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發病率第一的癌症,有哪些風險因素?

鳳梨說

乳腺癌已成為女性健康的第一殺手,本期鳳梨會客廳,請來了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羅婷主任,聊聊面對它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以下為直播問答精選:

發病率第一的癌症,有哪些風險因素?

羅婷

醫學博士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惡性良性腫瘤一科副主任

要點

1.目前乳腺癌是發病率第一的癌症,但隻要早診早治、規範化治療,整體死亡率不高。

2.風險因素包括可改變和不可改變的因素。

3.大部分食物都可以吃,隻要食之有度,多元化地攝取就好。

4.并不是所有的健康人群都要做基因檢測。

鳳梨:最近新出的中國癌症報告說乳腺癌是女性的第一大癌症,比肺癌還要多,那中國乳腺癌的趨勢現在大概什麼樣,為什麼會是這樣?

羅主任:2020年全球最新的癌症負擔報告顯示,乳腺癌每年新發病例226萬,超過肺癌的220萬,成為發病率第一的癌症。

前兩天中國國家癌症中心釋出的2016年資料,咱們可以看到在大陸乳腺癌發病率排第一,但死亡率乳腺癌并不是最高,這間接說明乳腺癌目前有很好的綜合治療手段。

目前,随着近年來乳腺癌臨床診療規範化程度不斷提升,大陸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達到了83.2%。對于相當一部分非常早期的,小于2cm的Ⅰ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會更高一些,當然所有的資料一定是基于規範化治療上得出來的,是以我們現在追求“三早”: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歐美國家的乳腺癌中,早期的比例更高,這得益于其完善的早期篩查制度。國内相對來說初診的分期會靠後一點,是以希望大家能将乳腺篩查列入到每年體檢中。

患癌不可怕,現在癌症有非常多的治療手段,怕的是你平時不關注它,一發現就是晚期了。跟大家分享我們醫生之間自我調侃的事情,如果我這輩子沒有辦法逃脫惡性惡性良性腫瘤,那麼我第一個選擇是甲狀腺癌,第二選擇就是乳腺癌。

鳳梨:有哪些因素會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呢?

羅主任:我們一般會将危險因素會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可控的、可改變的因素。首先就是飲食,其次是外源雌激素,包括一些藥物,或者是一些你不太知道具體成分的保健品,因為它們可能含有雌激素。另外是放射暴露,比如有些人30歲以前接受了一些胸部的放療等等。

生育不要太晚,建議最好在25-30歲開始生育,并且建議母乳喂養,這無論對孩子的營養攝入還是對于母親來說都挺重要的。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純母乳喂養至少半年,在歐洲的一些指南上,甚至建議在添加了輔食以後,也可以繼續母乳喂養,最長兩年都沒有問題。

生活習慣也是可控的,不要養成不良生活習慣,抽煙喝酒不要碰。另外,肥胖、壞情緒等也是可改變風險因素。

既然有可改變的因素,一定還涉及到不可改變的因素。比如一些内源性的雌激素,往往在女性當中所展現出來的就是月經初潮比較早(小于13歲)、絕經的時間晚(大于55歲)。這類女性暴露于雌激素的時間長,是以有一定的風險。但是這是風險,不是決定因素,不是說月經12歲來了,這輩子好像就跑不掉了,絕對不是這樣的。

乳腺的緻密性也和乳腺癌風險成正比,很多朋友還會問跟胸大小有沒有關系,其實胸裡不光有腺體,還有脂肪組織,歐美的女性确實胸比較大,但是脂肪要多一些,而亞洲女性更緻密一些。

乳腺的一些良性疾病,比如說非典型增生等,也會增加風險。

另外,如果有家族史,得乳腺癌的風險也會比一般人群高。尤其是家族裡明确查到像BRCA這樣的風險基因,可能來自于母親,也可能來自于父親。

總之,有非常多的可控以及不可控的因素存在。我們不能改變與生俱來的東西,可以在可控的因素上,多多地為自己做一些規劃和努力,把壓力放下,享受每一天,我相信這也是近期大家最為感觸的一點。

鳳梨:在更年期的時候,有的女性會用雌激素替代療法,用了以後會不會增加得乳腺癌的風險,現在臨床上是怎麼建議的?

羅主任:并不是說完全不能做這件事情,但是希望在做這件事情之前,一定要先篩查一下乳腺本身有沒有問題,如果存在問題,那麼我們得先解決乳腺方面的問題。

包括像《柳葉刀》這樣的權威雜志上,也釋出了相關研究資料,圍絕經期的激素替代治療,确實會增加一些乳腺癌的風險。但是大家千萬不要一棒子打死,它是兩面性的,比如确實可以改善生活品質,甚至對于骨骼、心血管健康也是受益的。

當我們想長期補充雌激素的話,要充分權衡利弊,考慮清楚目前在這一階段,更注重的是哪一塊的需求,盡量讓它達到平衡,這個其實也需要專業的醫生來為大家提供建議,乳腺的篩查也要跟上。

鳳梨:您見過的最年輕的乳腺癌患者是多少歲?

羅主任:我見過最年輕的是18歲。說到患病年齡,中國跟歐美還是有一點不一樣,歐美相對來說是絕經後的患者比較多,而中國的各種資料顯示,發病年齡比歐美要年輕10歲,絕經前或者圍絕經期的患者多一些。

這就涉及到流行病學,國内外患者在一些病種的病情表現上是有差別的,現在國内的惡性良性腫瘤領域,也有非常好而且适合中國人的診療指南和方案的出台。

是以我們不用一味地崇尚國外。遇到有些病人一定選進口藥,我經常就說,中國也有很多好藥是出口的,到了老外手裡也叫進口藥,是以不單純以國外國内區分,适合你病情的就是最好的。要相信醫生,以醫生的專業知識來為你們做最優化的推薦選擇。

鳳梨:26歲患了乳腺癌,治療好了以後能生育嗎?

羅主任:年輕人患乳腺癌現在還是蠻多的,建議在治療之前,到相應的生殖遺傳專科去做一些咨詢。化療、靶向治療确實對于卵巢功能會有影響,但是現在也有很多的保護手段,比如可以冷凍卵子、卵巢組織、胚胎等等,即便這些不行,都還有一些藥物也能對卵巢功能起到保護作用。

一般建議患者在化療、放療,以及後續内分泌治療都完成了、停藥三個月以後,可以考慮去懷孕生孩子。

我前兩天在自己的患者群裡做一個調研,100多例患者裡,目前就得到了超過10例的患者朋友說,已經非常順利地完成了後續的懷孕生子。

是以目前來看,并沒有說懷孕一定會增加乳腺癌複發風險,但是什麼時候更适合去做這件事情,一定要跟醫生溝通,因為畢竟複發還是有一些高峰期,盡量把高峰期平穩渡過,再來做這件事。

這些事都需要醫患雙方做更好的交流,讓患者的整個人生能夠不留遺憾。

發病率第一的癌症,有哪些風險因素?

圖檔來自于公共圖檔庫

鳳梨:我問一些大家比較關心的飲食問題,不管是為了預防乳腺癌還是針對乳腺癌患者,豆漿能喝嗎?

羅主任:可以喝,豆子、豆腐也可以吃。

鳳梨:牛奶能不能喝?

羅主任:牛奶可以喝,但是一定要找好的奶源。

鳳梨:燕窩能不能吃?

羅主任:燕窩這東西,我們不太好去完全評價它裡邊的成分,目前來說的話并沒有說它不能吃。

鳳梨:驢奶和駝奶可不可以?

羅主任:驢奶駝奶實際上我自己都沒有喝過,主要看它是否通過了國家審批的正常途徑。

鳳梨:蜂蜜可不可以吃?

羅主任:天然的蜂蜜不含雌激素,蜂王漿可能會有一些微量的雌激素。蜂蜜是可以吃的,但是也有一個問題:果糖葡萄糖成分高,吃多了要胖,而肥胖就是一個危險因素了。

鳳梨:辣椒可以吃嗎?

羅主任:吃辣椒沒問題,我們四川湖南這些地區本來就在吃。但是有時候因為患者在進行一些治療時,本來就有胃腸道反應,有些容易惡心嘔吐,有些會腹瀉,盡量還是吃一些溫和的,胃腸相對能夠适應的食品。

鳳梨:海參能不能吃?

羅主任:很多患者也會問我海鮮能不能吃,其實大家想一想,身在沿海城市的那些人,他們也會得這種病,人家的飲食結構本來就是這樣的,難道就不吃了嗎?

鳳梨:咖啡能不能喝?

羅主任:前兩天在門診上,有個病人看完病說了一句:“羅老師,我每次來你門診,你不是在喝咖啡,就是在喝奶茶。”

目前的研究沒有證明到咖啡跟乳腺癌的發病有明顯的關系,但是得适量,而且盡量别在晚上喝,影響睡眠。

我覺得任何吃的東西它都涉及到量的問題,食之有度,多元化地攝取就好。

好多患者希望可以通過吃或者不吃一些東西,就阻隔患病風險。但我們知道,疾病的發病因素錯綜複雜,沒有一個或者是幾個因素,就能夠完全決定得或者不得這個病。

我們隻能說盡量的在已知的資訊當中,通過飲食結構調整,相應減少一些風險。說的不好聽一點,我都不敢說我自己這輩子就不得乳腺癌。

鳳梨:阿膠能不能吃,有必要嗎?

羅主任:大家選擇吃什麼的時候要想想目的,先判定一下你自己到底是處于一個怎樣的狀态。

大家了解阿膠有補血的作用,比如說有些患者确實貧血,适當食用還是沒問題的,一定要選擇正規來源的産品。但是如果貧血已經很嚴重了,僅僅靠阿膠不行,有相應的藥物幫助大家去糾正貧血。食補是一個輔助方式,但不是治療方式。

鳳梨:乳腺癌患者能打新冠疫苗嗎?

羅主任:能不能打,在不同的治療階段政策有所不同,前段時間,中國臨床惡性良性腫瘤學會乳腺癌專委會專門出了乳腺癌患者新冠疫苗接種的專家共識(《CSCO BC乳腺癌患者新冠疫苗接種專家共識》),在網上大家都搜得到,另外我們公衆号【乳言】上也有分享,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指路:點選這裡檢視)

鳳梨:治療過程中能不能用護膚品或者化妝品?有沒有哪種類型是需要規避的?

羅主任:當然是可以的,女性都愛美,化化妝自己心情也好。當然在選的時候,盡量選成分中不含激素類的、礦物油類、甲醛類、甚至重金屬類的。

我經常跟患者朋友們說保個濕、敷個面膜沒啥不可以的,因為一些治療确實會讓患者的皮膚狀态不是太好,但要從正規管道買正規産品,不要圖便宜買三無産品。

年輕人都喜歡化妝、塗指甲,但醫生需要關注患者皮膚狀态以及是否貧血,有時候是會通過看唇色和指甲來評估。不能剝奪大家愛美的權利,但也建議大家不要弄得太複雜,不要影響醫生的判斷。

患者朋友在治療期間其實還是蠻辛苦的,有一些心理上的支撐,還有一種愛美的情緒、追求生活品質的心态在的話,我個人是支援的,适度就好。

鳳梨:染頭發可以嗎?需要注意什麼?

羅主任:已經進入康複期的患者,是可以染發的,控制頻率很重要。對于乳腺癌患者,我認為一年最好還是不要超過兩次,而且盡量選擇一些天然的染發劑,要先做好皮膚的過敏測試。

鳳梨:乳腺纖維瘤一直反複長還是多發的,應該咋辦?

羅主任:纖維瘤在臨床當中其實非常常見。當說到是纖維瘤的時候,應該是已經經過病理确診了,因為平時的B超或者钼靶檢查,隻能看到乳房長了結節,這個結節其實是一個形态的描述。

如果最終通過病理學的判斷,确實是個纖維瘤的話,大家不用太擔心,因為它是良性的,目前認為如果是單純性的纖維瘤,不增加乳腺癌的風險。

但是纖維瘤也有一些複雜性的,或者是它周圍有一些容易增生性病變,或者患者本身有家族史的存在,那後續患乳腺癌的風險會輕度地增高。

目前來說,通過藥物或者按摩或者什麼偏方,不可能把它消除,通過現在一些微創的手術可以把它拿掉。

每天在門診上都能遇到很多良性的患者,他們走的時候最喜歡問的一句就是我通過吃什麼可以把它消了,我就跟他們打比方,好比有5個手指頭,我現在問你,你吃啥可以把手指頭給他吃沒了,不管你用什麼辦法都不能,隻能拿刀把它宰了。

大部分纖維瘤其實不是一定要處理,除非是達到了兩公分以上或者出現了其他手術指征,可以把它拿掉。

對于多發的患者,如果想通過微創旋切手段把它去掉的話,就需要在彩超的引導下,一個個地像挖洋芋一樣去掏,但是有時候太小了的可能就挖不到,後續你再去複查的時候,可能你看不到最大的那一些了,但是很小的還在那個地方。

但是總的來說,大家還是不用去太擔憂的,做好我們定期的體檢和篩查就好。

鳳梨:如果媽媽是乳腺癌患者,女兒應該怎麼做篩查呢?或者擔心自己有更高的風險應該怎麼做?

羅主任:關于乳房的健康篩查,首先每個月的自檢是需要的,比如說洗澡以後,看它的外觀,是否對稱、皮膚的顔色、有沒有凹陷、乳頭有沒有分泌物這些。

你可以擡起一隻手,另外一隻手用除拇指以外的4個手指頭的指腹,以畫圈的方式在乳房各個象限去摸,如果摸到有腫塊硬結,你判斷不了的時候,就可以到醫院進一步檢查。

除了乳房,我們還建議再摸一摸自己的腋窩,摸完了之後,你還可以輕輕的、不要特别用力地去擠壓乳頭,看看有沒有一些分泌物,如果分泌物是血性的,你趕緊要到醫院來。

我們建議月經幹淨5-7天以後進行自檢,因為經期會有一些幹擾的因素。再次強調,自檢不能代替其他篩查手段,一定要記住。

對于正常人群來說,建議至少40歲開始每年要做乳腺彩超,如果醫生建議需要做钼靶,也需要去做。

超聲和钼靶,對于緻密性乳腺來說,就是黃金搭檔。在國外推崇钼靶,那是因為歐美人群乳房脂肪多,腺體沒有那麼緻密,是以更需要钼靶檢測。而對于亞洲女性,超聲和钼靶就是像黑貓白貓,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

我前面也提到了有一些高危人群,比如說有家族史的,可以把篩查要提前到20歲,而且半年就要需要去做超聲檢查,钼靶則推薦一年做一次。如果做了B超和钼靶,有診斷上不明确的時候,可以再去做一個乳腺增強核磁。

發病率第一的癌症,有哪些風險因素?

圖檔來自于網絡

鳳梨:對于乳腺癌篩查,惡性良性腫瘤标記物有用嗎?

羅主任:乳腺癌篩查暫時主要是靠影像學檢查,但是對于已經确診患者,我們會關注CEA、CA153這些标記物,作為一個間接判斷病情的手段,但不會單純因為名額變化就去更改方案,還是要結合影像學檢查來綜合判斷。

鳳梨:在臨床上,你會建議什麼樣的人去做基因檢測,一般怎麼測?

羅主任:我相信大家之是以關注BRCA,更多來自于朱莉,但是其實并不是所有的健康人群都要去做基因檢測,如果你家裡邊有人得了乳腺癌或卵巢癌,那麼建議患病的人先去做。如果明确了家族中帶有BRCA1、BRCA2這樣的緻病變異,還沒有患病的家族成員才應該要去進行一些遺傳咨詢。

在臨床工作中有相應的指南,比如小于40歲患乳腺癌的女性、得了乳腺癌的男性,就需要去測一下。

還有三陰性的乳腺癌、HER2激素受體陽性、第二原發乳腺癌以及近親有乳腺癌、前列腺癌病史的患者我們更推薦進行檢測,因為可能會跟用藥相聯系。

目前檢測手段比較多,華西醫院是抽血檢測,可能不僅測BRCA1、BRCA2,可能還會測其他與乳腺癌風險相關的基因,總共21個。

跟用藥相聯系的時候,主要還是針對BRCA1、BRCA2有PARP抑制劑類的藥物選擇,但不是說帶了這個基因,就必須得去用這個藥。因為這些藥的相應的臨床研究的入組患者是有要求的,好多時候選的是一些高危的淋巴結轉移非常多的,又或者是非常晚期的病人才是這樣。

鳳梨:平時女性應該如何關注乳房健康?

羅主任:乳房是伴随女性終身的,我們很多時候确實要對它多關注。但不是說花大價錢就是關注上了,還是需要到正規的醫療機構做篩查,如果确實沒有什麼問題,也别瞎折騰。隻需要你每三個月或者每半年到醫院來做個彩超就夠了。

關于乳腺增生想提醒大家一點,有患者說乳房痛,特别是跟月經相關的這種疼痛,覺得非常焦慮,大可不必,這是一個增生的生理過程,不用怕。

我們最怕的是這一類患者:能吃能睡,啥事都沒有,就是乳房上長了一個包塊,很硬,也沒管,慢慢就長得越來越大了。大部分乳腺癌最早的表現就是乳房的無痛型包塊。

我有一個老年患者,她乳房包塊太大了,已經形成了破潰,她就自己在家裡換換藥。

有一天終于來了門診,我就問是什麼驅使你今天坐到我這裡的,這位老人家說的是因為最近小孫子不願意跟她親近了,嫌她身上有味道。

這讓人很感慨,老年人為了孫子才願意走出這一步,實際上如果更早的走出這一步,她完全可以更好的頤養天年,更好的享受天倫之樂。

鳳梨:如果母親患癌,女兒應該在什麼年齡做基因檢測?

羅主任:通常在成年以後,具體建議可以去進行遺傳咨詢。

關注羅主任團隊公衆号“乳言”

了解更多乳腺健康

*由于篇幅所限,隻精選了部分問答。本文旨在科普癌症背後的科學,不是藥物宣傳資料,更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疾病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_________

上期文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