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研讨彙|長篇報告文學《獨龍春風》:一部獨龍族族群命運的壯麗史詩

“研讨彙”是中國作家網重點關注線上、線下等形式舉辦的文學研讨會、文學論壇等活動的欄目,集活動新聞、大家研讨、精彩發言、特約評論、創作心路等多方面内容,與讀者共同展開賞析與探讨,力求以專業、詳實的角度全面呈現研讨資訊與文學魅力。

研讨彙|長篇報告文學《獨龍春風》:一部獨龍族族群命運的壯麗史詩

▲ 北京主會場研讨現場

研讨彙|長篇報告文學《獨龍春風》:一部獨龍族族群命運的壯麗史詩

▲雲南分會場研讨現場

春回大地,萬物複蘇。4月8日上午,由中國作家協會創作聯絡部、《人民文學》雜志社、雲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雲南出版集團主辦,中國作家網、雲南省作家協會、雲南人民出版社承辦的長篇報告文學《獨龍春風》研讨會在北京和昆明兩地同步舉辦。研讨會主會場設在北京,昆明設立分會場,以線上線下結合、視訊聯通兩個會場的方式舉行。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邱華棟,中國作協創聯部副主任包宏烈,雲南省委宣傳部二級巡視員張玉建,雲南出版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楊志強等出席活動。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雲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新聞出版局局長楊潤發來書面緻辭。梁鴻鷹,徐可,胡平,潘凱雄,葉梅,張陵,宋家宏,賀紹俊,李炳銀,黃傳會,張清華,王國平,陳濤,李蘭玉,楊碧薇等三十餘名來自北京和雲南的作家、文學評論家和出版界人士分别在兩地參加會議,并對作品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讨。研讨會由《人民文學》副主編徐則臣主持。

《獨龍春風》作為中國作家協會“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的重點選題,首發在《人民文學》雜志2021年第11期頭條,刊登在重點欄目“光的贊歌”中。并由雲南人民出版社同步出版。作家潘靈、段愛松深入地處怒江峽谷的獨龍江鄉,曆時三年,從生活中汲取創作營養,寫出了一部45萬多字厚重鮮活極具史詩品質的長篇報告文學作品,是中國報告文學領域的一項重要成果和重大收獲。兩位作家站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中國減貧史的高度,全方位講述了人口較少民族獨龍族在中國共産黨的上司下,特别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關心和國家的幫扶下,成功實作兩次跨越,與全國人民一道奔小康、邁上民族複興之路的撼人心魄的中國故事,堪稱獨龍族族群命運的壯麗史詩。

研讨彙|長篇報告文學《獨龍春風》:一部獨龍族族群命運的壯麗史詩

▲邱華棟緻辭

新時代真實真切、動人感人的“山鄉巨變”

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邱華棟出席會議,并代表中國作協向兩位作者和《獨龍春風》的出版表示祝賀。他說,去年12月,中國作協十代會圓滿勝利閉幕,今年我們即将迎來黨的二十大召開,在時代的風起雲湧中,在黨和國家對文學事業的高度重視和殷切期盼中,我們中國作家以文學的方式,不斷回應着社會的巨變,召開《獨龍春風》的研讨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他首先肯定了作者立足現實、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的精神。邱華棟表示,習總書記對文藝創作理論和規律作過有力、簡明的歸納,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是,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紮根人民、紮根生活。這充分表明,作家的文學才能是在社會實踐中鍛煉出來的,寫作來源于生活,作家潘靈、段愛松用實際行動诠釋了這一點。

他不僅從文學角度,還從人類學、民族學、曆史學的角度肯定了《獨龍春風》的價值。這部具有史詩品格的作品,是在習近平總書記給獨龍族兩次回信和一次接見的新時代背景下創作完成的,表現出兩位作家很高的政治站位,很強的人民立場,很深的民族感情,很廣的文學視野。《獨龍春風》兼具豐厚的文獻性和獨特的文學性。這部作品既注重曆史考據又結合現實調查,既腳踏大地又仰望星空,在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導向中,用漂亮的文字、紮實的形象記錄獨龍族,為雲南少數民族立傳,為中國減貧史留影,為新時代中國夢立言,是一部民族團結示範,守好文學邊疆的文學範本。《獨龍春風》的創作出版不僅意味着獨龍族自此有了一部有深度、厚重的文學作品,同時讓讀者真切感受到獨龍族人民發自内心的感黨恩、跟黨走的真情實感,展現了中國共産黨在不同時期創造的偉大奇迹,是對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最好的诠釋。《獨龍春風》還為各民族和平發展探索了獨特的中國方法。

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的書面發言由徐則臣代讀。他指出,作品深情讴歌的是祖國西南邊陲人口較少民族——獨龍族在新時代真實真切、動人感人的“山鄉巨變”。新中國成立七十多年來,獨龍族的生活發生了兩次曆史性的巨變:一次是在新中國成立初期,他們從原始社會狀态“直過”到社會主義階段;一次就是在新時代,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深切關懷下,凝聚各級各方面幹部群衆的勤勞智慧,實作了“整族脫貧”、達到了從生活條件到教育水準的小康标準,并繼續向全面振興的美好生活行進。這不啻是足以寫入人類曆史的中國奇迹。《獨龍江春風》(《獨龍春風》首發時的篇名)細緻講述了這樣的奇迹發生的因由和具體過程:辦學興校、修路架橋、通電通網……深山河谷中,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召喚着與獨龍族父老鄉親合力攻堅克難的人們,同心同德實作了看起來不可能實作的夢想,用忠誠和生命诠釋着“民族一家親”的真實含義,在實作偉大複興的征程上共同熔鑄着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兩位作者創作實力雄厚且成績卓著,這部浸透着“四力”的作品的創作成功、發表和出版的良好社會反響,也證明了他們是“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好作家。他表示,期待有更多讀者能夠走進這部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優秀作品,與我們一道用真情感受新時代中國的制度優勢和人民福祉,一起用行動開創新時代文學的浩蕩天地。

研讨彙|長篇報告文學《獨龍春風》:一部獨龍族族群命運的壯麗史詩

▲包宏烈發言

研讨彙|長篇報告文學《獨龍春風》:一部獨龍族族群命運的壯麗史詩

▲ 徐則臣主持活動

包宏烈在發言中說,作為中國作協創聯部2020年度定點深入生活項目之一,《獨龍春風》的兩位作家在創作期間,多次前往獨龍江地區,了解和感受最底層群眾生産、生活面貌,以及廣大扶貧幹部在一線奮鬥、犧牲的光榮事迹,同時他們本着對曆史負責的态度,查閱、研究大量民俗學方面的文獻資料,這部作品既是他們對家鄉這片土地的饋贈,也是他們從曆史中汲取營養之後所澆築的時代答卷。

研讨彙|長篇報告文學《獨龍春風》:一部獨龍族族群命運的壯麗史詩

▲楊志強在雲南分會場發言

楊志強回顧了作品的創作經曆,他說,《獨龍春風》在創作初期遇到新冠疫情,采訪計劃完全被打亂,兩位作家克服種種困難,在疫情有緩解,數次深入雲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縣獨龍鄉采訪,走遍了那裡的村村寨寨、山山水水,采訪了老獵人、村幹部、鄉村教師、緻富帶頭人、創業年輕人、駐村工作隊隊員等,遭遇過塌方、斷路和泥石流,去換來了厚厚的異常珍貴的采訪筆記,為該書創作奠定了堅實的田野調查基礎。随着采訪調查的深入,兩位作家被獨龍族的曆史命運震撼,将最初叙寫脫貧攻堅的構架,及時調整為書寫獨龍族社會曆史變遷,脫貧攻堅成為最宏大背景下的精彩華章。

研讨彙|長篇報告文學《獨龍春風》:一部獨龍族族群命運的壯麗史詩

▲張玉建在雲南分會場發言

張玉建代表雲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新聞出版局局長楊潤在發言中指出,從周恩來總理為獨龍族命名到習總書記給獨龍族兩次回信,獨龍族人民一直在黨的光輝照耀下,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順應時代發展,自強不息為改變落後面貌而不懈努力,終于創造世界減貧史上的奇迹。這一切充分反映了中國共産黨上司的巨大優勢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潘靈、段愛松敏銳地看到這個題材的重要性,又經過深入調查獲得了豐富的素材,以專業的文學素養為我們奉獻了這本有厚度和深度的作品,希望通過專家們的深入研讨,推動雲南文學的繁榮和發展。

研讨彙|長篇報告文學《獨龍春風》:一部獨龍族族群命運的壯麗史詩

《獨龍春風》

潘靈、段愛松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21年11月

史詩性品格,兼有民族學、民俗學、人類學價值

專家認為,《獨龍春風》不僅在立意和構思上高屋建瓴,而且有點有面,寫法上既關照全景,又注重局部的細膩描繪。不僅是一部獨龍族曆史文化的壯麗史詩,更塑造了一批可信、可愛、可敬的英雄群像,是一部思想性和文學性兼具的優秀報告文學。該作品真實生動地再現了中國共産黨人在推動民族團結共同進步方面的“中國經驗”和卓越貢獻。

《文藝報》總編輯、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梁鴻鷹認為,《獨龍春風》是一部反映雲南獨龍族曆史文化的百科全書,“從古至今,由經濟到文化、群體到個人……它生活的發展,幸福生活的來曆,都進行了得當的叙事。”作品以習總書記兩次給獨龍族寫信作為一個貫穿的紅線,支撐起這個作品結構,具有很高的政治、曆史站位和曆史縱深感。同時,他建議把作品做成有聲書,拍成電視劇或電影,讓傳播更加立體化。

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徐可認為,《獨龍春風》是一部具有史詩品質的優秀作品,堪稱一部獨龍族的發展史,作者是為獨龍族立傳。“全書分為上下篇,上篇是回顧曆史,下篇描述的是現實。曆史與現實的比例大緻是2:3,用較多篇幅回顧獨龍族曆史,我認為這也是作者着力為獨龍族立傳的寫作意圖。”同時,這部作品始終激情洋溢,塑造了一批英雄形象。“作者在寫作中需要大量依賴于文學資料,但是沒有堆砌感,這是得益于作者高超的語言藝術,讀起來引人入勝。”

中國作協創研部原主任胡平坦言,這是一部最正規、最詳盡的獨龍民族的《史記》。除去文學價值,它的人類學、民族學、曆史學價值也非常顯著,“這是一部可以流傳下去的著作”。中國出版集團原副總裁、人民文學出版社原社長潘凱雄也認為,《獨龍春風》不啻為一部史詩巨作,他用三個“史”來概括作品:苦難史、跨越史、奮鬥史。

“作品寫了獨龍族如何從一個備受欺淩的‘直過’民族,變成一個令人驕傲的民族。尤其是在其後半個世紀實作兩次大跨越,同全國各民族一起擺脫貧困,驕傲地、有尊嚴地生活在祖國的壯美邊陲。”中國作協少數民族文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散文學會會長葉梅讀完《獨龍春風》後,最深刻的感受便是:驕傲地,有尊嚴地活着是多麼重要。她表示,這是一部全面記錄獨龍族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報告文學,也是一部富有文采和強烈感染力的史詩性書寫。《光明日報》文藝評論版主編、中國作協報告文學委員會委員王國平也從中看到了一個民族的屈辱與重生,“這本書就是一個民族從曆史縱深不斷走來,不斷顯影,不斷清晰的過程。”

“這是一部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史詩性的品格,内容豐厚兼有民族學、民俗學甚至人類學價值的優秀的報告文學作品”,北京師範大學國際寫作中心執行主任、教授張清華提出,作品有套疊的四重文本,即:民族史、邊地書、民俗志、主題書寫。作品的成功之處在于,民族學的寓意在這裡得以有問題意識地獲得展開,它把大西南地區的民族關系、權利結構、邊境沿革和動蕩引入其中,深刻反映這一地區各民族的文化認同、家國觀念、愛國意識。

研讨彙|長篇報告文學《獨龍春風》:一部獨龍族族群命運的壯麗史詩

▲《獨龍春風》作者之一段愛松

英雄人物群像的塑造彰顯文學力量

《獨龍春風》除了呈現出濃郁的史詩品格,它的文學性也被諸多專家學者所稱道。沈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賀紹俊認為“追求文學性,是這部作品的一大特點”。他表示,兩位作家克服難題,既保證了作品系統性、全面性,又有可讀性、豐沛的文學性。“這與兩位作者一位是小說家,一位是詩人有關,能感受到小說家塑造人物的能力和詩人抒發情感的魅力。”

雲南大學教授、評論家宋家宏表示,《獨龍春風》不以主觀抒情取勝,而以生動客觀的寫實性抓住讀者的心。作品的大量篇幅都是生動的人物與往事追述,不追求以想象和虛構來完成情節的完整性,不追求故事情節的傳奇性,而以還原曆史場景為目标。故事保留了零散與片斷的特征,甚至由多個片斷構成,以塑造人物形象為目标。“作品的每一章都有這樣的描寫,這是嚴肅的紀實文學的寫法,這是非虛構文學保持其藝術品質的基本要求。”

作家出版社原總編輯、中國作協報告文學委員會委員張陵認為,《獨龍春風》鑄牢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文學書寫。它的文學性表現在生動地描寫了一大批在新時代新社會成長起來的獨龍族人的故事,塑造了他們為家鄉人民謀幸福的奮鬥者形象。他們的故事,他們的形象,反映着獨龍族的前世今生,表現着獨龍族的經濟繁榮、社會發展、文化進步、人民幸福,代表着包括獨龍族在内的中國各民族團結如石榴籽般“聽黨話、跟黨走、感黨恩”的前進力量。中國作協報告文學委員會原副主任、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原常務副會長李炳銀表示,作品始終圍繞着春風是如何吹到了獨龍族人民身邊、怎樣吹開了獨龍族人民新的命運、生活和精神面貌這個中心來寫,這是一部史料紮實、作者用心、主題深入的好作品。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原常務副會長黃傳會也表示,《獨龍春風》閱讀流暢、可讀性強。“一本45萬字的書,我用了一整天時間從頭到尾都看完了。閱讀之後感覺輕松流暢、一氣呵成,充分展現了作家的叙述能力、叙述技巧、叙述智慧。”

《人民文學》副編審李蘭玉介紹了自己當時如何從40餘萬字的作品中節選三四萬字的過程。她主要從曆史景深、自然景深、生活景深和文化景深四個基點考慮,“作品不僅寫社會層面的巨變,也寫了心理文化等深層巨變,這四個景深讓這本書差別于其他同類題材。”青年評論家、詩人楊碧薇表示,《獨龍春風》的選題拓展了中國當代文學的邊界。“除了人物群像的文學化描寫,還将史料、檔案,包括一些書信日記等文體都納入報告文學當中。”

中國作家網總編輯陳濤表示,中國作家網很榮幸承辦此次研讨會。脫貧攻堅主題是一個重大的、有價值的題材,它需要我們作家不斷地重新、反複地打量、書寫。潘靈、段愛松都是非常優秀的作家,他們的書寫令人感動,讓人敬佩。《獨龍春風》“講好了獨龍族的故事,而不僅僅講好的獨龍故事”。

研讨會最後,段愛松詩意、深情地回憶了與潘靈共同寫作的曆程。他在答謝辭中說,寫獨龍族的故事于他而言是機緣巧合,但卻是他一生難忘的事。“在所有關于獨龍族的曆史中,沒有任何一個時期有現在這般發人深省,一個曾經快要滅絕的弱小民族,在不斷尋找生存發展的機會中,如何擡起了頭、挺高了胸、邁開了步,勇敢地、有尊嚴地站在了時代的面前,這個答案就藏在《獨龍春風》裡,”段愛松表示,獨龍族的發展跨越的确是一個奇迹,一個隻有在中國才能創造的奇迹。“感謝……是文學讓我遇到了《獨龍春風》;是你們,讓我在文學的道路上,遇見了真正的自己。”

研讨彙|長篇報告文學《獨龍春風》:一部獨龍族族群命運的壯麗史詩

▲北京主會場嘉賓合影

研讨彙|長篇報告文學《獨龍春風》:一部獨龍族族群命運的壯麗史詩

▲雲南分會場嘉賓合影

攝影:王紀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