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型無後坐力炮終于露面,解放軍輕武器體系,最後的短闆終于補齊

作者:觀察哨

新型無後坐力炮終于露面近日,河北燕興機械有限公司在其微信公衆号上展示了正在進行試驗的新一代無後坐力炮照片,雖然打了馬賽克,但是依然能夠看出是類似瑞典“古斯塔夫”M4的輕型無後坐力炮。

新型無後坐力炮終于露面,解放軍輕武器體系,最後的短闆終于補齊
新型無後坐力炮終于露面,解放軍輕武器體系,最後的短闆終于補齊
新型無後坐力炮終于露面,解放軍輕武器體系,最後的短闆終于補齊
新型無後坐力炮終于露面,解放軍輕武器體系,最後的短闆終于補齊

設計生産由河北燕興機械有限公司(包括老82毫米無後坐力炮在内之前大陸全部無後坐力炮的研發機關)負責,南京理工大學(所謂‘南理工的炮’,專門造炮的)也參與了研發,可以說是強強聯合。

這可真是千呼萬喚始出來,新無後坐力炮作為傳言已久的武器裝備,當初和它一被大家讨論的新軍服,新一代槍族和新的反坦克飛彈都出現并且已經列裝部隊了才出來,可以說是解放軍新一代輕武器體系中的最後一塊。

新型無後坐力炮終于露面,解放軍輕武器體系,最後的短闆終于補齊

以QBZ-191步槍為代表的新一代輕武器已經列裝部隊,并且在逐漸換裝。

無後坐力炮對于解放軍來說并不是什麼新裝備,在過去,無後坐力炮是解放軍步兵部隊兩個重要的“82”之一,一個82無(65式82毫米無後坐力炮,這個新迫擊炮有可能也是82毫米口徑的,但是不确定,也有可能是84毫米)一個82迫(87式82毫米迫擊炮,現在也有新的82毫米迫擊炮了)。同屬于步兵營下屬的炮兵連,有兩個82毫米迫擊炮排和一個無後坐力炮排,戰時加強給進攻部隊,是解放軍步兵的火力支柱。

而說到65式82毫米,就不得不說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它屢建奇功。由于越軍火力點布置非常隐蔽,在部隊進攻前的偵察和火力準備中難以得知和盡數摧毀,而上級的壓制炮兵火力反應速度又不夠。是以經常出現随攻擊穿插部隊前進的炮手,面對突然出現的敵暗堡工事迅速扛好82無,在極近距離摧毀之的場面,更曾出現過神炮手連發14炮接連摧毀12個火力點的神奇戰例。

新型無後坐力炮終于露面,解放軍輕武器體系,最後的短闆終于補齊
新型無後坐力炮終于露面,解放軍輕武器體系,最後的短闆終于補齊

在對越自衛反擊戰紀實文學《高山下的花環》中,靳開來擔任的就是炮排排長,而戰前臨時加入連裡的戰鬥骨幹“小北京”擅長使用的武器就是82無,就如上文提到的扛着無後坐力炮抵近射擊,連續打掉了越軍多個火力點。後來因為連續碰上兩枚“臭彈”,導緻暴露時間過長而犧牲。

82無最後一次比較廣為人知的戰例,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時,為了加快地震形成的唐家山堰塞湖的洩流速度,武警官兵使用82mm無後坐力炮轟擊礁石。

新型無後坐力炮終于露面,解放軍輕武器體系,最後的短闆終于補齊

82無由于是炮而非火箭彈,身管内部有膛線,是以射程和精度都比較高。不過由于口徑限制,其穿甲能力并不高(空心裝藥原理的破甲彈其穿甲威力和口徑呈正相關),而當解放軍面對北方蘇聯強大的裝甲力量,反坦克任務是第一位的。加上限于當時的技術條件65式/78式的重量都在25千克以上(純鋼炮身)。當時解放軍機械化程度不高,純靠人力攜帶不便。是以後來被營連兩級的98式120毫米火箭筒所取代。

98式120毫米火箭筒在現在也是非議頗多的武器,其研制之初的目的隻有一個:打穿T-72坦克正面,為此其他的名額都可以讓步。是以就有了120mm的巨大口徑和放在世界火箭筒家族裡都算得上名列前茅的穿甲能力。

新型無後坐力炮終于露面,解放軍輕武器體系,最後的短闆終于補齊

​營用型98式120毫米火箭筒,不管從任務定位還是裝備級别來說,屬于82毫米無後坐力炮的直接繼承者,旁邊兩發分别是多用途彈和破甲彈(長,有個炸高棒),一長一短,是以能看到120火彈藥手背的彈藥筒也是一長一短。

PF98式雖然威力巨大,但是也有一些缺點,畢竟名額方面做出了取舍。其中比較突出的一個就是沉,不但發射筒沉彈藥也沉,發射筒重10千克(98A減重後到了7千克),破甲彈的重量為7.91千克,多用途彈的重量則為7.42千克。裝上彈藥之後的PF98式大約有16千克重,站姿和跪姿射擊需要支撐杆,彈藥手備彈也隻有兩發,一發破甲彈一發多用途,還不能帶彈攜行。

新型無後坐力炮終于露面,解放軍輕武器體系,最後的短闆終于補齊

彈藥很沉是以彈藥手隻帶兩發,還攜帶一支步槍作為掩護射手用,一根支撐杆給射手作為依托。

除此之外,120mm火箭筒還有長度較長(裝填彈藥的情況下戰鬥長度已經接近1.2米),在載具内難以使用。120毫米火箭彈彈體太大帶來的射程短,火箭彈飛行速度慢,易受風偏影響導緻精度較低等問題。但是在那個解放軍機械化程度低,随時準備用輕步兵和蘇聯坦克拼個你死我活的時代,這些問題都是可以接受的。

而且過去,120火是營連一級的裝備,是好幾個人“伺候”一具火箭筒,這些問題也好處理,大不了大家都分攤一下。

後來蘇聯解體,來自北方的裝甲威脅大為減輕,解放軍主要問題從反坦克變成了增加步兵攻堅能力,用來在東南方向某島上打巷戰,除了大量的一次性火箭筒,還把98式火箭筒下放到了步兵班,一個火箭筒小組隻有兩個人,這些一下子缺點就很明顯了。本身是按照連級/營級武器設計的,下班其實是不太合适的。能攜帶的彈藥還少,連彈藥手帶着步兵戰車裡的也就八發(标準是六發),作戰中很容易打光(彈藥安全性還不太好)。在射程300米往後精度就開始大幅下降。這個距離很難在機槍火力下保護射手的安全。

新型無後坐力炮終于露面,解放軍輕武器體系,最後的短闆終于補齊

在節目《真正男子漢》中,王寶強體驗PF98式120mm反坦克火箭筒展示的就是典型情況,這句“真重”可是發自肺腑。

而且随着解放軍的發展,解放軍的反坦克手段大為增加,先不說多兵種協同,光是解放軍陸軍自己,現在就有先進的主戰坦克、武裝直升機、大量可以發射精确彈藥的火箭炮和身管火炮、紅箭-10反坦克飛彈等等。就算是步兵手裡,也有嶄新的紅箭-12和紅箭-16飛彈,反坦克火力今非昔比,已經用不着拿着火箭筒拼命了。

新型無後坐力炮終于露面,解放軍輕武器體系,最後的短闆終于補齊

紅箭12雖然經常被和美制标槍反坦克飛彈類比,但實際上要比标槍還先進一些

實際上傳統意義上的“火箭筒”職能已經被專門反工事攻堅的無後坐力炮和專門反坦克的反坦克飛彈所細分了,而且98式120毫米火箭炮現在也打不穿各國新型坦克的裝甲,火箭筒的限制還是太大了,而且太容易被防禦。

新型無後坐力炮終于露面,解放軍輕武器體系,最後的短闆終于補齊

先不說主動防禦系統,但就是反應裝甲的大規模普及對采用聚能裝藥原理的單兵反坦克武器構成了很大挑戰,老坦克加上一層反應裝甲就能比較好的抵擋火箭筒的攻擊

是以很早以前就有人提出用類似瑞典古斯塔夫無後坐力炮,專門攻堅,反坦克任務交給紅箭系列就行。

新型無後坐力炮終于露面,解放軍輕武器體系,最後的短闆終于補齊

作為世界典型優秀無後坐力炮的代表,古斯塔夫在國際上頗有口碑,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也很喜歡古斯塔夫,批量裝備的是更輕量化的古斯塔夫M4(美軍編号M3A1/M3E1),在沒有裝填彈藥時,其重量僅約6.7公斤左右。美軍目前的M3A1小組是兩人,射手+副射手(IBCT還會有跟M240、标槍共用的彈藥兵),兩人攜帶一具M3A1無後坐力炮和6發彈藥(2+4),此外每人一支自衛用M4A1卡賓槍

新型無後坐力炮終于露面,解放軍輕武器體系,最後的短闆終于補齊

美國海軍陸戰隊在訓練中教官展示M3A1無後坐力炮,可見其一隻手就能提起來

如果以古斯塔夫M4來作為解放軍新無後坐力炮的模闆,那麼其性能無疑是非常優秀的。首先重量輕,發射器帶瞄準具重量不大于8公斤,根據不同的彈種彈重3-5公斤,一個兩人小組能攜帶六發(這可是98式的全備彈量),射手兩發,彈藥手四發(也不用杆子了)。長度短,不到一米(古斯塔夫0.95米)。有膛線,打的是傳統炮彈,飛行速度快,精度高,400米不用修,指哪打哪,700米微修,最大射程能到1500米。配合先進瞄具和多種彈藥(甚至可以自動定裝引信和諸元),可以攻擊多種不同的目标。

新型無後坐力炮終于露面,解放軍輕武器體系,最後的短闆終于補齊

有多種可選彈藥是古斯塔夫的優勢之一

這樣解放軍步兵班9個人,一輛步戰車,下車六個人,一門無後坐力炮,一個帶槍的彈藥手,一挺機槍(沒有彈藥手),三個帶着榴彈發射器的步槍手,火力非常猛。尤其打巷戰非常兇殘,攻堅火力極強。

一次性火箭筒和無後坐力炮并不沖突,一次性火箭筒屬于加強火力,不占編制,能拿多少拿多少。現在解放軍機械化程度高,有步戰車,車裡随便塞。如果粗暴一點了解,大家可以了解為直射的遠端手榴彈。打完就扔,玻璃鋼筒子,重量很輕。

現在解放軍步兵連的輕武器極大豐富,除了步兵班裡的步槍,班用機槍,精确射手步槍等外,隻說重武器,就有新12.7重機槍,自動榴彈發射器,60毫米迫擊炮,無後坐力炮,紅箭-12反坦克飛彈,新的12.7毫米狙擊步槍和新7.62毫米班用機槍等等。非常豐富,豐富到筆者已經在疑惑解放軍怎麼同時在連編制内放進去這麼多武器了,估計得加進去一個火力排?現在解放軍機械化程度高,有步戰車攜行和彈藥補給不是大問題,各種一次性火箭筒就是放在車裡随用随取,屬于加強火力,和無後坐力炮不沖突。技術決定戰術,有了新武器,解放軍步兵的戰法和火力配制會跟着進行更新,拭目以待吧。

新型無後坐力炮終于露面,解放軍輕武器體系,最後的短闆終于補齊

​解放軍步兵新裝備正在逐漸列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