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趙孟頫《趵突泉詩》全卷,衆多高僧題跋也很精彩

趵突泉在濟南舊城西門外,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趙孟頫出任濟南路總管,常遊憩于此地,為官三年,與濟南結緣深厚,情彌缱绻。

《趵突泉詩》作于元成宗元貞元年(1295)十二月,時趙孟頫辭官傳回故裡吳興,為老家濟南的周密(公瑾)所書,是存世趙書中墨跡楷書罕見大字佳作。同時還作有一幅名世的《鵲華秋色圖》,皆描摹濟南名勝。

趙孟頫《趵突泉詩》卷,紙本,33.1cm×83.3cm,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趵突泉泺水發源天下無,平地湧出白玉壺。

谷虛久恐元氣洩,歲旱不愁東海枯,

雲霧潤蒸華不注,波瀾聲震大明湖。

時來泉上濯塵土,冰雪滿懷清興孤。款識:右二題皆濟南近郭佳處,公瑾家故齊也,遂為書此。孟頫。钤印:趙氏元朱文印五枚“趙”“大雅”“趙氏子印”“松雪齋”“趙氏書印”)

趙孟頫(1254.10.20—1322.7.30),字子昂,号松雪道人,為宋宗室,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博學多聞,書畫絕倫,旁通佛、老之旨”。宋亡,入仕元,累官至翰林學士承旨,追封魏國公,谥文敏。

這首詩是為周密所書,原為兩首描寫濟南名勝的詩,前卷已佚。周密(1232—約1298,1304之前)字公謹,号草窗,又号霄齋、蘋洲、蕭齋,晚年号四水潛夫、弁陽老人、弁陽嘯翁、華不注山人。祖籍濟南,先人因随高宗南渡,流寓吳興。南宋末年詞人、文學家,曾任義烏令等職。

卷後五位題跋者,皆為當時高僧,詩書俱佳。

第一位題跋的高僧:靈隐蒲庵

曆下靈泉絕世無,白河倒影浸冰壺。三春渾作桃花漲,六月潛回草樹枯。元氣空濛蒸海岱,大聲震蕩接江湖。拟從天上尋源去,振筞東觀碣石孤。右次趵突泉詩韻 靈隐蒲庵(钤印“沙門來複”、“見心”、“蒲庵寐語”)

釋來複(1319—1391)字見心,号蒲庵、竺昙叟。元末明初臨濟宗名僧,曾受明太祖朱元璋及諸藩王尊信,并賜金襕袈裟,封為僧官,榮寵一時。來複也是著名詩僧和書僧,《書史會要》和《續書史會要》均有傳,其書法師宗趙孟俯,書畫題跋詩詞甚多。有詩集《澹遊集》(抄本)和《蒲庵集》傳世。

曆下靈泉絕世無,白河倒影浸冰壺。三春渾作桃華漲,六月潛回草樹

枯。元氣空濛蒸海岱,大聲震蕩接江湖。拟從天上尋源去,振策東觀

趙孟頫《趵突泉詩》全卷,衆多高僧題跋也很精彩

碣石孤。右次韻趵突泉詩韻。靈隐蒲庵。

第二位題跋的高僧:弘道

魏國風流一代賢,才華如錦筆如椽。為官昔在濟南郡,出郭曾題趵突泉。鹄峙鸾停文力健,龍蟠鳳翥墨花鮮。玉堂學士今何有,開卷令人獨怆然。吳沙門弘道(钤印 “口竺隐”、“存翁”“白雲堂書印”)

弘道(1315-1392),字竺隐,别号存翁,姑蘇(今江蘇蘇州)吳江澄源裡人,俗姓沈。洪武初住杭州慈感寺,兼領杭郡都綱,後轉僧錄司左善世。

僧侶官職:元朝抑道揚佛,入明,太祖鑒于元末佛教流弊,設定諸多僧寺管理條例,“又為處理僧侶寺院(道教亦然)計,詳定僧官之制;設僧道衙門,置僧錄司、道錄司,各任其宮;品秩甚高,待遇優渥。” 僧錄司,掌天下僧教事,設立左善世、右善世(正六品);左闡教、右闡教(從六品);左講經、右講經(正八品)、 左覺義、 右覺義(從八品)。(蔣維喬《中國佛教史》)

第三位題跋的高僧:守仁

玉堂文采古今無,曆下亭前洦一壺。彈詈欲同丘嶽重,墨痕不逐水泉枯。谪仙壯氣橫青海,賀老清風滿鑒湖。春日題詩重怅望,濟南山遠白雲孤。右追詠松雪道人趵突泉詩一首 長幹沙門守仁書時洪武己巳春三月十日也(钤印“僧守仁印”、“一初”)

守仁,字一初,号夢覺,一曰夢觀,俗姓聞,浙江富陽人,嘗受教于楊維桢。元末明初高僧,曾住富陽永安山妙智寺。題跋中落款“長幹”,起首有“長幹”钤印一枚,應為“長幹寺”之謂。洪武十五年(1382年)征授僧錄司左講經,後升右善世。著有《夢觀集》六卷,已佚不存,惟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内閣文庫藏有舊抄本一部。

第四位題跋的高僧:清濬

松雪老人詞翰妙絕天下,當元初至元大德間,館閣諸公皆推尊之。下至闾巷小兒,莫不知其姓名。非其德行之重、材學之美有以震耀乎?當時能若爾乎?或謂元朝士大夫字畫聲詩一變,夫故宋餘習蓋之公始,信然。今觀其所書趵突泉詩,令人歎賞不已。甯上人得此,其善保之。洪武己巳春三月 天台沙門清濬識。(钤印“釋清睿印”、“釋此淵氏”)

清濬(1328年元泰定五年—1392年明洪武二十五年5月30日入滅),字此淵,别号随庵,浙江台州路黃岩縣(今浙江省黃岩縣)人,父親李益,母應氏。清濬“幼學鄉校,穎悟特異,然不甘處俗,年十三依妙明出家”,次年受具。1371年,元滅後,明太祖在首都的蔣山(今鐘山)親設普度大會,召全國“有道沙門十人”,清濬即居其一。洪武十九年(1368),清濬受命任靈谷寺住持,明太祖親制《山居詩十二首賜靈谷寺左覺義清濬》。

趙孟頫《趵突泉詩》全卷,衆多高僧題跋也很精彩

第五位題跋的高僧:如蘭

趵突奔泉世所無,曆城佳處似蓬壺。源頭但欠千波湧,海眼何曾一日枯。平地風雷藏尺澤,滿天星鬥落澄湖。濟南名士多如雨,翰苑題詩興不孤。富春如蘭(钤印“支離叟印”、“古春”、“涵翠堂印”)

富春如蘭,釋如蘭,元末明初高僧,字古春,号支離,俗姓陳,富陽人。少時受教于“元末三高士”之一楊維桢,與守仁(字一初)同門。著有《支離集》。洪武丙子(1396年),應高僧召,後住持杭州天竺寺。浙江省杭州市天竺山有著名三寺(上天竺寺、中天竺寺、下天竺寺),千古名刹,時稱“天竺三寺”。

《趵突泉詩卷》題跋時間為“洪武己巳”,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此距趙孟頫寫作時已近百年,第一位獲贈人周密去世也已近九十年,朝代都更換了。當時獲得此佳作的是“甯上人”,上人,舊時對精通佛學,德行高尚的僧人的尊稱。則當是一位名号為“甯”的高僧了。

楊維桢所著《東維子文集》(會稽錢厓楊維桢亷夫著,(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書畫家),卷之十“送蘭、仁二上人歸三竺序”中的“蘭、仁”即題跋中的“守仁”、“如蘭”,有“餘在富春時,得山中兩生:曰蘭、曰仁,天質機颕,皆有用世才。授之以春秋、經史學,兵興潛于釋”之述,而此墨寶流寓佛門,得以保全,複因潛于釋乎?

—版權聲明—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為傳播而發,若侵權請聯系背景删除

文中觀點不代表本号立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