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父母985,兒子數學考試25分,誰的錯?

我們所走的每一步

都是為孩子衡量未來世界的路

自古以來大多數父母都望女成鳳望子成龍,大多數孩子也隻是成為一個普通人,有人說龍生龍鳳生鳳,父母是學霸孩子也不會差;但有的父母是學霸,孩子是學渣,學霸父母在網上說起自己的體驗:“真是一把辛酸淚,我們家四代學霸的名聲就要毀在我兒子手裡了。現在要求全班六十個學生,隻要不在倒數十名以内就可以了。”

“我和我老公都是從來沒上過輔導班的碩士,我兒現在五年級,從上學以來就沒出過倒數五名,嗯,孩子很穩定。”

“要不是長的像我,我以為在醫院抱錯了呢!”

父母是學霸,不代表孩子也是學霸,正如《故事中國》裡的《嬰兒學遊泳》,有人要把一個嬰兒投到江裡遊泳,别人好奇問他嬰兒怎麼會遊泳?他說:孩子的父親是遊泳高手,每次比賽都能赢,作為高手的兒子怎麼就不會遊泳?

所有的知識和技能都是要後天培養,有的孩子确實是成不了學霸,哪怕你是985的精英,生出來的孩子也不一定能考上985,為人父母能做的就是教她學會獨立保護自己,長大以後學習一門能養活自己的手藝自力更生亦可。

父母985,兒子數學考試25分,誰的錯?

育兒先育己,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閱讀《故事中國》,這套書不僅封面色彩鮮豔,裡面的200個名人故事來自經典著作《左傳》《孟子》《莊子》《呂氏春秋》《晏氏春秋》,以及漢代以來的《史記》《說宛》《搜神記》《世說新語》等典籍,還有古代名家畫作;附上原文同時用通俗易懂的白話文進行二次創作,讓孩子接觸傳統文化也能輕易讀懂裡面的故事。

我手上的是《孟子、韓非子寓言》《晏子、呂氏春秋故事》這兩冊故事書可以說是古老的人物雜志和言語與文字的機鋒。

比如古代個子不高的晏子,輔佐齊國三代君主,在春秋時期,就為列國諸侯大臣所景仰。《曼子春秋》是晏子言行的記事本,也彙集了很多傳說故事。

《晏子、呂氏春秋故事》選編的故事記載了一些晏子勸告君主的事例,成為後世人學習的榜樣。

《孟子、韓非子寓言》則選編了好辯的孟子,他是戰國時期的思想家,也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孟子喜歡在辯論時講故事和說道理,把人說得心服口服的同時,又讓人難堪不已。

他的故事讓我們知道人性是善的,人的善性來自天賦;道德修養很重要,通過長期的道德實踐,可以培養出一種“浩然之氣”……

韓非有口吃的毛病,他的文章卻被秦始皇當作至寶。他善于用大量淺顯的寓言故事告訴我們抽象的道理。

整套《故事中國》選編的故事龐雜有趣,有道家的素材,有法家、儒家、墨家的趣事,還有名家、農家、兵家、陰陽家的奇聞。

很多時候外部環境是不确定的,是以最重要的是自己要笃定,因為在不确定性中尋求穩定性需要依賴穩定的價值觀,我們以史為鏡就是培養孩子笃定面對生活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父母陪孩子閱讀也在學習如何成為及格的父母,允許孩子成長得慢一點,我的父親常說:我養你盡我的責任,你成不了材我不怪你,但你要成人,長大以後要腳踏實地用自己的雙手去賺錢。

知乎上有位寶媽發帖:孩子在學校受欺負了,我該不該去學校把欺負她的同學打一頓?

下面有人建議她找家長和老師溝通,有人建議她把欺負人的孩子打一頓;在衆多建議中有個答主的回答得到高贊:人生不同的階段都會遇到欺淩的事情,有的擺在台上,有的在私底下;為人父母,我們能做的就是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讓他們在外面遇到問題時會跟家人求助;除此之外,還要讓孩子學習自我保護,有自我保護意識也是獨立成長的關鍵一步。

深以為然。

家,是愛與溫暖的傳遞通道,也是恨與傷害的傳遞通道。況且,這種恨與傷害,是很難被治愈的。家長沉迷手機未能及時發現孩子的狀況,孩子缺少學習的榜樣,遇到事情不知道如何處理,在學校受欺負了就沉迷于手機進入惡性循環;想要改善孩子這個狀況需要放下手機給予高品質的陪伴,比如陪孩子看曆史書, 曆史故事裡蘊含的智慧,曆史人物身上閃光的品格,都會成為孩子成長的坐标,讓孩子做有根的中國人。

父母985,兒子數學考試25分,誰的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