃到一個特别美味的飯,你得去做飯,親自做飯而吃飯的人比買現成的飯而吃飯的人,幸福感要大得多得多。是以如果一個人知道,我們經曆的苦難能換來意義的話,那麼苦難也具備了意義。是以生活原本沒有意義,需要你賦予它意義。

第十九:那麼人類注定會遇到三重悲劇,

一是痛苦,

二是内疚,

三是死亡。但是人類又有一種本能,這種本能是把痛苦化為成就。因為痛苦才有成就,因為内疚才自我完善,因為生命短暫才負責任。

第二十:人的幸福分為兩種

  1. 獲得的人生的幸福是有限的 獲得有止境
  2. 奉獻給與的人生無止境獲得的幸福無止境 風險無止境 人生追求是無止境的。

心态+方向等于性格 習慣了行為方式 形成性格 習慣就是你的步伐,

  1. 我上哪裡去我為誰工作 我的責任是什麼:正确的意義利他不是利己奉獻的不是所索取的看不到未來 沒有自己的目标 ,他們認為任何事情都無意義,如果一個人的目标隻是為了自己,他将毫無意義,對一個人真正的善心 是讓他 活得有價值 有意義 負責人,
  2. 我是誰 我是一個醫生 我應該完成一個什麼樣的責任 ,我是我媽媽的孩子,我應該完成責任,你自己如何看待你自己 ,我自己幾斤幾兩 我應該完成什麼樣的事,我應該完成什麼樣的責任,決定了我自己幾斤幾兩 我要做點什麼,你怎麼看待你自己,決定你的價值觀。學曆頭銜 決定了别人怎麼看待你

如果你還有一個小時可以活你打算做點什麼,為什麼活 你就會知道為何活着

奉獻的無止境

自殺的 抑郁的 看不到未來 ,不能明确自己的活着的意義 常常回避,一個人的目标隻為了自己,他将活的毫無意義,

一個人明白了為何活着 改變價值觀

  1. 你需要對自己負責任 ,要有正确的理想和目标,愛的價值觀是奉獻,你願意奉獻 你為别人着想的時候,别人是能夠感受得到的,互相給予,才能獲得愛,奉獻自己的才華 就會願意多學習,他就不會抱怨
  2. 生活原本沒有意義,需要你賦予它意義,比如每天 你要吃 米飯 面條,為什麼你覺得很難吃,你還要吃

阿德勒 認為人的最高的境界是奉獻 奉獻會滿足自我需要。通過奉獻 獲得自我需要,人在幫助别人的時候 ,會獲得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