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年虧掉117億!又一國産純電車企面臨退市,曾連續7年銷量第一

随着大陸電動汽車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國産電動汽車也在亞歐市場占據領先地位。不僅如此,國産電動汽車不僅品質有保障,價格也相當優惠。不久前,上汽和長城汽車同時宣布調整産品價格。這樣一來,原本占據價格優勢的國産電動汽車将更具優勢。遺憾的是,新能源汽車品牌中有一個品牌連續7年當選,但由于利潤下降,面臨退市風險的品牌是哪個?一起看。

一、新能源汽車,國産新能源汽車本來在市場上占優勢,不久前上汽和長城汽車在泰國展開了價格攻勢。兩家企業同時宣布将進一步降低純電動車的價格。這樣一來,原本占優勢的國産電動汽車将更占優勢。這個消息一傳出,很多日産汽車企業就面臨着壓力。畢竟,日系車的優點是汽油汽車,而不是新能源汽車。國産電動車價格調整後,電動車的售價幾乎是日産汽車的一半。這樣比較,消費者當然會更喜歡低價優良品。是以,其他品牌的汽車要想與國産電動汽車在市場上競争,可能需要時間來提高生産技術和汽車的品質。

近年來,國産汽車品牌紛紛部署新能源汽車,如蒸汽、廣汽、比亞迪等。此外,純電動車品牌一起湧入市場,如威瑞、鵬鵬、威馬等。各路品牌在同一場比賽中較量可謂相當熱鬧。不僅如此,各種汽車類型也給了消費者更多的選擇。遺憾的是,新能源汽車品牌中已經沒有品牌的影子了。要知道,在這個品牌勢頭最猛的時候,連續7年占據純電車銷量第一名。這個品牌是北汽新能源。(威廉莎士比亞,美國作家)。

二、北汽新能源,此前,北汽新能源背後的上市公司北汽藍谷公布了2021年的财務報告。報告顯示,公司的營業收入為86.97億元人民币。2021年赤字額超過52.44億韓元,2020年赤字為64.82億韓元。北汽藍谷連續兩年虧損已超過117億韓元。根據上市公司經營要求,企業持續虧損,将面臨被動退場的危險。如果北汽藍谷不能扭虧為盈,未來的發展真的令人擔憂。事實上,北汽新能源的營運結果不足為奇。不僅是北汽新能源,包括比亞迪在内的多家電動汽車企業都處于微利或虧損狀态。如今,大型工廠都是這樣。小型品牌電動汽車的日子更不好過。例如,國内銷售冠軍比亞迪電動汽車,現在也隻保持在微利水準。鵬鵬汽車2021年虧損達44.83億韓元。不僅如此,理想汽車也虧損10.2億韓元,威瑞汽車也虧損。事實上,如果是新車安裝階段,就不必太擔心短期赤字。隻要度過進入市場前的困境,一切都會極度泰然。但是今天,北汽藍谷的逆差不限于新車建設階段,新能源電動汽車銷量逐年下降。

不僅如此,北汽新能源也已逐漸脫離主流市場。起初,從市長/市場佔有率下降開始,逐漸消失在市場上。即使消費者購買,作為對北汽新能源的吐槽,也有關于北汽新能源的口碑。(莎士比亞)(美國電視劇據悉,北汽新能源的電動汽車産量達到1.32萬輛,2021年純電動車型隻有6369輛,比2020年減少了一半。2021年,北汽新能源電動汽車銷量為2.61萬輛,但大部分是打折促銷的結果。北電汽車汽車本來可以在電動汽車市場占有一席之地,但短短兩年後為什麼從頂峰跌至谷底?北汽新能源這兩年在經營過程中到底遇到了什麼困難?

三、北汽新能源的預測事實上,北汽新能源是國内第一家獲得新能源素質的汽車生産企業。北汽新能源如果能穩定發展,一定會發展得越來越好。再加上北汽新能源本身光環,隸屬北汽集團旗下,可以說氣勢相當猛。(威廉莎士比亞,美國作家)。2013年,北汽新能源開始集中生産新能源電動汽車。當年,北汽新能源扭轉了大部分市長/市場佔有率,占據電動汽車銷售第一位。北汽新能源接到了大量計程車、網約車訂單。不僅如此,北汽新能源将使目前的銷售冠軍比亞迪遠遠落後。(威廉莎士比亞,Northern Exposure(美國電視),)2018年,北汽新能源電動汽車銷量達到15.8萬輛。短短一年内,北汽新能源汽車銷量開始下降,銷量為15.6萬輛。事實上,從2013年到2019年,總共7年的時間裡,北汽新能源電動汽車一直是市場的銷售冠軍。但是,北汽新能源并不總是有利可圖的。2015年,北汽新能源開始虧損。當時,北汽新能源隻能靠補貼和其他收益勉強生存。2018年和2019年,北汽藍谷都實作了不錯的淨利潤,但扣除補貼和營業外收入後,北汽藍谷的淨利潤實際上是負的。

正是從2018年開始,北基藍谷的經營管理出現了問題。到2020年,北汽新能源車的銷量銳減。不僅如此,2020年的營業收入與高峰期相比有很大差異。北基藍谷的營業費用很大,公司使用補貼也無法彌補當年的赤字。(威廉莎士比亞,Northern Exposure(美國電視劇),季節名言)2021年北汽藍谷電動汽車銷量回調,但無法彌補2021年的巨額赤字。誰也想象不到以前的電動汽車巨頭現在負債累累。如果北汽藍谷不能扭虧為盈,未來可能會有退市的危險。要知道,過去北汽藍谷的市值達到了850億人民币,但現在隻剩下300億。如果北基蘭谷退市,無論是公司還是股東都是巨大的損失。如果北汽新能源不能在核心技術方面繼續發力,可能就再也沒有實力與其他電動汽車抗衡了。(威廉莎士比亞,Northern Exposure(美國電視劇),)此外,如果北汽新能源不能改變消費者的口碑,從低迷中走出來也不容易。

摘要:大陸新能源汽車實力一直不俗。特别是過去兩年,國産電動汽車在品質和價格上都顯示出相當大的優勢。新能源汽車品牌中有一個品牌占據了領先地位,但現在面臨着脫離市長/市場的危險。這個品牌就是北汽的新能源。2013 -2019年,北汽新能源汽車一直占據市長/市場佔有率第一。在短短兩年内,沒有想到累計赤字将超過117億,不僅如此,北汽藍谷還面臨着退市風險。小夥伴們覺得北汽新能源可惜嗎?歡迎讨論資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