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很難想象,一個學習美術史的學生畢業後進入大型廣告公司工作,在30多歲時成功轉行入職外資咨詢公司,又在40多歲時進入專攻組織開發的咨詢公司。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答案很簡單——自學。他通過把讀書與工作相聯系的方法,讓自己成功轉型,成為一名出色的商務人士。
這個人就是山口周,日本知名的咨詢顧問,也是《閱讀變現》的作者。在《閱讀變現》這本書中,他從自身多年自學和閱讀的經驗出發,把自己的閱讀方法以及如何成功的經驗分享給大家,不僅可以幫助我們避免無效閱讀、低效率閱讀,通過這個學習方法也能助我們在職場中走得更遠。
閱讀兩類書,全面提升自己
我們大多數人都有一個閱讀誤區,那就是認為隻要大量閱讀,就一定會有收獲。事實卻不是如此,回想一下看過的書,很多隻剩下模糊的印象,有的甚至完全想不起來,更别提與實際工作相結合了。
要知道,閱讀量隻是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造成人和人之間知識生産力存在差距的原因,往往取決于你通過讀書獲得的知識和感悟是否有活用到工作當中。那麼,如何通過閱讀拉開與他人的差距,進而全面提升自己呢?
一般來說,成年人閱讀的書籍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商務類書籍,另一類是通識類書籍。
商務類書籍,是指商務類的經典書籍,比如邁克爾·波特的《競争優勢》、大前研一的《企業參謀》,這些商務類中的“名著”可以建構我們的底層認知,是塑造我們學習的基礎。
通識類書籍,則是塑造商務人士個性的書,書籍的分類多樣化。《閱讀變現》将其分成七類:哲學(近·現代思想);曆史(世界史·中國史);心理學(認知·社會·教育);醫學·生理學·腦科學;工學(包含計算機科學);生物學;文化人類學。
在作者看來,商務類書籍和通識類書籍,兩者的閱讀方法和閱讀特點完全不同。關于這一點,他在書中做了詳細的說明。
閱讀商務類書籍,将知識轉化為核心競争力
陳酒曆久彌香,經典百讀愈新。商務類書籍中的名著,同樣如此。
差別于一般的商務類書籍,商務類書籍中的“名著”具有狹窄而深奧的特點,是以需要反複閱讀、咀嚼才能消化這樣一本有深度的書籍。
同時,這也是幫助商務人士建構底層認知的好時機。底層認知的建構,認知更新就會容易很多。當你終于把商務類書籍中的“名著”都琢磨透了,那麼再去閱讀某一專業領域的書籍時就會事半功倍,大大拉開與他人的差距。
當然,閱讀這類書容易遇到一些困惑。第一個就是看書時遇到不懂的怎麼辦。山口周說,跳過去10頁。如果還有不懂的,再跳過去。
第二個是閱讀商務類書籍,不要摘抄和做讀書筆記。因為這類書籍中記載的是與商務有關的事例以及啟發,一般立刻就能派上用場。
那麼如何選擇商務類書籍呢?山口周在《閱讀變現》中詳細整理了一份“商務書曼陀羅”書單,從基礎到進階一應俱全。他認為閱讀商務類書籍,應該按照從中心向外沿的順序去閱讀。首先,從核心領域的相關書籍開始,接着按照你想深入的或者感興趣的專業,閱讀與之相關的書籍即可,進而通過學到的知識提升核心競争力。
閱讀通識類書籍,實作自我增值
如果說商務類書籍中的知識是活學活用,那麼通識類書籍中的知識則是相反。
通識類書籍具有不确定性,即不知道何時才能派上用場,但是可能在将來還是有用武之地的。是以,閱讀完通識類書籍後需要做讀書筆記。
在閱讀過程中,你可以遵循“三遍”閱讀術。第一遍:畫線。将比較在意的文字部分整體畫線,而不是隻畫幾個關鍵詞。
第二遍:選出5項。辨識畫線部分是否有摘抄價值是十分重要的,也正因為此,山口周将摘抄上限設定為9個部分。在挑選值得摘抄的内容時,這個過程會加深我們對内容的了解和記憶,進而在頭腦中紮根。
第三遍:摘抄。可以摘抄感興趣的部分、為商務工作和實際生活所帶來的的啟發、具體行動的假設。同時,一定要記得添加主題,有意識地增加“注意”,提高對資訊敏感度。最重要的是,隻要一有機會,就要去重溫筆記,否則隻會在時光中徹底遺忘。
如何挑選通識類書籍呢?山口周在《閱讀變現》中提了兩個方法:一是從傳統好書開始;二是從有趣的書開始。
傳統好書,顧名思義,就是比較經典的好書。但是這樣的書可能你并不感興趣,是以選擇書籍最好是從有趣的書開始,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如何判斷這本書是否與自己合拍,先粗略閱讀書的簡介部分,然後看目錄,以此來作為判斷依據。
閱讀通識類書籍,可以幫助我們塑造自己獨特的個性,實作自我增值。
寫在最後
山口周《閱讀變現》就是屬于通識類相關的書籍,非常适合快速閱讀。我在閱讀過程中,通過閱讀目錄,知曉這本書的架構,從中選擇感興趣地進行閱讀。當然,你也可以選擇從頭看到尾。
@驢小驢樹洞 一起讀一本書,一起學以緻用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