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訪新褲子樂隊龐寬丨在中國,玩兒樂隊到底賺不賺錢?

今年夏天,随着樂隊夏天的播出,這位困擾音樂産業的長期問題——這位音樂創作者的收入問題,再次引起公衆關注,引發廣泛讨論。從錄音帶和CD時代的實體盜版,到網際網路時代的非法下載下傳,如何確定音樂創作者的收入,以及有才華的人能否用自己的才華過上體面的生活,是"樂隊之夏"觀衆不容忽視的問題。

釋放克數

(放克)

引人注目的Click #15樂隊坦言自己去年一年,從樂隊那裡隻賺了1000美元,似乎不僅困擾着#15這樣的新樂隊Click。新的褲子樂隊于1998年發行了第一張專輯,二十年來一直在制作新作品,并且一直是忠實的粉絲。但我們在節目中看到的是,主唱彭磊為了省去代理費,不得不穿西裝在連鎖店申請工作;鍵盤手龐寬的妻子因為孩子的出生,不得不在他的嬰兒床上放一張嬰兒床,扔掉了他幾十年前的錄音帶收藏。當被問及誰可能戰勝《鏡報》時,彭媛媛數了一下樂隊兩邊的孩子數量,并感歎"現在生孩子真的不便宜"。

新褲樂隊在節目中的财務狀況,甚至讓一位久久沒有與摩登天空老闆沈立軒聯系的朋友,在微信上轉了1萬元給他,讓他交出彭磊,"他們不容易,"這位朋友歎了口氣。然而,在後來的一次采訪中,沈說,像New Pants和The Pain這樣的樂隊是"數千萬人",他們"每年賺數千萬美元"。

在接受我們的采訪時,龐寬打趣道:"如果你賺了幾千萬,就躺在家裡休息一會兒。但不可否認的是,今年夏天的音樂狂歡極大地改善了參賽樂隊的處境,也給相對平靜的搖滾世界帶來了久違的生命。演出結束後,很多樂隊流量上升,知名度提高,收入變得可觀。甚至,許多歌迷都覺得搖滾樂終于要"複興"了。

然而,我們仍然不确定這種變化是否會持續下去,專注于新褲子,看到的不僅是音樂,更是中國社會的發展和許多中國樂隊的發展。在中國,和樂隊一起演奏不賺錢?樂隊怎麼樣了?我們可以在新書《生活因你而炙手可熱》中找到一些線索,作者是新褲樂隊的核心成員彭磊和龐寬。2003年,New Pants發行了第三張專輯《We Are Automatic》,這張專輯賣得很好,但除了面對不少盜盜之外,每張CD的版稅收入隻有三四十美分,而一個流行歌星製作MV則隻有三四十美元。彭磊承認,他通過幫助人們拍攝MV來賺錢,而龐關通過做設計賺錢,兩者都"不指向版稅"。

這隻是《生活對你來說很熱》中的一個細節。事實上,彭磊和龐光從各自的角度回顧了樂隊過去20年的發展和各自的生活,不僅讓我們對新褲樂隊有了更好的了解,也展現了過去二十年來中國搖滾、流行文化甚至中國社會的變化: 兩人手工藝學校已經從一所中學更新為一所大學,樂隊表演的場地已經從迪斯科舞廳、夜總會、勞工俱樂部變成了現在的現場表演,樂隊成員現在滿是來美巡演的中國學生。民族商品從沒人要求改變現狀的趨勢,當代藝術的熱潮來了又去......

此前,彭磊曾在自傳漫畫《北海怪獸》中講述過很多關于樂隊過去的事情,而現在這本《生活因你而炙手可熱》讓我們有機會從廣闊的視角了解樂隊發展背後的故事。11月14日,"生活因你而炙手可熱"在中信書店七軒舉行新書釋出會。記者會前,新京報記者采訪了龐寬。

專訪新褲子樂隊龐寬丨在中國,玩兒樂隊到底賺不賺錢?

"生活因為你而炙手可熱",彭磊、龐光、博立天量|雅竹文化|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2019年11月

作者:新京報特派記者高懷宇

新的Pants樂隊于1998年發行了第一張專輯,二十年來一直在制作新作品,但他們的影響力直到今年夏天樂隊的夏天才達到更廣泛的觀衆。新褲樂隊主唱彭磊在節目中說,反正真心搖晃着巧的"小眼鏡",一度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不僅新褲樂隊的推特粉絲在節目開始時達到了彭磊預期的數百萬,而且彭磊在熱搜上的次數,"想被彭磊拉黑"成了一句流行語。

Pang Kwan和Peng Lei在高中時相遇,他們的原始樂隊MetalWorks Body Master以Pang Kwan-savoury Bauhaus命名。龐寬在南宮古巷開了一家店,賣他最喜歡的中國商品和自主研發的複古風格商品。在藝術創作上,他的道路數量也與彭磊不同。

相比彭磊,龐關在《樂隊之夏》中是一個無聲的存在。雖然他上司的"Ari Buddy"令人印象深刻,甚至被一些人認為是"樂隊的夏天"最強大的舞台表演,但彭很少說出來,無論是在節目中,還是在節目的熱門節目結束後他穿着新褲子接受的幾次采訪中。不過,龐關不僅設計了新褲樂隊多年來所有專輯的封面,還有很多新褲子的名歌,比如《龍虎丹》,也是龐關創作的。新褲樂隊的曆史可以追溯到龐關和彭磊的組建,"金屬作坊身材大師"樂隊的組建——樂隊的名字是包豪斯專輯中的龐關。龐寬是新褲樂隊,中國搖滾和中國流行文化的見證人和參與者。

我想念八十年代的氣氛,

那種不整潔的狀态

新京報:當你談到2006年發行的專輯《龍虎丹》時,在前門為封面和MV時,前門保留了1980年代北京的感覺。我不知道1980年代的北京對你來說感覺如何,你為什麼會後悔北京現在找不到一個地方去感受1980年代?

龐寬:我對八十年代的熱愛主要是美學。包括當時的建築,街道,工業産品 - 因為我正在學習設計 - 是以主要受到當時的美學影響。這特别簡單。因為當時北京的許多建築,如軍事博物館、北京展廳啊,都是由前蘇聯建造的,而前蘇聯的美學和設計體系則受到德國包豪斯的影響。你看北京很多大廈都是方形的,背後是包豪斯的設計理念。這些美學的東西對我特别有吸引力。

專訪新褲子樂隊龐寬丨在中國,玩兒樂隊到底賺不賺錢?

軍事博物館

北京不像現在這樣繁忙,很安靜,你可以在街上享受那種感覺;我懷念那種不慢的氣氛。

新京報:當你在新書上寫到1980年代時,我們大家一起玩,甚至圍着電視看電視,不能接收節目,隻能接收附近鄰居玩遊戲機的照片。八十年代似乎是匮乏和富足的混合體。

彭寬:北京可能和當時的其他城市不一樣,因為它是首都,而且可以接觸到一些西方的、開創性的東西。但并不完全給你,但有時會給你一點,一段時間後會給你一點,等于我們處于半饑餓的狀态。是以在那個時候,每次拿到文化資訊都是特别珍貴的。

專訪新褲子樂隊龐寬丨在中國,玩兒樂隊到底賺不賺錢?

2008年,新褲樂隊在前門拍了一張"龍虎丹"的照片。左起:彭磊、劉偉、龐光。

新京報:在這種資訊半匮乏的狀态下,你印象更深刻嗎?

龐寬:比如說,在84年上映的《跳舞》這部電影中,中國上映後的年輕人就不打架了,全都上街舞。但是跳舞需要很多線條,比如手套、鞋子,但當時在中國買不到這些東西。但是如果你想跳舞,你必須再次擁有這個身體,是以你特别焦慮,想着在哪裡買這些東西,收集這些東西。

專訪新褲子樂隊龐寬丨在中國,玩兒樂隊到底賺不賺錢?

《跳舞》(1984)匡威鞋和手套的線條在當時的北京很難買到。

新京報:那我在哪裡可以買到呢?

龐寬:沒有土地可買。是以街上很多小騾子和惡棍穿起來特别有趣。他可能戴着一副手套,但他的褲子是西裝,然後是一雙布鞋。因為他隻能找到這些。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

新京報:這本書提到你做設計,彭磊拍MV,是以你們倆都有收入,但劉偉和尚笑沒有收入,不知道他們的生活怎麼樣?而吳青辰,似乎很多年都在四處遊蕩。當時大家是怎麼生活的?

專訪新褲子樂隊龐寬丨在中國,玩兒樂隊到底賺不賺錢?

吳青辰主演了彭磊的《北海怪獸》(2006年)、《熊貓奶糖》(2007年)等電影,被譽為《地下電影皇帝》等。

龐寬笑了笑,重複了一遍"走來走去",坐在他對面的吳青辰接過來,說:"我有工作啊,我有13年的工作時間!"

"Ty3年已經很晚了。

"你之前說過,以前,真的,什麼類啊,工作是...真的沒有什麼可開發的。如果你要閉着眼睛賺錢,你不必去上班。"

"可是我聽到你在《壞人調頻》上說的,我曾經和彭磊一起玩過晚飯。

"是的,然後他賺了錢,開了一家玩具店,賺了錢,然後他可以吃一些炒菜了。

龐關在這裡高興地聽到:"哈哈,炒菜!"

新京報:去年彭磊在《北海怪獸》新書分享會上提到,那段時間為了拍攝《她是自動的》那部MV,花了特别大的心力,拍了半年,每天吃新疆小餐館,吃到嘔吐。新褲子給我一種奇妙的感覺,好像很有錢,看起來很窮;我想知道你當時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

龐寬:我們都是本地人,沒有一頓飯可以回家。但是如果我們在另一個城市,我們可能沒有那麼幸運,沒有吃飯的時候一定要先想找工作,先解決吃飽的問題。我們真的堅持不住了,回家了。

流行音樂實際上更難

新京報:彭磊曾表示,他希望新褲的工作能夠落到後面,而不僅僅是交通。但新褲近年來流行了幾首歌曲,是在研究"大地震動"的基礎上,在某種模式的創作基礎上,稱之為"行走的心"歌曲。這種經過計算的歌曲隻是不容易留下來嗎?您在建立時有此問題嗎?

龐寬:我認為這部作品隻要是真的。我認為重要的是,你内心的想法并真正表達出來。傳統的流行音樂可能不會留下來,因為可能更工業化的東西已經過去了。但像"生活因為你而熱"和"沒有文化的人不覺得悲傷"這樣的事情,其實是彭磊的真實想法。(注:"沒有文化的人不悲傷"是"沒有理想的人不悲傷"。彭磊曾經提到,直接說"沒有文化"似乎不是很好,是以雖然歌詞說"沒有文化的人不悲傷",但歌曲的标題是"沒有理想的人不悲傷"。但"沒有文化的人不要悲傷"仍然是樂隊成員在談論這首歌時常用的名字。)

新京報:在《樂隊的夏天》第一期之前的《壞蛋FM》中,彭磊曾經說過,去唱這首歌的心是誰的心?誰失去了誰的心。他覺得身邊的人,雷丁,是最壞的,是以他寫了《彈吉他的男孩》作為原型。然而,這首歌被彭磊稱為失敗。這種失敗是否反映了新褲子在從自我表達和自我探索轉向講述他人故事時所面臨的困難?

龐寬:我們一直在講述朋友的故事,包括我們自己。《彈吉他的男孩》那首歌是彭磊聽一首咆哮的左小祖詛咒的歌,他說我也寫了一首這樣的歌,但寫完後他發現自己不是那種人,是以這不是一件真實的事情,那就是一部失敗的作品。

專訪新褲子樂隊龐寬丨在中國,玩兒樂隊到底賺不賺錢?

從強拉赫彭雷開始的丁太升,是《彈吉他少年》的原型。《彈吉他的男孩》被彭磊視為失敗。

新京報:你在書中提到,很多老搖滾槍的首張專輯都特别好,因為那是他們多年來的積累,感情特别豐富。不知道對于新褲來說,後來轉而去心聲的歌,是不是因為想表達的内容沒有那麼多?

Pang Kwan:我們上一張專輯中的歌曲非常前衛,以至于我們回收了它們。現在的年輕人好多了,過去的年輕人仍然對我們的電子新浪潮工作有點難以消化。

專訪新褲子樂隊龐寬丨在中國,玩兒樂隊到底賺不賺錢?

New Pants 的 2011 年專輯 DRUGS INTERNET 。這張專輯的歌曲在中國演出時經常冷淡,促使彭磊和龐德反思他們是否太超前,樂隊轉向了歌曲的探索。

新京報:你之前的MV,比如《龍虎丹》,都特别好笑;彭磊曾經說過,這是因為過去拍攝MV的時候都是通過性來玩的,但後來有人和你說這沒什麼大不了的,是以你做了一個刻意的改變?

龐寬:那段時間過去了,我們玩得很開心。像"沒有文化的人不會感到悲傷"和"生活因為你而炙手可熱"這樣的主題是我們以前沒有讨論過的話題,這很有趣,但實際上更難 - 流行音樂實際上更難。《龍虎丹》是一部概念作品,怎麼彈可以,但是如果你想上升到一個商品,你需要有一個制作過程,這種事情比做那些概念的事情要困難得多,尤其是考驗你的音樂能力、文學能力——也就是寫歌詞的能力。這種轉變對我們來說實際上是一個挑戰和提升。

新京報:你說"更難"是指需要準确把握觀衆的心理?

Pang Kwan:這就是你首先要有一種真實的情感,然後如何将這種真實的情感轉化為音樂和歌詞。這需要平時的積累,也要看你是否真的有才華。這是非常考驗性的。

新京報:說起真情實在在,有一種聲音說,新褲都是北京人,正如你剛才提到的,生活沒有那麼悲慘,還有回頭路。唱這些歌怎麼可能是真實的呢?

龐寬:比如,彭磊唱的《沒有文化不悲傷》,對他來說也是真實的東西,而這真實的事情還在我們身邊發生,比如老書蟲書店即将倒閉。是以這些事情是真實的。

專訪新褲子樂隊龐寬丨在中國,玩兒樂隊到底賺不賺錢?

這家在北京已經存在了14年的書店于11月5日宣布将關閉。

文藝的核心價值是未來與複古

新京報:你為什麼用機器人的形象來畫二十四孝道的題材?

龐寬:文藝的核心價值是什麼?文藝的核心價值其實是未來和複古。如果你的作品同時有兩個元素,它就會成立。機器人是未來的東西,我以複古的形式展示它們。

專訪新褲子樂隊龐寬丨在中國,玩兒樂隊到底賺不賺錢?

龐寬,"二十四孝畫圖-睡冰鯉",紙本水墨,60x60cm,2016年。圖檔來源:Starspace

新京報:是以二十四孝的故事本身對你來說并不是什麼意義,而是代表了"過去"?

龐寬:是的,它隻是代表了一些更複古的東西,一些特别的中國的東西。我選擇了二十四張孝道圖,但實際上也可以是"水獺",也可以是"紅樓之夢"。

新京報:在新褲20周年(2017年)之際,舉辦了一場藝術回顧展。聽說展覽花了很大功夫才完成,為什麼當時這麼難?

龐寬:因為展覽必須有一個執行過程,這個過程需要人力和物力。那麼誰會為你做這件事呢?你沒有流量,你的價值在哪裡?這樣的展覽對做這件事的人有什麼直接的好處?是以,這涉及到很多問題。就像今年一樣,我們沒有說出來,但有很多組織站出來做我們的展覽,因為他看到了你的價值,我們有流量。那個時候包括現代的天空是,沒人在乎,他們覺得你做這個為什麼啊,迫不及待地想說讓我們不要做,好好休息。

專訪新褲子樂隊龐寬丨在中國,玩兒樂隊到底賺不賺錢?

龐寬的作品在2017年"中國新浪潮:新褲20年"展覽上展出。左邊牆上挂着"二十四張孝道圖"系列,右邊是龐寬的機器人手持拖拉機滑雪闆(右)和兩個房間和一個大廳(左)。圖檔來源:Starspace

我們愛上了沈立軒

新京報:說到現代天空,彭磊在微網誌上吐槽沈麗媛不給錢,說沈立軒以你沒有流量為由,拒絕支付你在網上播放的歌曲的版權收益;但是我讀到你在這本書中,沈立軒還是表現出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不知你和沈立軍是什麼關系?

龐寬:有一點點愛要殺。你剛才說的,實際上有一個時差。因為我們不是學校(注:彭磊、龐光、沈立軒都是北京工藝美術學校),他比我們大幾歲,是校長,我們是學生。他一直認為我們都是一所學校,那麼你能期待什麼呢?他一直以為我們都是一樣的,也許你還不如做我,你牛逼牛去哪兒了?

然後《樂隊的夏天》之後,他沒有拿到第一名,拿了第一名,去和他聊了聊,但是之前他不太關注節目,他不知道這個節目的影響是什麼,拿到這個第一名對他意味着什麼,是以有時差。當我們去和他說話時,他用眼睛看着我們。

但其實流起來了,然後找了個品牌啊,生意啊也多了,他看得出來。他發現,嘿,這些材料真的很好。

專訪新褲子樂隊龐寬丨在中國,玩兒樂隊到底賺不賺錢?

本月20日,彭磊的微網誌轉發了他拍攝的寶馬廣告。

新京報:有人給沈立軒讀了《樂隊的夏天》,說彭磊太慘了,讓他把錢轉給彭磊。但随後沈立軒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喜歡新褲子和疼痛是"千萬孩子"的年收入。不知道現在的新褲子是什麼樣子的?

龐璇:我覺得沈立軒是在吹牛,因為還有稅啊,還有很多複雜、亂七八糟的過程,如果有千萬字我不會演,今天的活動我也不來,躺在家裡好一會兒好。

《樂隊的夏天》之後,彭磊在微網誌上抱怨自己太累了,無法表演。我不知道你的感受。

龐彪:這是一個知識産權被認真對待的時代,你根本不用表演,躺在家裡,依靠以前作品的知識産權收入。你可以在家創作,畫畫很好,寫歌很好。但現在它太忙了,沒有時間去思考。因為寫一首歌必須坐下來,想想它,想想它,沒有時間去做。

專訪新褲子樂隊龐寬丨在中國,玩兒樂隊到底賺不賺錢?

1980年代的美容師龐寬(Pang Kwan)在南宮古巷開了一家賣中國商品的小店"再見迪斯科",這在一些媒體讨論中引起了該國的第一波浪潮。

新京報:這種"沒有時間"的情況與家庭生活有關嗎?因為我們知道你有兩個兒子。有些藝術家會覺得家庭生活是創作的敵人,我不知道在你看來是什麼?

龐寬:這是肯定的,這是肯定的。對于藝術家來說,最好不要結婚生子,因為家庭确實對一個人的創作有特殊的影響。家庭生活中有很多特别瑣碎的事情,你正在彌補自己這邊的東西,這就是你必須接孩子的地方,你被打斷了。一次思維中斷,然後又回來了,就不能連接配接了。而這種時間特别多,一會兒讓你抱孩子,一會兒做飯,一會兒刷碗,沒完沒了這種事情。

新京報:但你還是選擇結婚、生孩子、踏入家庭生活。這是。。。?

龐寬:小農意識。(笑聲)

新京報:或者當藝術創作達到一定階段時,也會覺得家庭生活值得過,家庭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龐寬:兩面性,看如何調整。你其實很享受家人的溫暖,比如孩子帶給你的一些希望,但同時也有特别煩人的一面,是以就是要協調這些。這需要過程和時間。

新京報:是以你當時主動結婚?

龐寬:也不是主動,也就是雙方覺得打得差不多,做差不多,應該穩定下來。

新京報:最後,我想問一下你和彭磊的關系。很多人,尤其是那些通過《樂隊的夏天》了解新褲的人,可能會想到彭磊,但不僅新褲的曆史可以追溯到你和彭磊的高中樂隊,你還設計了新褲所有專輯的封面,參與了很多新褲的音樂創作。你對彭磊看似新褲子的代名詞感到不舒服嗎?

龐寬:樂隊有時候就像一個人,彭磊就是這個人的靈魂,我可能是這個人的樣子或者某種器官,但人不可能有兩個靈魂,兩個靈魂就精神分裂了。彭磊的才華足以成為這個男人的靈魂。

寫關于Ko Huaiyu

編輯走開 李永波

校對于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