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志在必得,顔甯等上榜2023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候選583人大名單

作者:興慶軒主

#挑戰30天在頭條寫日記#今年是大陸“兩院院士”增選年份,5月底公布了增選方案。經過漫長等待,今天,備受關注的202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申報工作,經審議、審定,增選有效候選人産生。

志在必得,顔甯等上榜2023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候選583人大名單
志在必得,顔甯等上榜2023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候選583人大名單
志在必得,顔甯等上榜2023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候選583人大名單
志在必得,顔甯等上榜2023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候選583人大名單
志在必得,顔甯等上榜2023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候選583人大名單
志在必得,顔甯等上榜2023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候選583人大名單

令老鐵們失望的是,在這個長長的、陌生而令人敬畏的名單裡,人氣很高、曾被熱議的數學天才韋東奕、生物學牛人饒毅、高分子化學家“強哥”鄭強等科學家,均不在列。但别着急,呃呃,有更令人期待的“大神”在上榜。

2023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候選人名單公布,共583人,顔甯等科學家上榜

志在必得,顔甯等上榜2023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候選583人大名單
志在必得,顔甯等上榜2023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候選583人大名單

瞧瞧呗,如上圖,令人振奮的是,資深科學家顔甯榜上有名,其序号是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第93位,推薦人隋森芳院士,工作機關清華大學、深圳醫學科學院(籌)。

另外,大家熟悉的武漢病毒研究所專家石正麗也在列,推薦者是蘭大校友、中科院院士舒紅兵。

曾經“歸去來兮”的顔甯,一旦參評,可能性就很大,志在必得

(一)顔甯,女,1977年11月出生于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結構生物學家 ,深圳醫學科學院院長,深圳灣實驗室主任,繼續兼職清華大學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首屆“國際青年科學家”,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

志在必得,顔甯等上榜2023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候選583人大名單

我們知道,今年是顔甯自美國歸來後首次面對國内的院士評選,人們對她充滿期待。曾經,2017年,作為清華大學教授的她,也報名申請過一次中科院院士,但被落選了。随後,她再赴美國,任職于普林斯頓大學,在美國選上了雙料院士。

正因為這兜兜轉轉、“歸去來兮”,一開始,我們曾擔心她看淡一些,今年放棄參評。現在好了,她終于順天應人——參評了。

那麼,她果斷出手,當選中科院院士的幾率還是很大的。

志在必得,顔甯等上榜2023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候選583人大名單

平心而論,有美國院士的加持,有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這個含金量頗高頭銜的影響,她這次評中科院院士應是水到渠成。因為,不是中科院院士的顔甯,回國後已經在幹卓越院士幹的工作了,是“院士中的院士”。也就是說,國内已經認可了她的學術地位。

(二)這裡,我們再從顔甯本人的意願、她的科研實力以及整個評獎環境的學術氛圍、學術精神等各個方面,去分析判斷一下這宗事情。

第一、先看顔甯的初心、本意。她回國後曾發微網誌回應網友關切,講了三點意思:一是感謝以往人們對她的照顧,說她很幸運。二是踐行母校清華大學的“先行後言”校訓。這很好,空談誤國,先幹在前,做出成績來,而不是眼盯着什麼新的榮譽和頭銜。三是帶團隊,培育科研新勢力。從這裡看,顔甯是無我的,做出了内心最堅定的決定的。事實上,回國後的實際行動,也證明她言必行行必果的作風。

志在必得,顔甯等上榜2023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候選583人大名單

第二、她的科研和創新成果的實力。顔甯很純粹,她為科學而獻身的精神(至今未婚),國内少有。她“壯士斷腕”的學術氣魄,她的成果,她的愛國心,是科學家的楷模。這些,足夠中國科學院院士評選當選資格了。

第三、再說說當今院士的評選環境。大陸院士評選現在相對公平公開透明,實力卓越的科學工作者,若沒有與圈内搞翻,當選幾率還是很大的。

志在必得,顔甯等上榜2023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候選583人大名單

據悉,今年共增選中科院院士79名,具體配置設定方案如下:

2023年拟增選79名中國科學院院士,有效參評人數583人,獲評率13.55%

一、數學實體學部(13人)

1. 數學4名,其中基礎數學不少于2名、應用數學不少于1名。

2. 實體Ⅰ(包括凝聚态實體、光學、聲學和原子分子實體等)3名,其中聲學1名,3個名額中實驗工作者不少于2名。

3. 實體Ⅱ(包括高能實體、原子核實體等)、力學和天文學4名。

4. 量子資訊1名。

5. 實體(實驗)與光電資訊1名(新興和交叉學科領域)。

二、化學部(12人)

1. 無機化學、分析化學、環境化學4名,其中核與輻射化學1名。

2. 有機化學、高分子3名。

3. 實體化學、化工3名。

4. 碳中和化學化工變革性技術1名。

5. 化學生物學和重大藥物創制1名(新興和交叉學科領域)。

三、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14人)

1. 基礎生物學4名。

2. 醫學4名。

3. 農學、生态與進化4名,其中生物分類學1名。

4. 新發突發傳染病防控與生物安全1名。

5. 生物資訊與智慧醫學1名(新興和交叉學科領域)。

四、地學部(11人)

1. 地質Ⅰ(包括沉積學、古生物學、構造地質學、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前寒武紀地質學等)2名。

2. 地質Ⅱ (包括地球化學、數學地質學、礦物學、礦床學與礦相學、岩石學、第四紀地質學、水文地質學、工程地質學等)2名。

3. 地理學(包括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地理資訊科學、遙感、土壤學、生态環境等)2名。

4. 大氣海洋(包括大氣科學與海洋科學)2名,其中海洋科學不少于1名。

5. 地球實體(包括固體地球實體、空間實體、大地測量等)2名。

6. 行星地質環境與探測1名。

7. 地球系統模組化及人工智能1名(新興和交叉學科領域)。

五、資訊技術科學部(9人)

1. 資訊Ⅰ(包括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微電子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儀器儀表與傳感等)4名,其中計算機理論與人工智能1名。

2. 資訊Ⅱ(包括電子科學與技術、光學工程、資訊與通信工程等)3名。

3. 網絡空間安全1名。

4. 資訊科學與技術的數理基礎1名(新興和交叉學科領域)。

六、技術科學部(13人)

1. 材料(包括材料實體、材料學與冶金學、材料化學與功能材料、材料加工與結構材料、核材料與特種材料等)4名,其中高端裝備結構材料及加工技術1名。

2. 工程Ⅰ(包括機械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實體、電氣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兵器科學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等)4名。

3. 工程Ⅱ(包括力學、建築學與城鄉規劃、土木與交通工程、水利工程、礦業、石油與天然氣工程等)3名。

4. 船舶與海洋工程1名。

5. 醫工融合1名(新興和交叉學科領域)。

七、特别推薦領域(6人)

名額6名,另行安排。

備注:有效參評人數583人,獲評率13.55%,高出茅盾文學獎獲獎率6倍之多

剛結曉不久的2023年第十一屆茅獎,5部獲獎作品,是經238部參評作品層層投票選出的,獲獎率僅有2.1%。可見,茅獎是百裡挑二,而中科院院士是一百個挑近14個,而且是每兩年增選一次,茅獎是四年一次。如此算來,院士中選率是茅獎中獎率的幾十倍。

志在必得,顔甯等上榜2023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候選583人大名單

從院士評選率和茅盾文學獎獲獎率的比較,我們可以看出:搞文學比搞科學難多了

是以,我們在緻敬科學家的同時,也要緻敬含辛茹苦為我們生産精神食糧的作家。

志在必得,顔甯等上榜2023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候選583人大名單
志在必得,顔甯等上榜2023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候選583人大名單

老鐵們,你們說呢?

我是興慶軒主,喜歡就關注我吧!(完)

友情提示:

1.圖檔來自網絡,鳴謝!

2.嚴禁轉載,一旦發現,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