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大消息:4月9日,法國大選變局;歐盟警告匈牙利;美軍方挑釁

作者:曉書齋

全球局勢陷入震蕩之際,歐洲的變化格外的引人關注,除了俄烏沖突的局勢,歐洲另外一件大事就是法國大選。法國的大選可能會引發歐洲格局的另一次大變動,如果法國現任總統馬克龍輸掉選舉,美國聯合歐洲對俄羅斯的制裁可能會出現極大的缺口。

三大消息:4月9日,法國大選變局;歐盟警告匈牙利;美軍方挑釁

第一件事:法國大選,影響歐洲政治的大事件!

4月9日,根據路透社報道,4月10日法國大選進行第一輪投票。與此同時,法國總統馬克龍對極右翼候選人瑪麗娜·勒龐(Marine Le Pen)的民調領先優勢正在縮小。

BFM電視台網站的民調顯示,馬克龍的支援率為26%,再度下降兩個百分點,勒龐的支援率上升兩個百分點,至25%。

事實上,2017年馬克龍正是與勒龐對決到最後,才艱難勝出,這一次馬克龍的優勢急劇縮小,法國政壇可能陷入大波動。

先說勒龐,事實上,美國對于勒龐頗有微詞,美媒援引拜登政府高官聲稱,美國害怕“普京支援者”勒龐當選後“動搖西方反俄聯盟”,這會讓普京先在巴黎打了個“大勝仗”。

事實上,勒龐有兩個主張特别值得注意,其一是她主張退出北約,其二是她對普京發動戰争的理由表示同情,并拒絕西方聯盟的一些對俄強硬行動。

如果是勒龐當選,法國退出北約,那美國費半天勁好不容易借助俄烏局勢團結起來的北約又将陷入分裂。

三大消息:4月9日,法國大選變局;歐盟警告匈牙利;美軍方挑釁

随着法國的退出,歐洲的其它國家必然會出現動搖,以後不管是美國利用北約遏制俄羅斯,還是把矛頭對準中國,可就沒有那麼齊心了。這很顯然是美國所不願意看見的。

并且,勒龐對于俄羅斯持有同情的态度,更為關鍵的是,法國群眾對于日益高漲的能源價格越來越不滿。

如果勒龐上台以後,跟匈牙利的歐爾班一樣,推進務實的能源政策。那麼,美國聯合歐洲實施的對俄制裁,很可能打開一個大缺口。

是以說,眼下法國的大選牽動着歐洲的局勢,也将會對世界格局産生影響。并且,從勒龐的高支援率來看,這也反映出法國民心思變。美國裹挾歐洲制裁打壓俄羅斯還能有可能前功盡棄。

當然,即便馬克龍連任,這也并不意味着美國就與歐洲鐵闆一塊此前。馬克龍在選民會見活動上就目前俄烏局勢發表講話時,強調俄羅斯及其人民需要受到尊重,沒有俄羅斯的參與,歐洲大陸就不可能實作長期和平。

馬克龍還表示,如果俄羅斯停供天然氣,歐洲的下個冬天将會更艱難。是以說,别看歐洲跟着美國一起制裁俄羅斯,但是溫差還是非常明顯的。但無疑,勒龐如果勝選,會帶來更大的沖擊。

三大消息:4月9日,法國大選變局;歐盟警告匈牙利;美軍方挑釁

第二件事:歐盟警告匈牙利,不要成為歐盟團結的破壞者!

4月7日,歐盟理事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如果匈牙利用盧布向俄羅斯支付天然氣費用,就将違反歐盟的制裁規定。馮德萊恩聲稱,她認為沒有成員國想做第一個打破歐盟團結的國家。

馮德萊恩話裡話外的意思就是匈牙利不要使用盧布購買俄羅斯的能源,并敲打匈牙利不要做歐盟團結的破壞者。

不過,盡管馮德萊恩進行這樣的敲打,但是這對于剛剛連續第四次當選總理的歐爾班來說,這樣的敲打可能并沒有任何作用。

歐爾班在連任競選的時候,對選民說的非常清楚,匈牙利“不可能拒絕俄羅斯的廉價天然氣,轉而購買美國的高價能源。

并且歐爾班表示,包括匈牙利在内的歐洲國家希望美國能向歐洲運送足量液化天然氣的想法并不切實可行。對于匈牙利來說,俄羅斯天然氣是唯一的選項。”

三大消息:4月9日,法國大選變局;歐盟警告匈牙利;美軍方挑釁

歐爾班指出:“這不是在晚上多穿一件毛衣、把暖氣調小一點,或是多花點錢買天然氣的問題。

如果沒有俄羅斯的能源,匈牙利将完全沒有能源可以用。”匈牙利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豪沃希透露,85%的匈牙利家庭使用天然氣供暖,匈牙利64%的原油進口來自俄羅斯。

很顯然,歐爾班對于匈牙利目前對于俄羅斯的能源依賴,有着非常客觀,清晰的認知。與歐爾班的務實态度相比,馮德萊恩更像是活在真空中的那個人。

馮德萊恩的态度好像歐盟團結起來一起制裁俄羅斯,歐洲的能源問題就不存在一樣。制裁能解決歐洲的能源問題嗎?

作為歐盟的主要官員,如果脅迫犧牲成員國的利益,而保持表面上的團結。事實上,這樣的團結本質是就是空洞的,也喪失了現實意義。但很顯然,馮德萊恩沒有注意到這一點。

三大消息:4月9日,法國大選變局;歐盟警告匈牙利;美軍方挑釁

第三件事:美軍方挑釁,不允許中國用“武力”解決台灣問題!

4月7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在一場參議院聽證會上聲稱,美國将幫助台灣進行“自我防衛”,同時要讓中國大陸知道“攻占”台灣是個“非常、非常難以實作的目标”。

美國要讓大陸知道,“武統”是做不到的,中國必須要清楚這一點。

不僅如此,馬克·米利聲稱,中國仍然是美國面臨的首要的長期地緣戰略挑戰。中國正在持續發展“關鍵的核領域、太空、網絡、陸地、空中和海上的軍事能力”,并且“他們每天都在努力縮小與美國及其盟國的技術差距”。

馬克·米利還聲稱中國的戰略目标是在本世紀中葉“從根本上改變全球國際秩序以符合其利益”,他認為中國打算“到2035年成為美國的軍事對手”,“到2027年發展出奪取台灣的軍事能力”。

對于美國軍方不允許中國利用武力解決台灣問題這一論調,這真是咄咄怪事,台灣問題,是我們自家事,輪得到美國規定用何種方式嗎?

三大消息:4月9日,法國大選變局;歐盟警告匈牙利;美軍方挑釁

并且,美國這樣的态度,事實上,正在把台灣問題推向隻能通過武力解決的境地。

對于我們而言,我們最優選項當然是和平統一,但是如果和平統一的可能性不存在,我們就必然通過武力實作統一。

在中國的統一大業中,美國應該想清楚要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如果美國幹涉中國的統一大業,美國就是我們的敵人。

事實上,美國方面一直聲稱中國挑戰既有的國際秩序,這其實包括兩重含義,其一是台灣不能被統一,其二就是美國制定的世界規則,中國不能更改。

很顯然,美國的所謂國際秩序這樣的表述,中國一條都不承認。其一,台灣我們是要收回的,其二,阻礙中國發展的不合理規則,我們是必須要更改的。

美國難道覺得自己遏制,圍堵,打壓中國的政策,中國應該忍氣吞聲嗎?中國應該對于美國的敵視政策全盤接受嗎?

很顯然,中國拒絕接受這一切。中美兩國的關系,中國是希望平等尊重,互利共赢的,但是美國沒有這樣的誠意,美國要搞的是單極霸權,要搞從實力的地位出發。

如果美國任何這是合理的,那就休怪中國對于美國的強硬回硬了!

(本文完)

聲明:圖檔來源于網絡,若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