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德隻是顧問,為何對紅軍擁有絕對指揮權?伍修權見證曆史

作者:兵說

四野戰将系列:伍修權1

作者:桅杆

與四野衆多“明星将領”相比較,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伍修權。他是最早進軍東北的将領之一,東北人民自治軍成立時,伍修權就是第二參謀長。他建國之初即離開了軍隊,沒有參加1955年授銜,但他其實是我軍最早授予軍銜的将領之一。他是一員儒将,長期在中樞任職,親身參與過軍内外很多重大事件,屬于“有故事的将領”。我們接下來說一說這位經曆比較特殊的将軍。

(一)讀過軍校,參加過紅場閱兵,第一次參戰負傷

1925年10月,伍修權赴莫斯科中山大學留學。1927年9月學習結束準備回國時,因道路阻斷,便安排部分學員留下來學習軍事。伍修權轉入莫斯科步兵學校學習,畢業後留校擔任了一年的翻譯。在此期間,伍修權還随所在學兵連,參加了十月革命10周年紅場閱兵。

李德隻是顧問,為何對紅軍擁有絕對指揮權?伍修權見證曆史

莫斯科步兵學校的軍事訓練極為嚴格。伍修權屬于學霸型的人才,國小到中學,文化課和體育課樣樣優秀。到蘇聯留學後,俄文進步很快。在軍校2年時間,不僅理論課成績好,軍訓成績也非常突出,打下了紮實的軍事功底。

1929年10月,中東路事件爆發,伍修權等10人被抽調到蘇軍遠東軍區工作。戰事結束後,伍修權被安排到蘇聯遠東國家保衛局(即克格勃)工作。到1931年,伍修權已經在蘇聯待了近5年,其間一直想回國工作。但因為是蘇聯的組織成員,伍修權一直找到共産國際中方代表團和蘇共組織部,才獲準回國,于當年7月底前後進入江西蘇區,配置設定到閩粵贛軍區作戰科當參謀。

在伍修權的軍事生涯中,雖然長期從事參謀和軍事外交工作,但也上過戰場,還負過重傷。那是第三次反圍剿期間,閩粵贛軍區為配合主力紅軍,在上杭附近的蘆豐組織了一次進攻行動,由軍區參謀長蕭勁光負責指揮。這時,伍修權到蘇區不到1個月,臨時下到軍區直屬機槍連當教員,也就和機槍連一起參加了戰鬥。

機槍連有4挺重機槍。戰鬥開始後,伍修權就在實戰中指導戰士如何操作機槍,戰鬥激烈時還親自操槍射擊,看到沖鋒的敵人被一排排打倒,感覺特别痛快。戰鬥從天亮開始,一起打到黃昏。就在戰鬥快結束時,一顆子彈打進伍修權的左腮部,把他擊倒在地,立即被擡往後方治療。

李德隻是顧問,為何對紅軍擁有絕對指揮權?伍修權見證曆史

這是伍修權一生中唯一一次上戰場,也是唯一一次負傷。所幸的是,那顆子彈擊中他時,可能已是飛行末端,沒有形成貫穿。那顆子彈,直到一年多以後,才從口腔裡取出來。

(二)李德如何指揮紅軍?在獨立房子裡看地圖

傷愈後,伍修權調到紅軍學校當教員。期間,曾短暫擔任過汀連軍分區司令員,時間大概隻有3個月,之後又回到紅軍學校。1933年10月,伍修權接到指令,要他立即到瑞金報到。

到總部後,劉伯承總長親自找伍修權談話,說蘇聯派來的軍事顧問到了瑞金,組織上決定調他去給李德當翻譯。劉總長認為,伍修權俄文好,在蘇聯學過軍事,又有2年多的實戰和教學經驗,“完全能夠勝任這項工作”。

當時給李德配了2名翻譯,伍修權負責作戰和會議方面的翻譯。李德給紅軍幹部講軍事課時,由王智濤(1955年少将)擔任翻譯。

當時還專門為李德建了住處,離機關駐地約1公裡。因房子四周都是水稻田,當時人們稱之為“獨立房子”。李德抵達瑞金時,蔣軍對蘇區的第五次圍剿已經開始。是以,李德一到,就開始指揮第五次反圍剿作戰。

李德的指揮程式是這樣的:總部收到前線來的電報,馬上送到“獨立房子”,伍修權先将電文翻譯成俄文,在地圖上查明位置并繪成簡圖,再将譯文及簡圖一并送給李德;等李德簽署意見後,再将李德的意見譯成中文,送給周副主席,一般事項直接處理,重大事項送出會議讨論,再給部隊下達指令。實際上,基本都以李德的意見為準。

李德隻是顧問,為何對紅軍擁有絕對指揮權?伍修權見證曆史

李德在蘇軍中擔任過騎兵師參謀長,是伏龍芝軍事學院的高材生,雖然他的身份有很多疑點,本身不具有指揮紅軍的權力,是曆史把他推到了特殊的位置、賦予了特殊的權力。客觀地說,李德對軍事指揮并不是門外漢,他有理論,也有作戰實踐,當然也有幫助中國的願望。但由李德來指揮紅軍,至少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不了解中國國情,又不深入調查研究,隻在“獨立房子”裡憑地圖指揮作戰;二是自視很高,盲目自信,性格固執,聽不進不同意見;三是照搬書本,嚴重脫離實際,偶爾到前線也是指責這個、訓斥那個。

李德隻是顧問,為何對紅軍擁有絕對指揮權?伍修權見證曆史

(三)李德對伍修權沒有好感,但認為他翻譯“完全正确”

首先,在軍事戰略上,李德一改之前反圍剿中以運動戰為主的作戰方針,提出“禦敵于國門之外”,以“堡壘對堡壘”,以陣地戰、正規戰與優勢敵軍抗衡。緻使紅軍在戰略上完全陷入被動。

在戰術指揮上,舉個簡單的例子:當時的地圖本來就很不準确。李德就憑這樣的地圖,按比例尺推算距離,然後決定部隊到達和發起作戰的時間,不問是山路還是平地,也不管河流、氣候等條件。其結果,是各部隊很難按時到達并投入戰鬥,難以有效協同,打敗仗就難以避免。

大家可能會問:為什麼要讓一個隻是顧問的外國人來指揮紅軍呢?根本原因在我們自己。

當時我們的負責人博古等人,并不懂軍事,盲目迷信李德的身份和經曆,幾次向莫斯科發電,提出讓李德擔任軍事顧問。莫斯科最終答複,李德“作為沒有訓示權力的顧問,受支配于中方”。

李德隻是顧問,為何對紅軍擁有絕對指揮權?伍修權見證曆史

進入蘇區後,博古等人不信任蘇區幹部,在軍事上對李德充分信任和倚仗。加上李德非常自負,名為顧問,實際上享有絕對的指揮權。

客觀地說:這個洋顧問是我們請來的,指揮權也是我們拱手交給他的。是以,把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責任全推給李德,也是不合适的。

李德脾氣暴躁,動不動就罵人訓人,與我軍官兵一緻的傳統完全不同。伍修權認為給李德當翻譯,是“最難堪的任務”。在“獨立房子”工作的其他人員也多次鬧情緒,要求調動工作。

李德對伍修權這位相處數年的翻譯印象深刻,但主要是負面印象。他在1973年發表的《中國紀事》中,認為“他翻譯得完全正确”,同時從字裡行間,明顯看出他對伍修權沒有好感,對伍修權在特殊年代受到批判明顯有點幸災樂禍。而對另一位翻譯王智濤,甚至連名字也記不得了。

【深耕戰争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