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新紅:數字化轉型為什麼是企業的必由之路?

作者:中國經濟評論
成功進行數字化轉型的企業會對墨守成規的企業形成降維打擊,網絡效應會加劇形成赢家通吃局面。
張新紅:數字化轉型為什麼是企業的必由之路?

圖/視覺中國

  • 張新紅丨國家資訊中心首席資訊師

數字新物種還會大量湧現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有兩個階段是新物種出現特别多的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20世紀80年代的中期,是因為那個時候我們實行了改革開放的政策,是制度創新引發了創新活力的迸發。第二個階段是移動網際網路的出現帶來的,2010年之後這十幾年間,這些新物種簡直讓我們眼花缭亂、目不暇接。這些新物種絕大多數都與數字化相關,是以又稱為數字新物種,即因使用數字技術而産生的新生事物。

數字新物種可以分成四大類。第一類是新産品,比如智能手機、數位相機、數字電視、數字馬桶、智能機器人、無人駕駛汽車,等等。第二類是新業态,比如微網誌、微信、視訊直播、數字遊戲、共享經濟、平台經濟、工業網際網路,等等。第三類是新模式,比如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直播帶貨、遠端辦公、網際網路醫院、無人超市、雲服務,等等。第四類是新職業。現在越來越多的新職業是我們過去連聽都沒聽過的。

2020年7月,國家發改委等13個部委釋出了一個關于支援新業态新模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确提出了要支援發展的15種新業态。主要分布在四大領域:一是線上公共服務和消費領域,包含線上教育、網際網路醫療、遠端辦公和數字化治理;二是企業數字化轉型領域,包含産業網際網路平台、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虛拟産業園和産業叢集、無人經濟;三是新個體經濟領域,包含新經濟、微經濟、靈活用工;四是共享經濟,包含生活資料的共享、生産資料的共享和資料的共享。相信這15種新業态在未來一段時間内會有更好的發展,但實踐中的新業态遠不止這些。

新基建和新技術的發展,還會不斷催生新的業态。以不同時代移動技術發展帶來的變化為例,2G時代有了短信、QQ、支付寶,3G時代有了智能手機、移動電子商務、微網誌、微信、線上線下相結合(O2O), 4G時代有了掃碼支付、共享經濟、社交電商、短視訊。5G時代會有什麼?現在大家讨論比較多有4K/8K高清電視、AR/VR/MR、智能物聯網(AOIT)、工業網際網路、數字攣生,等等,但真正偉大的産品還沒有出現。當年3G剛剛發展時,大家也不知道3G到底能幹什麼,後來蘋果手機出現了,整個世界才有了大的變化。5G會帶來什麼樣的革命性産品,我們隻能拭目以待。

未來幾年,5G、人工智能、AR/VR、區塊鍊、數字攣生等新一代資訊技術已經做好準備,一些革命性的産品和應用正蓄勢待發。

出現一批新的超級平台

在BAT已經成長為超級巨無霸的時候,很多人擔心會不會遏制其他企業的創新,我覺得在這一點上大家不用太焦慮。有了BAT (百度、阿裡、騰訊)之後,現在照樣會出現TMD(頭條、美團、滴滴)。中國現在仍然還有200多個獨角獸。

無論是網際網路創業,還是傳統産業裡的明星企業,平台化已經成為大勢所趨。一旦形成行業平台,其生态化擴張的速度會急劇加快。展望未來,中國的工業網際網路現在已經開始大踏步前進,我相信未來每一個垂直領域都可能會出現一到兩個非常大的平台,在這些衆多的平台基礎上出現若幹個超級平台應該是可以期待的。

未來的超級平台會出現在哪些領域?我說都有可能,像農業、制造業、醫療、教育、旅遊、養老、金融、房地産等都有可能,因為這些領域還沒有真正大的超級平台。

就業形态會有明顯變化

伴随新業态大量湧現,必然會出現大量新職業。

大陸新的職業大典頒布以來,已經公布了三批新的職業,一共有38個新職業。其中,在第一批新職業裡就有電子競技員,在第二批新職業裡就有外賣小哥(網約配送員),在第三批新職業裡就有網絡銷售員(包括現在做直播帶貨的網紅們)。這些職業換在前幾年大多數根本就沒聽說過,因為那時他們可能還沒有出現。它們現在能夠被稱為新職業,說明至少已經容納了百萬級以上的就業規模和容量。未來新職業還會有更多,有些可能是我們現在根本就想不到的。

新業态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就業蓄水池,也成為新職業的催生者。大家知道,從2013年到2019年,中國城鎮新增就業崗位每年都在1300萬個以上,這可是在我們新常态下經濟增速放緩的條件下取得的成就。也就是說,這是我們在經濟放緩的條件下就業問題解決最好的一個階段。如果用傳統的經濟理論,根本就找不到答案,根本原因就在于新業态的發展,就在于數字經濟的催化。

不僅就業容量增大了,更重要的是将來的就業模式也會呈現多樣化。剛才我提到的幾個新名詞裡邊,其中就有宅經濟,将來會有更多的人成為宅經濟的從業者,在家裡就把事兒全幹了。未來城市靈活就業人口占總就業人口的比重會比現在有非常大的提高,10年翻一番是完全有可能的。

在2020年疫情期間,美國幾家科技巨頭率先提出了永久在家辦公的概念。永久在家辦公,不僅僅是可以節省路上的通勤時間,也不僅僅是可以省掉免費午餐,更重要的是它意味着将來企業選擇員工可以不再受地域的限制,企業可以使用全中國甚至全世界的人打工,這一定會引發更深層次的變化。

新業态也使就業門檻降低,使普惠制就業成為可能,就業品質也比傳統的就業形态明顯要高。技術進步加上靈活的就業模式,大大降低了就業門檻。平台上豐富的開放資源也提高了勞動者的就業能力。殘障人士、老年人、低學曆者、婦女、農村和偏遠地區勞動者等弱勢群體有了更多的參與創造價值、實作就業的機會。

競争格局出現大調整

每一次大的技術進步都會帶來全球經濟格局的大調整,這已經成為一個基本的曆史常識。是以,這一次的數字革命同樣也會引發全球經濟格局大調整。誰會成為受益者呢?中國不會錯失這樣的曆史性機遇。

有網際網路女皇稱号的瑪麗•米克爾在她的報告裡邊就曾經提到過,在過去的60年裡,美國占全球的GDP比重從過去的40%降到了25%。上升最快的是中國。從發展曲線上看,中國是在1994年前後開始了真正的起飛,從原來隻占4%上升到2017年的15%(2020年會超過16%)。1994年恰恰是中國全面接入網際網路的元年,這不是偶然,未來的變化仍然會與數字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

不僅全球經濟格局會發生變化,産業的競争格局也會出現變化。大家可以看一下,無論是TOP20、TOP50還是TOP200,那些增長速度最快、 往上攀升的企業,平台企業占據絕對優勢,成為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程度決定了産業的競争能力和生命力,這個趨勢在未來幾年會日益強化。

在一個産業内部,企業的競争格局也會出現變化。成功進行數字化轉型的企業會對墨守成規的企業形成降維打擊,網絡效應會加劇形成赢家通吃局面。今天你是老大,明天你就不一定是。同時,跨界競争越來越普遍,産業邊界會越來越模糊。對于任何企業而言,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競争對手是誰一可能不是排在自己前面的人,也不是緊緊跟在自己屁股後邊兒準備咬你一口的人,而是在你現在根本看不見,還沒有出現在你的視野裡的領域。

同樣,地區之間、城市之間的競争格局也會因為數字化的轉型而帶來新的變化。網際網路打破了時空界限,地緣優勢的決定性作用正在減弱,善于把握數字化轉型機遇的地區和城市有可能獲得跨越式發展。誰能走得更快一點,結果就會大不一樣。

資料驅動一切成為現實

簡單想一想就可以知道,現在老司機如果不用導航都不會開車了。我們到一個地方參加會議,基本就是資料驅動:會議通知是資料化的、日程安排是資料化的、出門叫車是資料化的、走什麼路線過來也是資料決定的。使用網約車時,一次叫車的供需比對技術上隻需要0.12秒,但背後要運算資料576億次。網約車打敗計程車、外賣打敗友善面、電子商務打敗百貨商場等表面上看是跨界經營,背後的差別就在于大資料。

現在每個人的手機上都預裝、下載下傳有很多的APP,在你睡覺的時候他們都在悄悄地更新,這樣的疊代創新越來越容易,甚至你根本感受不到。移動支付的發展讓我們用的錢也都變成了數字,也讓中國率先進入了無現金社會。制造業更是如此,原來流水線是把人變成了機器,而将來的智能制造是把機器變得更像人,甚至比人更聰明、更能幹、更可靠。

資料驅動一切已經越來越變成現實,甚至真的是改變了整個世界。數字已經開始重新定義一切,在你所認知的所有事物之前加上“數字”二字,比如數字經濟、數字政府、數字汽車、數字建築、數字出行、數字馬桶等,你就會發現這些東西已經與以前大不一樣了。慢慢地我們就可以發現,用資料說話、靠資料決策、依資料行動會變成一個非常自然而然的事情。

資料驅動一切還帶來另外一個重大變化或者說新的機遇:所有的生意都值得重做一遍。用數字化的思維去看一看你現在所從事的工作、業務,你會發現完全可以重新來過,而且很可能一玩就是絕活。其實每一個企業都可以問一下自己:十年後你的競争對手是誰?

資料能力是企業未來核心競争力

未來,誰能夠找到大資料,而且用好這些大資料,這樣的企業擁有的競争力跟傳統企業競争力是不一樣的,可以輕易完成“降維打擊”。

資料能力展現在什麼方面?這裡給出一個簡單的公式:

資料能力=資料+算法+算力。

資料能力将會成為未來的核心競争力,形成競争新優勢。對于一個國家、一個企業是如此,對于每個人也一樣。

中國提升資料能力有自己的獨特優勢,在未來幾年的資料競争中可以取得一些優勢。我們擁有最多的人口和最多的網民,每個人都是最重要的資訊源,每個人用的資訊越來越多,創造的資料也越來越多,利用資料創造的價值也會越來越大。過去我們的小資料做得不太好,對于大資料的依賴就會很強,也使得大資料得以快速發展。從創新實踐看,目前中國在大資料應用領域不比任何一個國家差,我們培養起來的網際網路公司有很多都是國際上的佼佼者。

政府和企業會主動推進資料開放

這是一個判斷,也是一個期待。

20世紀80年代起,從我們逐漸建立了各種各樣的資訊系統開始,最頭疼的一個問題就是“資料孤島”。這一狀況在未來幾年可能會有一個大的改觀。

大家已經認識到資料價值在什麼地方⸺用的人越用,資料的價值就越大,機構存在的價值就越大,創新發展的機遇就越多,反之亦然。

資料開放也是發展大資料産業、催生新業态、培育新動能的迫切需要。對于這個問題,舍恩伯格曾經說得很直白:“政府不需要去補貼和建立所謂新興産業,隻需要開放政府的資料,就能培育一個新的增長點。”也就是說,政府把資料開放出來,它産生的價值是巨大的⸺資料開放可以讓資料流動起來,讓資料釋放價值,讓資料去整合資源。

對于掌握大量有用資料的企業而言,開放資料也已經成為企業生态化發展的内在需要。開放的資料越多,得到的資料會更多,生态體系會更完善、更強大。

(作者系《數變》一書作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