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件國寶曾三次被鑒定為赝品,他花五十塊購買,如今價值過億

引言

“羌笮多珍寶,人言有愛憎”,關于寶物,古董等物件的傳說,在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曆史當中有着無數的故事。甚至流傳至今的寶物也并不算少,有道是“地近輕數見,地遠重一面。一面如何重,重甚珍寶片。”

中華民族曆史五千多年,産生了無數的英雄豪傑,也産生了無數的珍寶文物。有些文物珍寶更是價值連城,乃是世上獨有的孤品。大陸也慢慢加大了對文物珍寶的重視程度,無數人在意識到文物的價值之後紛紛開始尋寶之旅。然而文物的興起卻也造就了造假行業的蓬勃發展,在文物交易當中,赝品假貨開始層出不窮。

這件國寶曾三次被鑒定為赝品,他花五十塊購買,如今價值過億

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大陸的文物鑒定工作變得十分困難,于是在上世紀70年代時便出現了不少的錯誤與纰漏,對待一些國寶級别的文物甚至都出現了誤判的情況。今天要說的就是一個文物誤判的事件。

西安有個名叫沈家橋的村子,村中有一名10來歲的少年名叫楊東峰。楊東峰年齡雖小,但是卻十分踏實能幹,勤勤懇懇。并且在那個年代的楊東峰還一直有着參軍報國,成為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的想法。當時楊東峰經常會跟着父母一同去家中的土地耕種,以此來為家庭做一些貢獻。

這件國寶曾三次被鑒定為赝品,他花五十塊購買,如今價值過億

這天,楊東峰像往常一樣跟着大人們在田中勞作,在灼灼的日光下揮灑着汗水。因為快到午飯時間,楊東峰便想着加快一點進度,趕上午飯。于是便用着比之前快很多的頻率對土地進行翻挖。但是突然一鋤頭下去,居然發出了金屬碰撞的聲響,這讓楊東峰很是驚奇。于是刨開浮土觀察挖到了什麼東西。

俯身下去抓起這個無名金屬,楊東峰先是在鋤頭上面敲了敲,抖開了多餘的土。随後發現這是一塊像貓一樣形狀的金屬。當時他也沒有多想,隻當是廢銅爛鐵一類的東西,也還能賣點小錢,于是便收了起來。回到家後,楊東峰把這物件拿給家人看,他姐姐看到後便拿了過去當作了和朋友們的玩具。

這件國寶曾三次被鑒定為赝品,他花五十塊購買,如今價值過億

兩年後,在楊東峰的姐姐和他人一起當玩具玩耍這塊金屬時,發現它上面居然露出了金黃色的字元,并且大家都看不懂。而這時候的楊東峰也在外面接受了不少的教育,也算是見過一點世面了,于是他在觀察這件金屬上面的字元後覺得這絕非凡物,說不定就是個文物一類的東西。

這件國寶曾三次被鑒定為赝品,他花五十塊購買,如今價值過億

1978年,楊東峰帶着這塊金屬進了城,到城裡後楊東峰便迫不及待地找到古董店去鑒定這塊金屬。然而古董店的老闆卻一口咬定這就是塊赝品,絕對是假貨。不甘心的楊東峰又接連找了三家古董店,但是得到的卻都是一樣的答案,這就是個假貨,沒有什麼價值。然而楊東峰隐隐感覺這塊金屬沒這麼簡單,于是要求古董店再看看,古董店老闆實在對楊東峰不耐煩了,于是告訴他要是實在不放心就去碑林博物館鑒定,那裡一定權威。

這件國寶曾三次被鑒定為赝品,他花五十塊購買,如今價值過億

就這樣,楊東峰又帶着金屬找到了博物館。在博物館内,楊東峰見到了一位真正的權威專家,戴應新。戴應新可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他是一位考古幾十年的老專家,在考古方面絕對是權威專家。況且戴應新還是《收藏》雜志的主編。

戴應新在仔細的鑒定過後,告訴楊東峰這是一件了不得的寶貝,乃是戰國時期秦國的杜虎符,來頭很大,甚至可以算作國寶的範疇。虎符這個東西在戰國時期十分盛行,是當時調動軍隊都憑證,平時都分為兩半,一般掌握在将軍手中,另外一半在皇帝手中。隻有在戰時皇帝将自己的那一半賜予将軍,将軍才有權調動軍隊。

在鑒定以後,戴應新對楊東峰的這個虎符産生了極大的興趣。于是立馬表示想要出錢購買楊東峰手中的虎符,詢問楊東峰開價幾何。而楊東峰雖然知道了這塊虎符價值連城,卻也沒有是以而獅子大開口。

這件國寶曾三次被鑒定為赝品,他花五十塊購買,如今價值過億

而是表示自己從小就有着參軍報國的夢想,但卻一直沒有實作,是以現在特别想要一套軍服。但是此時的博物館哪來的軍服,于是戴應新提出給楊東峰50塊錢由他自己購買軍服,楊東峰想了想便同意了,就這樣這件虎符便留在了碑林博物館内。

結語

杜虎符在經過了戴應新對精心清理之後,展現出了它精緻的原貌。它也一直留在了碑林博物館中,成為了鎮館之寶。後來的很多專家都對其進行過研究與估值,在估價中,許多專家都表示這枚虎符價值過億。

參考資料:《送魏兵曹使巂州地登字》《寄丘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