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機關是二把手,但是級别和一把手一樣,該如何開展工作?

在職場中沒有最進階和最低級,隻有上下級。

是以職場生存之道,就是處理好上下級關系,對上要做出成績,對下要聚攏人心。

導讀:在機關是二把手,但是級别和一把手一樣,該如何開展工作?

每個機關甚至每個部門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有主上司和輔助上司的差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把手和二把手。

雖說二者在職位、權力上隻是一步之差,但影響力卻是天差地别。

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不論是打江山還是做官,深谙“老二哲學”的人才是最後的赢家。

要想在職場中獲得長遠的發展,就不能太過于急功近利,在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的同時也要保持思想的獨立。

在機關是二把手,但是級别和一把手一樣,該如何開展工作?

有意識地區分職位和責任

我們大部分人盯着權力的威風和利益的滿足,而往往忽略了責任或者想盡辦法用權力掩蓋責任,以謀取自己的利益。

就像一把手表面看似很風光,但是每天操心的事情自然也會很多,而且還會擔心别人搶了自己的位置,整天提心吊膽無法放松。

反倒是那些做二把手的人,懂得明哲保身,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也是以得以享盡榮華富貴。

山西一位副市長在《芝麻官悟語》中寫道:“二把手要說得動、擋得住、受得下。”其中的“說了動”就是将一把手安排的工作做得雷厲風行,主動配合完成任務不越位。

出任“二把手”往往是通往大老闆辦公室道路上的最後一關,也許你在到達這個位子之前已經身經百戰,然而要通過這一關仍然不能松一口氣,因為“最後一公裡”有時候是最難走的。

當好一個二把手的關鍵在于如何正确了解和對待一把手,能力太強太突出,容易被清算。

能力太差沒有業績,随時都會被撤換,就像在《水浒傳》中,二把手的生存狀态往往走向兩個極端,要麼強到極緻如宋江,将上司晁蓋束之高閣,盡展副手風采。

要麼柔到極點如員外,将上司宋江高高擡舉嗎,絲毫沒有副手的存在感。

從表面來看,也許你在一把手的位置上享受着二把手的待遇,但究其本質還是二把手,是以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用一顆平常的心協助一把手開展各項工作,成為得力的助手。

在機關是二把手,但是級别和一把手一樣,該如何開展工作?

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

二把手在職場中充當着承上啟下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不僅要做好上司的延伸,把上級組織的意思傳達下去,還要收集下面的情況并且用最恰當的方法上報。

作為二把手,你不能因為級别問題忽視了自己的本職工作,不跨越所擁權力的半步,至于履行超本職工作的工作,就看你在做人悟道的覺悟或為人處世的方式與技巧了。

二把手的水準與難處正在于不好掌握火候,增一分則太過,減一分又不及。

需要牢記的是功高震主絕對是二把手的大忌,正如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網CEO何國玉所說:“當你自認為‘功高’足可‘蓋主’時,一定要記得副手的位置決定了你還無法完全左右自己的命運。”

既然目前是一名“二把手”,就要時刻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定位——你是“第二”而非“第一”。

“第二”表明也許你有時候需要扮演重要的角色,但并不是理所當然的主角。

正所謂:“存在即合理”,既然一把手的職位高你一等,那麼就一定有它存在的道理,倘若把這個道理想明白了,即便你不是一把手,也能成為和一把手同樣有權威的人。

而二把手恰恰是最好的成長機會,學會妥善處理上下級關系,不僅能夠積累更多的工作經驗,還可以得到底下群衆的支援。

除此之外,二把手還可以大膽嘗試在執行指令過程中的利與弊,因為出了問題有一把手頂着,而所得的經驗真真切切地屬于自己,如果能在其他方面勝過一把手,最終也許有可能成為真正的一把手。

在機關是二把手,但是級别和一把手一樣,該如何開展工作?

忠于上司的同時要保持思想的獨立

除了助手與謀将,“二把手”還是第一執行者,在了解的基礎上不折不扣将一把手的戰略意圖執行到位。

海爾的張瑞敏在中國企業家中可以說是大名鼎鼎,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海爾總裁楊綿綿。

作為張瑞敏的最佳助手,楊綿綿17年來堅持做一件事,那就是把張瑞敏的思想傳播并落實到企業的每一個角落。

因為她清楚地知道,張瑞敏是海爾的精神領袖和布道者,而自己隻需要做好一個執行者的角色。

在機關是二把手,但是級别和一把手一樣,該如何開展工作?

二把手與一把手相處的技巧首先是前者要認識到維護後者在公司中的權威,與此同時也要引導和束縛後者在某些方面的決策。

同時,二把手也必須具備才能,除了能夠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外,還要有能力完成整個企業的關系協調和工作配置設定等具體事情。

當一把手不在的時候,二把手要随時補位做好主持全局的工作,保證公司運作不受影響。

我們部門就有這樣一個理想組合,部長和副部一人主内、一人主外,緊密合作且優勢互補,又能彼此充分信任和尊重,進而在拓展公司業務方面呈現出指數型增長速度。

是以他們也被稱為“動力二人上司小組”,正是彼此之間存在着優勢互補的動力,是以總能在必要的時候取長補短。

外人很難識别他們中任何一方的弱勢,在資源有效的條件下實作“1+1=3”的奇迹,成為我們公司最出色的高績效小組。

文/老夏分析師

有時候,雖然素未謀面。卻已相識很久,很微妙也很知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