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接觸》:以人類之愛的名義探索宇宙

《接觸》:以人類之愛的名義探索宇宙

電影《逾時空接觸》海報

由羅伯特·澤米吉斯執導,朱迪·福斯特和馬修·麥康納等人主演的科幻電影《逾時空接觸》在1997年上映,電影改編自美國天文學家卡爾·薩根的著名小說《接觸》。在《逾時空接觸》之前,羅伯特·澤米吉斯已經拍出了勵志經典《阿甘正傳》,朱迪·福斯特憑借《暴劫梨花》和《沉默的羔羊》兩度拿到奧斯卡小金人,可以說,在制作、卡司和劇本基礎上,這部電影都占據了不小的先天優勢。

《接觸》:以人類之愛的名義探索宇宙

電影《逾時空接觸》中的艾莉

電影主要講述自幼迷戀無線電的女孩艾莉長大後成為了天文學家,執着于尋找能證明外太空文明存在的太空信号。一次偶然的機會,她接受到來自織女星系的信号,這個發現在世界範圍内引發轟動,随後,源源不斷的外星訊息傳來,破解訊息後,人類制造出時空機器。作為人類代表,艾莉登上了這台機器,在随後的逾時空旅行中,她遇見了自己死去的父親。

《接觸》:以人類之愛的名義探索宇宙

《接觸》,[美]卡爾·薩根著,虞北冥譯,果麥文化|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22年2月。

原著小說涉獵廣泛,涉及豐厚的實體、天文學、宗教及曆史等知識,電影裡,這些支撐小說的知識理論都在不同程度上被簡化,一同被簡化的還有主角艾莉的身世背景。在電影裡,觀衆隻知道艾莉少年時失去父親,獨自長大成人。電影開場的幾分鐘裡,少年時的艾莉正是在父親的陪伴下練習使用無線電。

小說裡對艾莉的身世有更詳盡的描述。艾莉自幼跟父親親近,熱愛自然,對萬物充滿好奇。父親死後兩年,母親與繼父再婚。在艾莉看來,母親的所作所為無疑是對死去的父親和自己的背叛。在不斷想要擺脫新家庭的過程中,艾莉養成了獨立的性格,也依靠這份獨立,她實作了兒時的夢想,在男性主導的天文學行業占據了重要的一席。

很難說,父親的存在和去世不是打開艾莉成長之門的關鍵,父親生前溫柔的品性影響了艾莉,他的死對艾莉來說既是創傷也是力量。這也是為什麼,電影和小說裡最重要的部分,是外星文明從身處逾時空的艾莉身上讀取全部資訊後,選擇以艾莉父親的形象和她交談。因為無論文明的發展程度如何,又或者需要怎樣不同的語言交流,用怎麼的科技手段跨越時空接近彼此,在這種種方式裡,唯有埋藏在記憶深處無法忘懷的愛才是共通的語言,卡爾·薩根筆下的外星文明深谙這一點,選擇用愛的化身去靠近艾莉。

當艾莉從逾時空旅行中傳回,她身上冷漠的那部分開始瓦解,她想要挽回自己跟母親的關系,卻得知母親已經去世。在母親留給自己的信裡,艾莉得知了一個被隐瞞多年的秘密:她現在的繼父才是她的親生父親,她死去的父親知道她的身世,隐瞞了這點并養育她直到死去。縱使卡爾·薩根在小說結尾以這樣的方式披露艾莉的身世略微狗血,卻也完成了一個人對自我精神的回溯,實作了某種意義上的“圓環閉合”,“她一直試圖與最最遙遠、最最陌生的異族進行接觸,生活中卻幾乎不與人産生聯系。她緻力于拆穿其他人的創世神話,卻不知道她生活的核心亦是謊言;她一輩子都在研究宇宙,卻忽略了其中最清晰的資訊:宇宙的浩瀚,對于我們這種渺小的生物來說,隻有用愛才能承受”。

《接觸》:以人類之愛的名義探索宇宙

電影《星際穿越》劇照

《接觸》:以人類之愛的名義探索宇宙

電影《星際探索》劇照

如果用所謂的獎項和榮譽衡量一部電影,當年幾乎沒什麼斬獲的《逾時空接觸》恐怕隻能屈居人下,但影片中用宇宙承載人類之愛的主題在日後許多科幻電影中都得到了延續,其中既有虛構的部分也有未經證明的曆史細節。比如根據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的生平改編的電影《登月第一人》裡,為了紀念死去的女兒,阿姆斯特朗登月時将女兒的手鍊丢在了月球背面。被影迷推崇的導演克裡斯托弗·諾蘭在電影《星際穿越》裡套用科幻的外殼講述一對父女超越時空和宇宙的愛。最近幾年的,是詹姆斯·格雷在2019年執導的《星際探索》,布拉德·皮特飾演因幼時失去父親、有情感缺陷的航天工程師,接到任務前往海王星尋找二十年前失蹤的父親。正是在這段星際旅行中,他開始填補因缺失的父愛造成的精神空白,旅途既是冒險,也是自我療愈的過程。

《接觸》:以人類之愛的名義探索宇宙

《接觸》的作者卡爾·薩根

說回原著作者卡爾·薩根,他既是天文學家、作家,也是實體學家和宇宙學家,《接觸》發表于1984年,一個在文學史上有象征意義的年份,喬治·奧威爾的小說《1984》預言世界将在這一年被三個超級大國瓜分,處于極權統治之下。卡爾·薩根在這部完成于美蘇冷戰時期的小說裡卻塑造了一個更理想的世界,太空文明的訊息給了不同種族、不同文化的人類握手言和的機會,以美蘇為首的國家從對抗轉向合作,參與這場逾時空旅行的除了艾莉,還有四名來自不同國家的代表。聯想卡爾·薩根曾在1986年時故意越過核試驗場的警戒線,抗議美國的核研究,《接觸》似乎佐證了他對一個更和平、更團結的人類甚至宇宙世界的美好願景。即便當他想象一個未知的太空文明時,也未曾将這種文明塑造成想要征服地球的殖民者,而是将其看作宇宙的保護者,人類未來文明的啟蒙——單憑它們懂得用愛的語言跟人類交流,就足以證明這點。

卡爾·薩根于1996年去世,《逾時空接觸》1997年上映時在片尾用“獻給卡爾”向他緻敬。時隔二十多年,在戰争頻發、疫情尚未平息的當下,人類的困境依然膠着,也許卡爾·薩根的願景總有一天會實作,但恐怕不在今天,也不會在明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