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話說得好:未曾清貧難成人,不經打擊老天真。我感覺這句話用到小山身上最合适不過了。
小山在家中排行老三,上面有兩個姐姐在棉紡廠工作,可以說生在了香窩窩裡。父母晚年得子,對他寵愛有加,那真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
因為嬌生慣養慣了,他從小就好逸惡勞。國中沒畢業便辍學回家,過早地踏上了社會。那時,鎮上小混混格外多。不久,他就染上了抽煙、喝酒甚至打架的惡習。
總在大街上晃蕩也不是辦法,為了早娶上媳婦,父母花錢托關系把他送進了工廠。當時紡織廠裡女職工特别多,隻要條件不是特别差的男孩子都能找到對象。
小山不負衆望,進廠不到一年就找了一個對象,并且很快就結婚了。結婚後,父母松了口氣。以後就省心了,不用總跟在他屁股後面擦屎了。
結果,他又愛上了釣魚。不可否認,釣魚是一項有益身體的活動,比如修身養性。但是,凡事都有度。如果過度沉迷,啥也不顧、天天想着釣魚的話,那就會産生反面影響了。
小山看到别人釣魚,感覺好玩到一家漁具店去買魚竿。那家老闆是個老油條,一看他喜歡講排場,便慫恿他撿最貴的買。
結果,三說兩說,他直接買了一套釣具,一次就花了好幾千塊錢。什麼釣椅、炮台、釣傘、魚竿、抄網、主線、子線、魚餌等等,搞了一大堆。
從那以後,他就成了漁具店的常客。每天晚上,那家漁具店總有一夥人在胡吃海喝。他本來就喜歡湊熱鬧,于是也參與了進去。
釣魚人剛學會釣魚的時候瘾最大,那一年小山像着了魔一樣,一下班就往漁具店跑,喝酒、打牌、約釣魚。
小山要面子,加上想和人家學釣技,每次湊酒場的時候經常掏錢請客。一來二去,被别有用心的人盯上了,盯上了他口袋裡的錢包。
一幫愛打三張牌的釣友找上了他,喝完酒以後就湊起來開始打牌。小山是個新手,加上别人聯合起來對付他,是以基本上輸多赢少。一晚上輸個幾百塊錢,對他來說習以為常。
偶爾赢了錢的時候,漁具店老闆就和他打哈哈,說:你賺了錢了,是不是該換個好一點的魚竿了。隻要大家一慫恿,他不管貴賤,一律拿下。
後來,小山喜歡上了玩黑坑,花的錢就更多了。看見人家用啥好魚竿,他就買啥好魚竿,以前用過的裝備不是便宜處理掉就是送人。
因為釣魚,他經常編理由休班,廠上司找他父母告狀,他不以為然。因為除了釣魚就是喝酒、打牌,媳婦經常找父母打報告,他嫌父母唠叨。
結果,在一個下雨的夜晚,因為酒後駕駛,他的機車掉到了一條大溝裡面。那次傷得很重,在重症監護室呆了兩天。好歹他命大,在家靜養了大半年。
養好傷後,他繼續到那個漁具店湊場,對釣魚更加癡迷了。也不知是在家裡憋的還是事故造成的,他行事更加偏執了。隻要看準的事,誰也不敢阻攔,包括老婆、父母。
比如,漁具店老闆來了新貨會第一時間通知他。隻要說這款竿子比以前的好,他立馬就換,換裝備和吃飯一樣頻繁。
為此,父親和他算過一筆賬,說:你看你姐都結婚了,也幫襯不上咱了。咱那些家底早就差不多讓你揮霍空了,甚至結婚的錢都是借的。以後,我歲數也大了,你再不好好幹,我可養不了你一輩子了。
小山嘴上答應得挺好,卻沒聽到心裡,繼續過他的逍遙日子。結果,媳婦接受不了現實,産下一個孩子後和他和平離婚而去。
小山把離婚的原因歸結為感情不合,索性過起了破罐子破摔的日子。把孩子扔給父母,自己依然到處逍遙、快活。
廠裡發的工資根本不夠他花的,沒錢的時候就開始賒賬,光漁具店就賒了好幾萬塊錢。漁具店老闆也擔心他還不上,每次發工資或者過年的時候都要跟在他屁股後面要賬。
就在前年的冬天,父親嫌他不正幹,訓斥了他一頓。結果,他仗着自己年輕力壯,竟然向前湊合想和父親打一仗。在鄰居的勸說下,才結束了這場鬧劇。
鄰居們打發他上班以後,家裡才算消停了下來。中午下班後,小山賭氣不回家,找了一個飯館正在喝悶酒。
這時,突然接到了村民的一個電話:小山,快來吧,你家老爺子被車撞了。人就在現場,120來了又走了。
那次,父親沒有來得及和小山說最後一句話,便匆匆地離開了。從那之後,小山在釣魚圈突然消失了。
兩年後,一位熟悉他的釣友說:小山早就不釣魚了,現在可能幹了。家裡的家務活都是他在幹,上班也特别積極,感覺好像變了個人一樣。
聽聞此言,我腦海裡一直盤旋着一句話:要是早這樣的話,那該多好啊……(原創: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