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年大學“一課難求”怎麼破?

作者:養老新生力

■随着老人生活條件和觀念意識的提升,有意願進學校、受教育的老年人越來越多,線上“搶學位”也成了老人報名求學的必備技能。老年大學“一課難求”已是老生常談的話題。

■成都釋出“城市留言闆”專欄啟動《我為公園城市示範區建言獻策》活動以來,網友、市民紛紛參與其中,為公園城市示範區建設建言獻策。

■《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總體方案》中提出,要增強養老托育服務能力。“如何緩解老年教育‘一課難求’”的話題也被許多市民所聚焦。就此,市民、企業、專家們紛紛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議。

市民提議:每個街道甚至社群都應開設老年學校

71歲的湯保民在退休前曾經做過國企職工,也當過一所職高的老師。她一直是機關的文藝骨幹,是以退休後,總希望有平台讓自己好好學習舞蹈,學習更高難度的動作。如今的她,居住在成都市武侯區的紅牌樓片區。“比很多老人都幸運的是,我成功報名搶課,搶到了在武侯區老年大學學舞蹈的名額。”湯保民告訴記者,但也有遺憾,由于每個學員限報兩門課,自己打算報名舞蹈和走秀,然而“千辛萬苦搶到了舞蹈課,等再搶走秀課的時候,已經被搶光、徹底沒戲了”。

“能不能在每個街道,或是社群都開設老年大學呢?或者規模小一些的老年教育教育訓練也是可以的”,湯保民提出建議,現如今老年人口越來越多,思想觀念新潮、想參與學習和社會活動的老人更是越來越多,“建議重視老年教育,希望在各街道、社群普及開設老年教育機構,讓有意願上課的老人,都能有課上!”

其實,湯保民之是以提出這一建議,是有着自身經曆和感觸在的。老年大學的課并不好搶,經曆了許多次的失敗之後,湯保民和閨蜜朋友總結了一套“攻略”,包括要使用什麼型号的手機、要在什麼樣的網絡信号環境裡、要定鬧鐘、要提前打開頁面然後不停重新整理……

即便如此,最好的情況也隻能是搶到一門課。因為等到搶完第一門課再去點選第二門課程報名時,第二門課早已“滿額”了。“我們這些玩得來手機的老人尚且如此,何況不太會用智能機的老人呢?”

人多學位少,伴随而來的另一個問題,就是路遠上課不便。湯保民說,學校就那麼幾所,是以大量老齡學員跨區求學,有的趕車都要個把小時,“畢竟都是老人,若能在家附近的社群上課,那就再好不過!”

專家建議:引入社會資源辦學但需政策引導和扶持

就成都目前老年教育的整體辦學情況而言,省級層面有四川省老年大學,市級層面有成都市老年大學,區縣一級則有各區縣的老年大學,例如錦江區老年大學、武侯區老年大學等。此外,各區縣内,街道一級也在發展街道老年大學。“但目前并不是全市每一個街道都開設了老年大學”,肖家河老年大學校長程偉表示,有條件的社群也在開班老年教育教育訓練,但大多是不定期教育訓練的模式,還沒有規模化,屬于區縣或街道老年教育的延伸和補充。

而與此同時,有意願受教育的老人數量卻與日俱增,是以老年教育供不應求現象普遍。以肖家河老年大學為例,2019年秋季開學,辦學兩年多時間裡,成都高新區肖家河老年大學開設了64個班,全校可容納兩千多人,但大多數課程都有“一課難求”的情況。

“我們大部分課程都是爆滿的,經常會報不進來。”程偉告訴記者,還存在老生占了學位後,新生一直報不進來的情況。并且,由于整體供不應求的形勢,學校雖然面向肖家河片區,但許多跨片區甚至跨區的學員也會報名。

在程偉看來,讓老年人學有所教、學有所樂,除了加快推進發展各級公辦老年教育之外,鼓勵社會力量辦學,發展民辦老年教育,也是重要舉措。但在目前,鼓勵社會力量辦學還需要相關部門給予一定的政策引導和扶持。

公辦老年教育是政府出資,不考慮營收,老人受教育的成本低,但社會力量投資辦學,就要考慮場地、師資等成本以及課程收費等問題,要自負盈虧。這就會使得民辦老年教育缺乏競争優勢,社會資本不敢貿然投入。另一方面,老人習慣了純免費或費用極低的公辦教育,是否能夠接受市場化定價的民辦教育收費,也是個問題。

對此,程偉認為,要讓社會力量來彌補辦學缺口,那麼一方面,政策可以給予适當扶持,利用稅收減免、補貼等方式降低企業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場地空間等方面提供便利,“尤其是充分利用社群閑置空間場地”,可以鼓勵企業與社群充分合作,資源互補。

而針對企業,程偉則建議充分發揮市場化的優勢,在課程上、教學上多進行突破和創新,契合老年人的真正需求,開創老年辦學新模式。

企業獻策:老年教育應像兒童教育一樣被重視

“我們常說要聚焦‘一老一小’,其實老年教育也應像兒童教育一樣被社會重視。”上官子芮是一名“85後”,作為一名金融專業的海歸碩士,她在去年5月投身老年教育行業,在武侯區栖霞路上開辦了一所民辦老年學校。

出乎意料的是,學校開設至今不到一年,每門課程都“滿員”。很快,學校在金牛區開設了第二家分校,現如今,第三家分校也已在籌備。

“這就很大程度說明了老年教育學位的緊缺,也說明了社會力量辦學是有市場的。”上官子芮認為,老年教育的最大閱聽人群體是“新銀發族”,他們大多是“50後”、“60後”,比起人們傳統認知裡的老年群體,新銀發族普遍更有自我意識,而不是隻圍繞家庭子女做奉獻。

“大陸老年教育相關的公服建設在上世紀80年代就有,比如四川省老年大學的建校時間是1985年,成都市老年大學是1986年創辦,但是‘一座難求’是近些年才有的現象。”上官子芮表示,這就是因為,當代老人“娛己”的自我消費意識越來越高。

在她看來,增加供給才能滿足需求。以現在大成都範圍内各大公辦老年大學的實體點位和數量而言,肯定無法滿足現狀。隻有做到“Anytime(随時)、Anywhere(随地)”才行,是以在居民步行可達的範圍設立社群教育點,同時持續性輸出高品質、有意義、多樣化、專業化的内容,才能真正服務大衆。

要增加供給,尤其增加社群老年教育教育訓練,上官子芮認為,可以引導社會力量多參與。尤其在當下,成都提出在每個街道及有條件的社群建設社群養老服務綜合體,可以引入社會辦學力量,讓老年教育在養老服務綜合體中成為“标配”。

據“七普”資料顯示,成都60歲至65歲之間的低齡老人數量就有約91萬人。“這是很大的市場,但是老年教育不是短期‘暴利’行業,更不能用‘暴利’的思維去辦學。”在上官子芮看來,老年教育行業是個慢行業,長遠來看,這一市場擁有巨大的機會空間,很期待有更多的人才沉下心參與進來,但隻有堅守長期主義的人才能吃到紅利。這就要求社會力量在參與進來時,除了對行業發展抱有堅定的決心,同時對服務的老年人群也要有絕對的耐心和愛心,提供高品質的服務。另一方面,監管部門也應加快建立行業标準,避免魚龍混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