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死了嗎?沒死就辭職給我媽養老”,嫂子:我沒死,但是離婚了

我有酒和茶,你有故事,就來找我。

點上面『關注』,你就是我的人了。

王小波:“我所說的一切,無非是提醒後到達這個路口的人,你絕不是隻有一條路,而是四通八達的,你可以做出選擇。”

人生處處是路口,走到每一個路口的時候,都需要做選擇。你的選擇,決定了你之後的生活。

這中間存在一個“選對了還是選錯了”的問題:有的人不考慮那麼多,先選了再說;有的人糾結不定,一直沒有做出選擇;還有的人結合自身以後的經驗和前人的經驗,做出了慎重的選擇。

總得來說,隻要不違背公認的做人準則和道德标準,做出怎樣的選擇都不算錯。關鍵是,你能否在你選擇的那條路上繼續好好做人,認真做事。

而那些違背做人準則和道德标準的人,做出的選擇當然算不上正确。走錯了路,或許暫時不會出現什麼不良後果,但不良後果早晚會出現,因為錯誤是互相關聯的,本質上出錯,可以引發其他各個方面出錯。

下面這個女人對她小姑子的吐槽,講的就是“選擇”方面的問題,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東林老師,您好:

我想吐槽下我的小姑子,是曾經的小姑子,現在不是了。

她這個人見不得人好,她見不得我比她優秀,見不得我比她漂亮,見不得我賺錢比她多,見不得我被别人誇贊。

我第一次意識到,一個人的惡意,有時候并不會因為你傷害了她而生發出來,僅僅隻是因為她對你不滿,她見不得你好,她就會對你生出惡意。

惡意這種念頭不可怕,可怕的是由此衍生出的行動。

她為了“毀了我”,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先是挑撥我和她哥哥的關系,接着挑撥我和婆婆的關系。

雖然我身正不怕影子斜,雖然我老公和我婆婆不相信她的話,但這種事最忌諱量大,最忌諱頻繁,她不厭其煩敗壞我的名聲,聽的人漸漸就開始半信半疑了。

為了自證清白,我選擇了離婚。我老公知道錯怪我了,一直在請求我跟他複婚。我暫時沒同意,因為我有陰影了。做好人,小姑子不是我的對手;但是做壞人,我不是她的對手。

雖然我也能像她一樣為非作歹,但我不願意成為那樣的人。我能選擇繼續做一個好人,為什麼非要選擇做一個壞人呢?

她的壞不僅隻針對我一個人,對她家人也沒有善意,包括對她母親,她也隻是僞善,裝作一副很孝順的樣子,口頭上說得天花亂墜。

我婆婆一開始沒認清她那虛僞的嘴臉,還相信她捏造的關于我的壞事。直到有一天她生病住院了,才明白什麼叫“患難見真情”,才明白誰才是真正對她好,就像她親口說的話一樣:“我的親生女兒,竟然還不如兒媳!”

她之是以會有此感慨,是因為小姑子不願意照顧她,找了很多借口,還不忘把責任引向我:“你的兒媳婦不是很孝順嗎?讓她照顧你啊!我是嫁出去的女兒,我需要照顧我的婆婆。你是她的婆婆,理應讓她辭職照顧你,理應讓她辭職給你養老。”

她不光這樣說,還這樣做了:“你死了嗎?沒死就辭職給我媽養老!”

我說我沒死,但是離婚了。她說她不管我離沒離婚,反正話已經帶到了:“我媽說讓你辭職給她養老,你自己看着辦吧!”

我沒有辭職,而是請假回去照顧婆婆了。這是我自己的選擇,并非是因為怕了小姑子。我婆婆本性不壞,之前錯怪我,隻是因為聽信了小人的讒言。如果我不做這個選擇,就坐實了壞人的名聲。我以德報怨,婆婆自然沒話說。

我跟婆婆說了我離婚的事實,也跟她說了我為什麼要離婚:“人在做,天在看,誰對你好,生一次病就知道了。”

婆婆也想讓我跟我老公複婚,我暫時沒有同意。怎樣做人,我知道如何選擇;至于要不要複婚,我需要再考慮一下。

東林夕亭情感建議:

怎樣才叫會做人?怎樣才叫不會做人?我覺得需要有個标準,這個标準應該是内在标準和外在标準的統一。

内在标準是自己的标準,外在标準是世俗的标準。或者說,前者是個體的标準,後者是群體的标準。

很多人說人應該做自己,不該為了迎合别人而活。籠統來講,這樣說沒有錯;但嚴格來講,這樣說不嚴謹。

做自己,是個體發展;而個體作為群體的一員,必須受制于群體的規則,才能把自己的言行規範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内。不違背這些規則的發展,才是良性的發展。

那個女人的所有行為都是良性的,她所有的行為都沒有違背應有的規則。從這個角度來說,她做出任何選擇都不會錯。

而相比之下,她的小姑子不管是在做人方面,還是在做事方面,她選擇的方式全都是錯的。處在一個邊緣的位置上,她可能暫時不會受懲罰。但是日後做了妻子,做了母親,做了長輩,還見不得别人好,處處使絆子,最終隻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正如那個女人對她婆婆“以德報怨”時所說,她婆婆本性不壞,是以她不計較;而如果她婆婆像她小姑子一樣一直為非作歹,就不會有人對她以德報怨。患難的時候無人相助,就是不會做人的人迎來的最重的懲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