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力量入局 汽車産業跨界融合加快

本文轉自:中國工業報

■ 中國工業報 餘 娜伴随軟體在汽車價值中的占比逐漸提升,以及新服務體系在車輛全生命周期内将帶來更多附加價值機會,科技企業在移動網際網路革命中的技術和模式積累,正成為其跨界汽車産業的 “敲門磚”。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車百智庫研究院牽頭形成的 《跨界融合與汽車産業新力量》研究報告 (以下簡稱 “報告”)顯示,汽車軟體占比大幅提升成為跨界新動能,跨界融合為汽車服務體系創造着新增長極。然而,大陸在智能汽車核心技術領域落後,面臨大規模組織跨界企業和跨産業技術挑戰,現有的汽車管理體制仍難以适應跨界融合發展。“智能汽車的發展仍然任重道遠,要集中力量攻克難關。我們在核心技術如晶片和作業系統上還是受制于人,在駕馭多産業的複合型高端人才上還非常欠缺,在技術密集型産業上的管理流程和認證體系仍缺乏經驗與标準。這些工作不是某一個企業能夠一朝一夕地打通打透,需要跨界融合的這些市場主體和科研機構,在國家相關部門的支援下,全力以赴、攻堅克難,集中力量逐一進行破解。”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主任、北汽集團原董事長、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安慶衡如是建議。跨界新力量 “多路徑”入局“大陸跨界融合優勢産業在ICT領域,跨界融合正加速大陸汽車産業變革。新一代資訊技術像人工智能、大資料和電池、電機、電控,正代替傳統的變速箱、發動機、底盤成為新的技術。”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智能網聯研究院進階研究員梁嘉琪分析。“新力量面臨的挑戰就是缺乏整車生産的制造經驗,一方面是對于零部件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也要抗粉塵、抗腐蝕。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大幅減少,涉及的産業鍊更龐大,整合起來更難。還應看到,整車企業的生産資質比較困難,截至目前僅16家企業通過申請獲得了新能源汽車生産資質,大多數新力量還是通過合作造車或收購的方式獲得資質,這恰恰是整車企業的優勢。”梁嘉琪坦言。造車新勢力入場之後,如何将網際網路思維帶入引發銷售模式的變革?對此,梁嘉琪分析,面對這一新形勢,車企目前普遍有三種應對路徑。一是大規模的投資收購,這一路徑的好處是能夠快速補齊技術短闆,加速産品量産落地,但其也要承擔技術不達預期的風險;二是單向合作研發、強強聯合,即具備一定研發實力的整車企業可以和單一領域或者多項領域領先的供應商或者科技企業合作,一方面有助于整車廠保持話語權,雙方參與到研發當中,另一方面有助于整車廠長期建立自己核心的技術研發和核心技術體系;三是自主研發,傳統整車、零部件企業多是通過成立單獨的軟體部門和獨立的子公司以提升核心技術自研能力。值得關注的是,跨界新力量 “多路徑”入局,正賦能汽車産業新一輪發展。網際網路、ICT等跨界新力量基于既有的思維、技術、産品、業務等方面的優勢,正沿着汽車品牌商、汽車供應商、汽車生産商三條路徑大舉進入汽車産業,推動大陸汽車産業技術變革和轉型更新。科學界定汽車産業 “殼資源”汽車産業如何實作融合發展?報告認為,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前景超乎想象,但首先要解決頂層戰略設計的問題。在政策層面,一是建議借鑒新能源汽車發展,在智能汽車領域也充分發揮大陸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二是建議設立或完善汽車事後監管機制和整車生産企業閑置産能退出機制,以優化大陸事前準入監管環境。要完善汽車事後監管機制,以優化事前準入監管環境。智能汽車時代,要充分發揮企業主體地位優勢,建立起有利于技術進步和市場創新的門檻和監管環境,激發各類新力量主體發展智能汽車的積極性。針對大陸事後汽車産品缺陷召回機制存在的問題。要建立完善的整車生産企業閑置産能退出機制。報告強調,針對 “殼資源”或是限制産能過多等導緻各地産能飽和的問題,可由發展改革委聯合市場監督管理局、銀監會等部門,統籌協調跨部門資源,合力建立合理的市場退出機制,釋放企業長期閑置的産能,或引導并協助 “空殼”生産企業退出市場。完善的退出機制能有效避免 “殼資源”成為一種高溢價的交易品,各省市也可引入新的更有價值的産能,有助于解決跨界新力量、造車新勢力産能短缺的問題,推動更多新的汽車生産企業進入,并提高大陸汽車産能使用率。應科學界定汽車産業 “殼資源”。改變以往以規模大小定義汽車落後産能的标準,綜合考量企業的産能與産量比 (即産能使用率)、成立時間、專利數量、生産工藝、營運效率、管理水準等因素。與此同時,由市場推動汽車産業兼并重組,推動 “殼資源”退出。在汽車産業,多依靠市場的力量推動兼并重組,支援優勢企業跨地區進行整合,鼓勵兼并重組後的汽車生産企業實施 “減重重組”等。此外,還應加強信貸政策管控,嚴禁銀行為汽車産業“殼資源”新增授信。報告建議,銀行對 “空殼”生産企業現狀、發展前景、産品品質、生産工藝、經營管理、财務狀況等應進行全方位的考察。對于的确有競争力的企業應給予支援,對于 “殼資源”,減少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在軟體定義汽車的時代,傳統車企将自身轉變成一家以軟體研發能力為核心的汽車科技公司困難重重,而跨界新力量長期缺乏生産制造經驗。面對大跨度的新技術群,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科技公司,都難以獨自掌握全部技術,隻有跨界協同才能彌補短闆。報告建議,應引導汽車産業的骨幹企業與有能力、有技術的跨界新力量通過兼并重組、股權置換等方式組建大型企業集團,打造千億級 “航母企業”,在企業準入資質、招标投标、市場開拓等方面予以支援。其次,加大對符合條件的汽車産業兼并重組的金融支援力度,通過國家科技資金、技改資金、國家和地方政府的産業引導基金、示範項目、上市政策等方面給予一定傾斜,為跨行業兼并重組創造良好的融資環境。企業層面,一是建議新力量利用資本或加入聯盟等方式加快整合汽車産業資源,并不斷探索既有優勢與汽車産業的融合方向;二是建議傳統車企在組織結構、管理模式、開發模式、人才架構、銷售模式等多個方面進行創新。目前,大陸新能源汽車産業鍊已形成齊備的上下遊資源,新力量攜帶大量資本入局汽車産業後,能通過大規模投資與大陸汽車産業鍊上企業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系,加快整合汽車供應鍊資源。在産業聯盟内加速産業鍊資源、技術專利等,能使新力量快速觸達和建立起上下遊資源,實作共赢。“跨界融合不僅是一個概念,實際也成為不少企業共同的實踐。傳統汽車産業鍊不可能涵蓋全部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等新領域、新産業、新技術,汽車工業的發展也不是某單一行業或企業可以完全承載的。網際網路、人工智能、通信行業的跨界新力量與傳統汽車企業具有天然且極強的互補性,促進跨界融合能夠加速大陸汽車産業 ‘新四化’程序。在此背景下,汽車産業更要認清形勢,要采取實際行動,積極擁抱跨界汽車企業。大家發揮優勢,各取所長,促進融合,才能構築大陸汽車産業新優勢,才能真正把自主品牌汽車更快搞上去,以加速推動大陸實作汽車強國的目标。”安慶衡寄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