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年輕人的消費觀,變了?

文 | 阿寶

最近,“年輕人不想買車”的相關話題沖上熱搜榜,引發很多網友的關注。這屆年輕人對買車沒興趣了?聯想到不久前類似的話題——“年輕人不想換手機了”,不禁感到:如今的年輕人,确實不一樣了。

有人說,年輕人沒了買車的欲望,是不是因為汽車的價格太貴了?事實正相反,近年來,汽車的價格正在逐漸下跌,尤其是國産品牌的強勢崛起,給合資品牌帶來了比較大的壓力。市場激烈競争的結果,其實是讓消費者受益。

年輕人的消費觀,變了?

準備出廠的新能源汽車。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 攝

更何況,新一代年輕人的收入水準仍在增長,對于汽車,不存在“能不能買”的問題,隻有“想不想買”的選擇。那麼,究竟是什麼打消了他們買車的念頭呢?

首先是個人觀念的變化。曾幾何時,買一輛家用車,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征。似乎擁有的汽車越高檔,自己的“身價”也會随之升高。然而,這種觀念在當代年輕人群體中早已不再流行。他們更看重的是實際的生活品質,是如何去追求夢想和目标,而非一些浮誇卻又虛無的“标簽”。

年輕人的消費觀,變了?

其次是消費理念的變化。買一輛汽車是不是劃算,這不能光看汽車本身的價格,而要看整體的花銷。尤其是對居住在大城市的年輕人來說,駕車出行本就是一項複雜的系統性的工程。所在小區的車位是不是足夠富裕,車位的價格是不是合理,出行之後交通狀況是否理想,到市中心能不能找到停車的位置,還有油價成本能不能讓車主承受得起……一系列因素都會制約如今年輕人的“沖動消費”。他們更會用理性和科學的眼光去審視自己的消費計劃,買車當然也不例外。

最後是生活觀念的變化。在很多人的傳統印象裡,擁有一輛私家車似乎意味着出行更友善,活動範圍更廣。但如今,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統十分發達,可說是觸及到了城市的每個角落。是以,乘坐地鐵或公交出行,既可以免去堵車、費時之苦,也可以身體力行地來一回“綠色出行”,何樂而不為呢?

年輕人的消費觀,變了?

一輛純電動公共汽車行駛在杭州西湖景區的龍井路上(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而且,不依靠汽車,用自己的雙腳丈量大地,多接觸接觸新鮮空氣,何嘗不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呢?是以,年輕人對購買汽車一事并不太“感冒”,也就不難了解了。

更重要的是,如今的年輕人也更懂“理财”“存錢”,更願意為未來做打算。去年富達國際釋出的2021年《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顯示,年輕一代每月儲蓄比例正在上升,月儲蓄金額均值為1624元,儲蓄率創3年來新高;今年春節期間,有機構統計,在購買黃金的人群中,“95後”和“00後”兩大群體占比過半,成為網購黃金的主力人群。這些資料都說明,再用“月光族”“過把瘾就死”等過時的概念來形容新一代年輕人,顯然已經不合時宜了。

這當然并不是說,現在的年輕人不喜歡汽車,或者一定不願意為汽車掏錢。這一切,都取決于個人的實際生活狀況和消費計劃。是以,汽車生産商或許也該和手機生産商一樣,好好思考一下,如何設計出價廉物美而又符合年輕人品味的新産品,争取赢得更多市場。顯然,這也是大家更希望看到的結果。

熱點視訊推薦

更多内容

關注“光明時評”微信視訊号

關注“光明日報”微信視訊号

文字:阿寶

圖檔:新華社等

朗誦:王茜

責編:張永群

編輯:吳亞琦 王遠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