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的成長需要“三識”與兩大能力

學習,讓我們遇見更好的自己!

楊濤鳴 | 楊焘鳴 | 楊濤鳴老師精彩分享

成長是對生命的深度、高度和意義的不停追尋。

人隻有一次生命,因緣聚合成了我們,但當蠟燭燃盡時,火就滅了,沒了。

正因如此,我們應該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讓每一天過得更加精彩、充實,幸福和快樂。

1.對成長的錯誤認知

我想厘清的一個概念是,到底什麼不是成長?

1、在同一層次上做不同的事情。

比如今天你做行政、明天做人力、後天又做市場,但你永遠在同一個層次上工作,永遠在基層或者永遠被别人指揮着做;

不管做什麼不同的工作,但是由于不用動腦,在工作中你學不到真正的經驗和真正積累起來的智慧,即使做不同的事情,也不是成長的概念。

有些人的确一輩子換了多個工作,甚至有的換了十幾個工作,但并不是對這個工作真的感興趣,也沒有在這個工作中不斷地深挖下去,讓自己變成這方面的專家,而是頻繁地換工作,這個東西跟成長無關。

2、在不同地域工作,也不一定是成長的概念。

比如有的人在上海打拼兩年,到北京打拼兩年,又跑到石家莊再打拼兩年,盡管你在不同的城市遇到了不同的人,但并不一定意味着你的成長。成長是一種内涵的提升。

3、做任何事情都在同一個思維層次上。

人是會變老的,但有些人的思維能力和思想能力是不提高、不會提升的。

人的成長需要“三識”與兩大能力

你會發現有些人一輩子就生活在褊狹、偏執、固執的自我思想意識中,有些人總是會堅持認為自己的觀點、看法才是正确的,别人的永遠是錯誤的。

這樣保持在同樣的、甚至單向性的思維層次上,不管換多少工作或者不管他換多少環境,因為思維能力沒有得到提升,就意味着看問題永遠不會變得更加敏銳或更加通透、更加寬容、多元地來思考問題,就意味着其實并沒有成長。

4、待在舒适區裡。

舒适區的狀态其實很多人都能感覺到,很多人走到人生舒适區後就不太容易從舒适區中走出來,所謂溫水煮青蛙嘛;

人的成長需要“三識”與兩大能力

不知不覺慢慢地在舒适區的過程中你可能就失去了鬥志,或者失去了向外延伸的這樣的一種欲望,失去了你願意接受挑戰,拓展自己生命新的次元或者新的生命地平線的一種狀态。

我們很多人就會有一個錯誤的感覺,我是不是換個工作、上個大學、旅遊一下、改變一下工作環境、城市,是不是就算是成長了呢?

當然,這個東西有可能給你帶來很多成長的契機,但是這些行為本身其實也不一定是成長的标志。

人的成長需要“三識”與兩大能力

你能不能從一件事中得到成長,其實完全自于這件事情中,你自己預設想要有一個什麼樣的目标,有一個什麼樣的訴求。

人是被目标和訴求和渴望所引領的這樣的一種動物,是以這個非常地重要。

2.人生“三識”與兩大能力

我經常說人生有“三識”:知識、見識、膽識。

1、知識

總體來說,知識的提升是成長的一個次元,這也是我們讀書學習的一個目的。

2、見識

見識有時和知識沒有必然的聯系,是可以分開的。

不少中國企業家隻有初、高中學曆,但是能把企業做得非常大。很多博士畢業的人反而把企業做垮了,這些就和見識而不僅是知識有關。

以我為例,我母親去世,我在網上發了一篇回憶我母親的文章,得到了幾十萬的點選量。

我母親盡管沒有文化

但是她是一個有見識的人,她知道孩子未來應該往什麼方向發展。

是以小時候她就要求我讀書,要我上高中,上大學,這是一個農村婦女能給予孩子的最好的成長路徑,母親的見識也成就了今天的我。

當然了,越有知識,原則上應該越有見識,如果到最後越有知識變得越沒見識,那就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比如書呆子。

3、膽識

膽識就是你敢不敢于突破自己,勇敢地做些你原來從未做過的事情,投身進去,縱身一躍。

但世界沒有萬全之策,沒有100%的保障體系讓你縱身一躍後不受任何損失,是以它是一種選擇。

我們從高中上大學不能算縱身一躍,因為我們知道在大學一定能學到比高中更多的知識,大學畢業,讀碩士、博士也不能算縱身一躍。

真正的縱身一躍是你跳進去以後,可能會失去安全感,甚至一敗塗地。但一旦選擇正确,可能會帶來巨大的成功這種東西它叫做縱身一躍。

4、兩大能力

是否能夠擁有知識、見識、膽識,涉及到你看事情的眼光、胸懷、層次、格局、思維能力,涉及到你的活動空間能力以及資源聚集能力。

活動空間能力指的是你能夠讓自己的活動半徑更大,這意味着你可能碰到的機會會更多一點。

人的成長需要“三識”與兩大能力

活動空間大了後,資源聚集能力自然會越來越強,這些人際關系、社會關系将成為人生非常重要的資源。

3.8個成長的标志

成長是成熟而不圓滑,老練而不世故,進取而不魯莽,

果斷而不愚蠢,平凡而不平庸,探索而不迷惑,

孤獨并不孤單,失敗不會氣餒等等。

人的成長需要“三識”與兩大能力

人的成長就是臨危不懼也好,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有應付的能力也好,都是成長的一個外在的标志。

成熟而不圓滑

成熟,就是做事情周到,照顧到所有人的利益;圓滑是所有行為都是基于自我保護,自私自利。

老練而不世故

如果一個人到了三、四十歲以後不再堅持自己的原則,價值觀,不再堅持站在公正公平的立場上考慮問題,這就不是老練,而是世故。

進取而不魯莽

人是需要有進取精神的。

進取是要在思考問題正确,或者對未來前進的方向基本上有把握,并且知道這個道路如果走不通的話會給自己帶來什麼後果的前提之下,再縱身一躍,進取往前。

果斷而不愚蠢

愚蠢就是做事果斷,但不經大腦思考。

人的成長需要“三識”與兩大能力

果斷有時候會出現幾種情況:一種是人雲亦雲;一種是固執己見。

這看起來表面上很果斷,雷厲風行,但這是一種愚蠢,因為他沒有真正地去思考所作所為對身邊一切,包括人和社會的影響。

平凡而不平庸

做人是可以平凡、樸實、樸素,但是不能平庸。平庸就是自己不動腦子讓自己的生命有所提升,心甘情願地陷入懶惰或迷惘中。

平凡隻是一種心态,我可以不穿名牌衣服,住小房子,不買汽車,但是内心中間依然在追尋中未來更加美好的前途和生活。

探索而不迷惑

迷惑就是不知道東南西北,甚至不知道方向在哪,也沒有意願去探索。

孤獨而不孤單

人可以享受孤獨的生活,孤獨的生活中可以有很多思考。但是孤單是感覺到形單影隻,好像全世界就我一個人,無人陪伴。

失敗不會氣餒

很多人遇到困難容易氣餒、放棄,這是種不成熟的标志。

世上有各種艱難困苦、挫折不幸,你的态度,影響未來你的生命到底是提升還是繼續待在低層痛苦中的不同狀态。

最後

關于成長,最重要的還是幾個要素:

第一,成長是個人的選擇,無關乎他,甚至某種意義上無關乎周圍的環境,最重要的還是個人的選擇。

第二,成長是一種有意為之的行為。不是潛意識的成長,也不是自然的成長,我們不是動物和植物,我們必須是有意為之。

第三,成長是要我們付出努力的

我們如果不努力、不上進,我們當然就不能成長。

第四,成長是要我們付出代價的,因為不抛棄原來的東西,甚至有些擁有的東西不抛棄的話你就不可能成長。

點選「卡片」關注「楊焘鳴」

- END -

作者:楊濤鳴老師。楊濤鳴:作家演說家!文章來源楊焘鳴(ID:Ytm936),用簡單的故事,解開生活的難題,轉載請聯系此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