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嶽池:水浮寺的前世今生

作者:雲中漫步唐唐

水浮寺,位于嶽池縣苟角鎮水浮山村,海拔384米,離城三十裡,那是公路交通不發達時,紅星大橋修通後離城也就二十裡地。

水浮寺,據清光緒縣志記:“水浮寺,治東,離城三十裡。四圍皆水,山在其中。”清乾隆縣志記:“水浮山寺,明萬曆年間建”。當時,稱為“小瀛洲”,意即水上浮島。

嶽池:水浮寺的前世今生
嶽池:水浮寺的前世今生

瀛洲仙境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也引來衆多前朝官員吟詩作賦。曾有縣令劉鈞贻遊水浮寺寫詩一首——

四壁花為幔,中央尺地浮。

禅心空色相,澤國小瀛州

月落烏啼寺,山寒水碧秋。

金焦同一點,鷗鹭好偕遊。

也有邑侯劉泮遊水浮寺後作詩——

鳌戴孤峰秀,三車地欲浮。

樓台新島嶼,圖畫古瀛洲。

一樣金山月,諸天水國秋。

神靈栖得所,攬勝樂閑遊。

嶽池:水浮寺的前世今生
嶽池:水浮寺的前世今生
嶽池:水浮寺的前世今生

水浮寺建寺之初名為“東嶽廟”,因廟堂大殿正中供奉的是一木雕鎏金的東嶽大帝(東嶽大帝,又名泰山神,中國民間宗教信仰之一。泰山位居東方,是太陽升起的地方,曆代帝王對東嶽大帝尊崇有加,唐代封為“天齊王”,宋代晉為“仁聖天齊王”、“天齊仁聖帝”,元代加封為“天齊大生仁聖帝”,明代又恢複為東嶽泰山神)。水浮山亦位居東方,每天,太陽從廟頂升起,祥雲紫瑞,東井、利川兩橋橫卧西溪河之上,島上寺廟佛音繞梁,熏香袅袅,想必這也是”東嶽廟”的由來吧。

嶽池:水浮寺的前世今生
嶽池:水浮寺的前世今生

據說曾經的水浮寺有三重大殿,一層為佛爺殿,正殿殿堂裡供奉的是東嶽大帝,左右為文昌、二郎神、藥王、雷神等諸神佛,二層殿正中有匾額寫着“大雄寶殿”“慈航普渡”,殿内供奉着釋迦牟尼佛及十八羅漢。頂層則是觀音殿,觀世音菩薩及文殊、牛王、送子觀音等菩薩位列其間,以上諸佛皆為精工石雕。水浮寺屋脊飛龍橫卧,翹角飛檐全榫卯,民間俗稱“八角搬爪”,大殿及偏殿之間有大小天井,還設有機關暗道,門楣上的“東嶽廟”三個大字乃純金打造。殿前一旁有山門一座,刻有楹聯,上聯“兩水浮仙島”下聯“雙橋渡海門”,橫批“水浮山”,山門旁有一寬一丈高兩丈有餘的浮石,共四層兩棚、八方有角,每角倒雕有一猴,俗稱“八猴圍一桌”,頂有文昌菩薩雕刻。寺前左右還各有三人方能合圍的大柏樹,廟東三株老黃葛樹濃蔭遮掩,蔭蔽一寺清涼。

嶽池:水浮寺的前世今生
嶽池:水浮寺的前世今生

據水浮山村老書記陳書記介紹,曾經的水浮寺左有石橋名“東井橋”,因橋東有一口水井,井水很旺能供周圍數百鄉親飲用,橋南有木橋(名“利川橋”),木橋有亭有閣還供奉有木頭菩薩。傳言東井橋下還有一奇觀:寺前河灘平坦,水流淙淙其音悅耳,然平緩流下不過百米大灤塘處,有十數個大石頭圍成一高台,流水準地沖起十丈高,霧氣彌漫聲浪如仙樂飄飄。1978年全民水庫加壩水位上升後沿河很多瑰麗風景淹于水下,水浮寺其利川木橋拆除,據說拆除的粗大的人字木當時用于建了苟角公社禮堂橫梁,另一邊的東井橋拆除後原址複建了一座三拱石橋。

嶽池:水浮寺的前世今生
嶽池:水浮寺的前世今生
嶽池:水浮寺的前世今生
嶽池:水浮寺的前世今生

曾租船泛舟湖上,在朝陽漾起的金色水波裡前去水浮寺,兩岸山清水秀,一路碧波蕩漾,時有臨水而居的農家映入眼簾,環水而近水浮寺時,遠遠可見琉璃瓦寺頂微微泛光,石橋橫渡。也聽那邊的原住民回憶曾經,說起全民水庫竣工後苟角與嶽顧公路未修通的漫長歲月裡,每逢苟角趕場,由水庫大壩至水浮山的水面上,烏蓬船絡繹不絕,滿載着鄉民與背簍籮筐及山鄉農産品去苟角集市交易。沿河為友善百姓興建了麻柳橋渡口、紅安挢渡口和水浮山渡口,渡船上,伴着船夫搖橹節拍,河風微漾,龍門陣随兩岸青山碧水喧嚣至夕陽西下。

嶽池:水浮寺的前世今生
嶽池:水浮寺的前世今生
嶽池:水浮寺的前世今生

如今的水浮寺,是1994年舊址複建,殿内有兩尊侍者佛乃老廟遺留,雕龍柱礎留存寺側。寺前一條公路穿石橋而過,石橋側曾經的殿前石階處有舊時石獅昂首望天,雖殘破獅身氣勢尤存。每年的農曆三月廿八是東嶽大帝的生日,這一天供奉東嶽大帝的寺廟都會舉辦廟會,水浮寺的東嶽廟會亦遠近聞名,南來北往的衆多香客皆會趕赴水浮寺焚香朝拜。重建後的水浮寺,不再聽聞東嶽廟會,但逢初一十五、觀音生日依舊香火極旺,廣安、嶽池周邊的香客不辭路途遙遙之辛苦皆會前往。其間吾有一次前去時逢初一,寺前香客衆多,焚香、燒紙、放生……求各種願望。吾之前往,實為尋山問水,訪嶽池之前朝古風,若真要祈願,唯願山河美好,世間皆安。

嶽池:水浮寺的前世今生
嶽池:水浮寺的前世今生
嶽池:水浮寺的前世今生

水浮寺,山浮于水、寺浮于水,碧水潆洄,翠竹林深處,鷗鹭共相随,多麼美妙的一景!寺前有橋,橋旁有樹,樹冠撐開,蔭蔽一座橋、蔭綠橋下水,晨鐘暮鼓,禅香袅袅,心空無相。落筆時,聽得水浮寺老廟遺留的雕龍銅磬那悠長的磬音,心靜如水……

嶽池:水浮寺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