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評測一款新式充電器!中國廠商将蘋果口安在了充電器上面

前言

此前充電頭網為大家帶來了一款很特别的充電器——使用 lightning 接口輸出的PD充電器,乍一聽你可能會覺得有點無厘頭,但對于 iPhone、iPad 的雙機黨而言,情況就不太一樣了,出門隻需一根 lightning 資料線即可充電,無疑還是友善了不少,下面看看它到底有何能耐,使用 lightning 資料線能支援怎樣的PD檔位。

産品介紹

質友這次在同樣的接口配置下,推出了三款産品,分别是30W、33W和65W。

上列的30W和65W對比,看起來65W版本的功率密度要高出不少。

質友30W充電器側面印有 Sic 30W 的字樣,采用了碳化矽元件,效率更高減小發熱,也更耐高溫,壓印的葉脈圖案有點别緻。

插腳采用了可折疊的設計,進一步友善攜帶,而充電器的底部印有參數銘文,這款充電器的型号為 VUA03003-2112,支援寬頻電壓輸入,USB-C 和 lightning 接口都支援30W的PD輸出,離了個大譜,USB-A 接口最大30W,雙口同時輸出15W。

頂部的接口部分,功能還是分的很清晰的,上面是支援QC的A口,下面是兩個PD輸出的接口。

USB-A 接口pin為正常寬度,demo 版膠芯有點歪倒也無可厚非。

其他兩個接口就是正常發揮了,看不出特别的端倪。

充電器的長度約為49.43mm。

寬度約為44.37mm。

厚度約為27.13mm,充電器的尺寸約為 49.43×44.37×27.13mm,體積約為59.5cm ,以充電器30W功率計算,功率密度約為0.5W/cm 。

三口充電器比單口的30W蘋果充電器還小一圈。

充電器的重量約為58.6g。

拿在手裡的大小還算可以接受。

協定測試

這一測試子產品主要測試充電器的快充協定,使用者可以根據具體的協定來比對輸出裝置,進而獲得更好的快充體驗。

協定方面,使用 ChargerLAB 的 POWER-Z KT002 讀取充電器 USB-C 接口的快充協定,實測支援 Apple2.4A、QC2.0、QC3.0、QC4+、AFC、FCP、PD3.0 和PPS等充電協定。

PDO封包方面,支援 5V3A、9V3A、12V2.5A、15V2A 和20V1.5A五組固定電壓。

讀取充電器 lightning 接口的快充協定,實測支援 Apple2.4A、QC2.0、QC3.0、QC4+、AFC、FCP、PD3.0 和PPS等充電協定,和 USB-C 接口一模一樣!

PDO封包方面,支援 5V3A、9V3A、12V2.5A、15V2A 和20V1.5A五組固定電壓和 3.3V-11V3A、3.3V-16V2A 兩組PPS電壓檔位,有着更好的裝置相容性。

讀取充電器 USB-A 接口的快充協定,實測支援 Apple2.4A、QC2.0、QC3.0、AFC、FCP 等充電協定。

産品評測

介紹完充電器的外觀尺寸,接下來就帶大家看一看這款充電器的具體使用體驗。充電頭網會從相容性測試、充電全程測試、待機功耗測試等方面帶大家全方位了解這款充電器。

充電相容性測試

相容性測試環節可以清楚的得知充電器為各個裝置的充電情況,充電頭網會使用數十款裝置搭配充電器進行測試,為讀者呈現真實的測試資料。

iPhone 13 Pro Max是目前iPhone手機的超大杯,充電也是超大杯,自身支援9V3A 27W快充,使用USB-C為iPhone 13 Pro Max充電,功率為9.16V 2.92A 26.84W。

使用USB-C為iPad Pro充電,功率為15.19V 1.85A 28.15W。

使用USB-C為MacBook Air M1充電,功率為20.23V 1.43A 28.95W。

将所有的充電相容性測試資料彙總,友善大家直覺的了解裝置的充電資料。

柱狀圖部分友善使用者判斷各個裝置充電的大小。

下面來看一下USB-A接口的快充相容性情況。

使用USB-A為魅族18 Pro充電,功率為9.01V 3.15A 28.43W。

注意,這是充電器上面Lightning接口,也就是俗稱蘋果口的充電相容性測試。

Lightning接口如何測試為iPhone充電呢,畢竟沒有兩頭都是Lightning的快充線,其實很簡單,準備兩個C to Lightning快充線,借助POWER-Z測試儀即可成功為iPhone充電,功率為8.44V 2.92A 24.7W,

使用Lightning接口搭配Lightning to C的快充線為三星S22+充電,功率為8.92V 3.31A 29.61W。

為iPad Pro充電,功率為14.72V 1.92A 28.36W。

為iPad Air 5充電,功率為14.71V 1.91A 28.23W。

小結

以上為大家測試了USB-C、USB-A以及Lightning接口的充電相容性測試,整體來看快充相容性不錯,最高30W的輸出功率也可以滿足筆記本的快充需求。并且Lightning接口也可以實作30W的快充輸出,Lightning反向輸出USB-C還是第一次見。

多口同時輸出測試

多口同時輸出測試可以了解到充電器多個接口同時輸出的功率情況,畢竟對于多口充電器來講,同時為多個裝置充電才是最大的亮點。

使用Lightning接口和USB-A接口同時為兩台手機充電,功率分别為6.33W和5.37W。

使用USB-C接口和USB-A接口同時為兩台手機充電,功率分别為6.1W和7.64W。

為什麼不能測試同時三口輸出呢?因為USB-C和Lightning接口無法同時接兩根線,會打架。

從多口同時輸出的測試情況來看,充電器内部的多口采用同一路設計,單口輸出可以實作大功率快充,雙口同時輸出時均為5V輸出。

充電全程測試

除了相容性測試外,此次還采集了充電器為裝置充電器充電全程的測試,此次選擇的是為MacBook Air M1充電,畢竟MacBook Air M1标i配的充電器功率就是30W。

這是使用質友30W充電器充MacBook Air M1全程的資料變化,整個過程大緻分為3個階段,于2小時37分結束,最高功率為20.2V 1.42A 28.81W。

将充電全程繪制成曲線圖,可以看出,質友30W充電器為MacBook Air M1半小時充電26%,1小時充電52%,完全充滿需要2小時37分。

待機功耗測試

現如今,使用者使用充電器為裝置充電結束後,不再從插座拔掉已成為常态。很多讀者都想知道充電器如果一直插在插座上是否浪費電,待機功耗測試環節就是為了解答這個問題。

經過功率計測試,充電器在220V 50Hz的空載功耗為0.093W,換算下來一年損耗的電能約為0.81KW·h,若市價電為0.6元/KW·h,則充電器一年的電費約為0.486元左右。

110V 60Hz時的空載功耗為0.081W,換算下來,一年損耗的電能約為0.7KW·h,若市價為0.6元/KW·h,則充電器一年的電費約為0.42元左右。

轉換效率測試

充電器本質上是一種轉換裝置,過程中會有損耗,以熱量的形式散發出來。我們平時看充電器上面的參數輸出100W或者65W是充電器可以為裝置提供的最大輸出功率,但充電器從插座上汲取的功率往往要更大一些,下面是充電器在220V 50Hz和110V 60Hz交流輸入的情況下分别進行了轉換效率測試,測試結果如下。

220V 50Hz下,将充電器在各個電壓檔位的輸出功率拉滿進行測試:五個檔位測得插線闆AC端輸入功率和USB端輸出功率,通過計算,可得充電器的轉換效率從83.71%到88.81%不等。

110V 60Hz下,充電器的轉換效率從84.07%到87.15%不等。

紋波測試

由于充電器中采用開關電源,變壓器次級輸出的并非直流電,需要經過整流和電容濾波輸出,也就是充電器輸出會存在紋波。充電頭網采用示波器測試充電器輸出的紋波值,與國家标準進行比對,檢測充電器的輸出品質。紋波越低,充電器的輸出品質就越高。

紋波測試分為空載(柱狀圖中Y軸電流為0A)和重載(柱狀圖中Y軸電流為非0A)兩種,這是使用充電器在220V 50Hz交流輸入下的紋波測試,充電器處于9V3A輸出狀态時紋波最高,為106mVp-p;充電器處于5V0A空載狀态時紋波最低,為52mVp-p。

這是使用充電器在110V 60Hz交流輸入下的紋波測試,充電器處于20V1.5A輸出狀态時紋波最高,為124mVp-p;充電器處于9V0A空載狀态時紋波最低,為12mVp-p。

溫度測試

前面提到充電器工作時會涉及到效率轉換的問題,其中的損耗電量絕大多數以熱量散發,是以充電器長時間工作的發熱情況也是測試的重要一環。讓充電器以20V1.5A 30W功率持續輸出一小時,采集充電器表面溫度,實驗全程将充電器置于25°C恒溫箱當中。

首先來看看在 220V50Hz 的市電環境下,充電器的溫度表現。

1小時後使用熱成像儀拍攝充電器兩個側面表面的最高溫度為78.8℃。

另外兩側的最高溫度為73.3℃。

再看看 110V 60Hz 的市電環境下,充電器的溫度表現。

1小時後使用熱成像儀拍攝充電器兩側表面的最高溫度為71.5℃。

另外兩側的最高溫度為85.2℃。

1小時滿載穩定測試

長時間使用,充電器會不會因為過熱而降頻?充電頭網也對質友30W充電器進行了測試。

将充電器檔位調至20V1.5A,以30W功率持續輸出一小時,測試過程中電壓、電流呈水準直線,無明顯波動情況,長時間滿載使用也相當穩定。

充電頭網總結

看完測試,大家動心了嗎?實測這款充電器的C口和L口無論是協定還是輸出均保持一緻,出門一根C2L資料線,iPhone、iPad、安卓機都能充電,着實給力,同時具有的 USB-A 接口也能為老裝置充電。

由于是 Demo 版,後期還有更新的空間;而 USB-A 接口可能在這組接口配置裡稍顯多餘,如果後期推出C+L雙口輸出的版本,那堪稱絕殺。

坊間也一直傳聞 iPhone 将要更新 USB-C 接口,相信隻有這一天的到來,才能讓廠家們少掉點頭發,讓消費者真正體會到充電的友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