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顔甯3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離開工作10年的清華,給國家未來敲響警鐘

顔甯3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離開工作10年的清華,成美國科學院院士,給國家未來敲響警鐘!

學術界裡顔甯是顔值與才能并重的美女教授,她是衆多網民内心中的女神,是年僅29歲就破譯了蛋白質膜結構的科研大神,是一位滿腔熱情建設祖國的愛國教授,卻由于3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選擇離開工作10年的清華,4年後跳槽成為了美國科學家學院院士,而被很多人罵為“叛徒”。

顔甯3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離開工作10年的清華,給國家未來敲響警鐘

圖檔來源于網絡

得知這一個訊息,很多人聯想到易中天,曾經被排斥選擇離開武大,也是人才流失,太相似了!

至于選擇離開武大,易中天從未恨過武大,隻是說:武漢天氣不好!

顔甯3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離開工作10年的清華,給國家未來敲響警鐘

1977年,顔甯出生于山東章丘的1個普通的農村家庭,兒時的顔甯很是調皮,好像1個假小子一樣。

高中時,顔甯成績非常優異,幾乎每門課都滿分,當時她的老師建議顔甯學理科,由于大家都覺得顔甯沉穩思維缜密,非常适合搞科學研究。

就這樣顔甯進入了理科班,1996年顔甯考入了清華大學生物系。

大學畢業後,顔甯在導師施一公的協助下,來到普林斯大學深造,僅用了4年的時間就在普斯林大學獲得了(一般是必須7年)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

顔甯3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離開工作10年的清華,給國家未來敲響警鐘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畢業之後,顔甯要報效母校清華大學,也要回報祖國,傳回清華執教。

在清華大學短短幾年,顔甯多項科研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包括國際學術界膜蛋白領域多年無人解決的難題。

顔甯聲名鵲起,國際核心期刊發文發得手軟,獲獎無數,公認的“中國科學之星”

憑顔甯真實的學術成就,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一點問題都沒有,但她就是一次次落選。

2017年,顔甯突然從清華辭職,傳回普林斯頓,成為了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教授。

顔甯到達美國兩年,就被評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她的學術研究就像她求學時一樣,又仿佛開了外挂,一路高歌猛進。

就在前不久,在美國隻是工作生活三年的顔甯,獲得了美國女科學家組織的2020年度的最佳會員獎。

很多人說,中國不缺人才,中國缺的是怎麼留住人才的機制。

像顔甯這樣的人才,放眼全世界也是罕見,以她的持續努力,未來的某一天獲得諾貝爾獎也屬正常。但是為什麼她想在國内發展,也想報效祖國母校國家,但她又為什麼選擇離開,留下無限的遺憾和反思。

無獨有偶,北京頂級教授,“數學天才”許晨陽,也是在國外學成回國工作6年後,再次傳回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任職。

2018年,許晨陽在執教6年之後,去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任職,很多人對此無法了解,但是許晨陽的離去留下了三句話:

1、學風浮躁;

2、學術造假;

3、對年輕人的激勵不夠;

“航天之父”錢學森曾提出一個問題:“什麼時候才能培養出世界頂尖的科學家?”

華為任正非曾說過:”花費巨額資金購買回來的裝置和技術,到頭來發現是自己人研究、設計的!“。

一個個頂尖科學家的出走,讓我們不得不反思,如今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兩個:

一是要培養出更多的世界頂尖科學家。

二是還要考慮如何才能留住這些頂尖科學家。

對于挽留科學家,能夠通過提高福利待遇,但是對于培育人才,則必須轉化父母的教育方式。

由于如今許多父母存有1個錯誤觀念,就是太重視英語了,一門外語卻比化學實體的比重還要大,這是很不合理的。

好在這幾年,國家教育部開始加大對數理化方面的教育,倡導讓孩子全面發展,而不僅限于某些學科的教育。

陶行知老先生說過:

“生活即教育,教育要結合生活、社會,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

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應該是建築孩子的人格長城。

與此同時,還要引導孩子學會自我保護,多讀書,多進行社會實踐,提升人際交往、團結協作、公衆演說、人文素養等綜合能力,隻有這樣,孩子将來進入社會才會健康快樂,才有能力尋求屬于自己的幸福。

讀書已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可以說書就是我們大腦知識的營養品,從書中我們可以得到很多知識,能夠強大自己,收貨頗豐。對于孩子,讀書的意義就更重大了。

1、豐富知識

讀書可以使我們了解很多我們從來不知道的,擴充我們的知識面,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有着很大幫助,本來很多生活中不會做的事情,在讀書後使我們學會,我們就可以運用書中的知識來克服我們生活中的困難

2、提高我們思考的能力

不要想着讀書是完全的複制書中的知識,書中雖然有很多營養品,但是我們也需要甄别,那麼讀書就能不斷提高我們的思考能力,并運用到現實中做對比,在成熟的思維下我們就能做出正确的選擇

3、增強看待事物的眼光

在書中就仿佛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一樣,能讓我們看到許多我們從來不了解,不曾知道的事物,那麼久而久之,你會發現我們看問題的眼光會變得非常獨特,甚至敏銳,在生活中的一些事物選擇中總是能夠脫穎而出,朝着最好的方向發展,是以書籍大大提高了我們的眼光

是以,多帶你的孩子讀書吧!

備注:文章圖檔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