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名富商每人花了5500萬美元(約3.5億元人民币),乘坐馬斯克的SpaceX飛船開啟首個全私人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同時,馬斯克另一項極具想象力的智能化産品或接踵而至。
當地時間4月7日,馬斯克在得州奧斯汀特斯拉新車裝配廠開幕式上表示,特斯拉最早明年開始生産名為Optimus(擎天柱)人形機器人。

按照馬斯克的說法,這個大約1.73米高的機器人最終将能夠做任何人類都不願意做的事情,甚至能裝載人類記憶和個性特征,這讓人更容易和電影《終結者》和《變形金剛》系列的智能化機器人聯想起來。資料顯示,這款人形機器人結合了特斯拉的AI技術,即自動駕駛技術,算力将高達9PFLOPs(9000萬億次)。
我是“擎天柱”?人形機器人能幹啥
Optimus的預告最早始于2021年8月特斯拉的“人工智能日”,彼時馬斯克聲稱,Optimus最終将能夠做“任何人類都不願意做的事情”,并暗示這種機器人将“改變世界”,其知名程度甚至可能超過特斯拉。
在上周裝配廠開幕式上,馬斯克表示特斯拉有望在明年生産第一個版本的Optimus。特斯拉尚未透露該款機器人的工作原型,目前外界并不清楚Optimus的初代版本将有多複雜。
按照設計介紹,Optimus身高為5英尺8英寸(約1.73米),重125磅(約57公斤),行走速度為每小時5英裡(約時速8公裡),最多可提45磅(約20公斤)的物品,搭載特斯拉FSD電腦和Autopilot攝像頭,可以處理各種類型的體力勞動任務,并且頭部會配有一塊螢幕,以便使用者可以擷取有用的資訊。
據稱,該款人形機器人結合了特斯拉的AI技術,即基于視覺神經網絡神經系統預測能力的自動駕駛技術,具有極強算力的DOJO D1超級計算機晶片,由于每個D1晶片之間都是無縫連接配接在一起,相鄰晶片之間的延遲極低,訓練子產品最大程度上實作了帶寬的保留,配合特斯拉自創的高帶寬、低延遲的連接配接器,算力高達9PFLOPs(9000萬億次)。
實際上,這個人形機器人的推出計劃已比之前宣布的時間推遲了一年。但這個項目被馬斯克寄以厚望,在今年1月特斯拉财報電話會上,馬斯克表示,Optimus是2022年最重要的産品開發項目,首先會應用于特斯拉工廠的項目上。
此前在接受國外媒體訪談時,馬斯克認為這種機器人可能緩解勞動力短缺的現狀,并帶來“一個富足的時代”,因為勞動力是任何經濟的基礎。
“人形機器人正在崛起,Optimus是一種通用的工作機器人。建造一個雙足機器人是由這樣一個事實決定的,如果你想要一個适合環境并且可以做與人類相同僚情的機器人,它應該大緻相同的大小,形狀和能力。”馬斯克說,“此外,人形機器人可以上傳具有人身特征的特征,有朝一日人們有可能将自己的大腦功能下載下傳到 Optimus 上。”
外界有評論認為,特斯拉在一兩年内由一個從未公開展示過的機器人解決所有人類的任務是荒謬的。
你咋不上天呢? 平民包機開啟商業猜想
但很多看似荒謬的想像在“狂人”馬斯克的手中正在變成現實。
剛剛過去的周末最激動人心的一幕,是美東時間4月8日11時,馬斯克創立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利用“獵鷹9号”火箭,通過“龍”飛船将4位平民乘客送往國際空間站。這是SpaceX公司首次以包機形式運送平民前往國際空間站,并創造了全部運載遊客(全商業太空遊)的新紀錄。
4位平民年齡從50歲到71歲不等,除了執行公司的美國宇航局(NASA)前宇航員外,其餘3位的身份分别是美國地産商人、加拿大投資人和以色列商人,他們3位為本次旅行各自支付了5500萬美元。
按照計劃,此次任務為期10天,4名宇航員将在國際空間站停留8天,開展科研、教育及商業活動等。
這是美國公理航天公司(Axiom Space)與NASA合作的一個商業項目。NASA表示,這次任務标志着其開拓近地軌道商業市場的一個裡程碑,也标志着太空探索新時代的開端。
據報道,美國公理航天公司計劃在2023年進行第2次國際空間站之旅,并從2024年開始建造空間站雛形,預計5年後建成商業空間站,一旦現在的國際空間站退役,便可取而代之。
此前亦有多家公司完成載人太空試飛。随着太空旅行的商業化加速,個人登上太空的費用也在不斷下降。此前,俄羅斯“聯盟号”飛船搭載遊客的花費,大約每人1億美元。
在奧斯汀的開幕式上,馬斯克還表示,特斯拉将制造一款“專用”的自動駕駛計程車,這輛車“看起來很有未來感”。特斯拉還将建成規模龐大的全自動駕駛車隊,但他沒有給出具體時間表。
馬斯克表示,今年在北美為所有全自動駕駛客戶進行廣泛測試。截至今年1月,售價高達1.2萬美元的特斯拉輔助駕駛軟體FSD,已在美國近6萬輛特斯拉汽車上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