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堆糖(侵删) 文:小夢
【夜行夢話,小夢傾聽】:全網同名,歡迎關注,轉載請授權,抄襲必究!期待您的故事。
微網誌上有一個問題:‘為什麼好像越來越多的人,年紀越大,就越喜歡獨處了?”
回答中有一條說:“比起廉價的合群,更偏愛一個人的獨處。一個人的世界,安安靜靜,幹幹淨淨的。”
很多時候,其實我們都是身處在一個不得不學着融入的環境中,而它帶給我們的,本就不是我們想要的生活。
1.其實,我們都厭倦社交
看過一個社恐患者的分享,由于他的工作需要,他必須每天接觸大量的陌生人,而這些都屬于不得已而為之。
其實,對于生活中的很多人來說,随着年齡的增長,人們總會發現,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贊成自己對于這個世界的認知。
同樣的一件事情,大多數人認同,身在其中的你,就隻能選擇附和,哪怕你擁有不同的意見,這就是所謂的合群。
而對于這些人來說,這個過程注定是痛苦的。因為他們無法抒發己見,也不會知道,是否真的有那麼一個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存在。
是以,當人們通過努力,來到了一定的位置之後,相比去附和他人,大家都更享受探索自己的這個過程。
因為,不管是任何場合,面對任何人,你所說的任何一句話,總要在腦中進行很複雜的斟酌後,才敢脫口而出。
而這個過程,除了工作的要求之外,更多的就是一種生活中的無效社交,與其面對這些,不如選擇獨善其身。
換言之,不是絕大多數人都熱愛去做合群的決定,而是他們不得不應付生活,應對自己不得不面對的社交。
2.獨處,是自我的升華
著名的作家村上春樹曾經表示,自己十分喜歡獨處的這個過程,這令他更容易集中于自己的生活中。
他會選擇每天五點起床,每晚十點就寝,每天定時的創作和運動,以及規律的生活,讓他自得其樂。
在他看來,人生不一定非要用來迎合某人,相較之下,他現在的生活模式,才是自己喜歡的。
雖然,有時候他也會感到寂寞。可是相比于更多的自由來說,這些短暫的寂寞,并不值得一提。
其實在很多名人的一生中,絕大多數的時間都是一個人獨處的,就像魯迅先生所言;“牛羊才成群,猛獸總是獨行。”
對于他們或許相對來說看似孤獨、清冷的一生,這種環境,反而讓他們更容易通過自己的主觀判斷,去看待這個世界。
不管是一草一木,還是身邊的點點滴滴,總會有那麼一些場景,讓他們感悟到他們所期待已久的事情。
這個過程,是獨處和接受獨處給他們帶來的,是他們對于自我升華的一個過程。
3.不一定合群,才叫生活
作家周國平曾說過:“相比于社交,獨處絕對是一種能力。”
現在的人們所真正在乎的,隻是一點在身邊人,甚至是陌生人身上獲得的存在感。
他們渴望被認可,害怕被孤立,甚至說,他們把這當作自己足夠有能力的一種表現。
網上有人說:“世人慌慌張張,不過圖碎銀幾兩,偏偏這碎銀幾兩,能解世間萬種慌張。”
人們奔波在異鄉,抛棄自己原本舒适安逸的生活環境,期待自己可以過得更好,漸漸地甚至可以将最初的自己都遺忘。
最後,就像很多人說的那樣:“你擁有了原本不曾擁有的一切,也同樣将最初那個最美好的自己,弄丢了。”
其實很多時候,并不是别人看重的才是最好的,曲高和寡的美,隻有當你親身經曆過,才會明白。
換句話說,合群并不代表那一切是适合你的,說不定隻是因為你一直在逼着自己成為他人罷了。
4.是寂寞,也是享受
或許,現在的你,還在為了某個夢想而奮鬥,去認識一群并不是那麼适合你的陌生人。
可是,總有一天你會明白,有些路沒有人能夠陪你走,有些事你隻能自己做,有些話也隻有你自己願意傾聽。
是以,你最需要的好友,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和自己友好相處,偶爾放慢腳步,去看看你的真心。
以上,祝您好夢,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