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閃耀着人性光輝的宋太祖趙匡胤

作者:佩辰的麥芒

在宋朝的皇宮裡,宋太祖趙匡胤給子孫留下遺訓,镌刻于鐵牌上,宋朝曆任皇帝即位,都要拜讀這份遺訓。遺訓至為機密,除宮中特定人員之外,甚至連宰相都不會知道它的内容。後來金滅北宋,占領宮城,才發現遺訓的存在。内容如下:

1.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于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

2.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

3.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是不是與有些朝代動不動就“斬草除根,永絕後患”、“掘地三尺,夷滅九族”、“剝皮萱草、以儆效尤”有着極大反差。宋朝的皇帝基本上都遵守了誓碑遺訓,柴家子孫與宋共存亡,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成為宋朝曆代皇帝共識。是以有了璀璨的宋代文化及能上能下,能貶能回的官員任用。宋太祖寬仁大度,虛懷若谷,勤政愛民,崇尚節儉,以身作則。它溫厚的氣質,表現在整個宋朝政治上。

閃耀着人性光輝的宋太祖趙匡胤

在對待開國功臣的問題上,宋太祖“杯酒釋兵權”;漢高祖“狡兔死,走狗烹”;明太祖“金杯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屠刀下的韓信、李善長;夾起尾巴,自毀名節的蕭何、劉基。這樣的曆史怎麼讀,都有一股血腥味。與之相比的石守信、趙普是不是更有理由相信,世界還是美好的。

宋太祖器量寬宏,不以殺戮服人。有一次與群臣宴飲,翰林學士王著,早先是後周世宗柴榮信任的大臣,喝醉了酒,思念故主,當衆喧嘩起來。群臣驚恐,都為他捏一把汗。宋太祖趙匡胤卻不怪罪,命人将他扶出去休息。王著不肯出去,掩在屏風後面放聲大哭。第二天,有人參劾王著攪鬧宴會,追念周世宗,理應嚴懲。宋太祖卻說:“他喝醉了,世宗在時,我和他同朝為臣,熟悉他的脾氣。他一個書生,哭哭故主,也不會出什麼大問題。”

閃耀着人性光輝的宋太祖趙匡胤

對于一位皇帝,尤其是開國皇帝,功業是繞不開的話題。宋太祖占領荊湖,攻滅後蜀,平定江南,結束唐末以來戰亂頻仍,王朝更疊的局面;加強中央集權,完善科舉考試,興修水利,輕徭薄賦,任用賢良,厚祿養廉等一系列重大舉措,徹底扭轉了唐末以來武将專權的黑暗局面,使宋代的經濟文化空前繁榮。

宋太祖一生最大的貢獻和成就在于重新恢複了華夏地區的統一,結束了自唐末五代以來長達近幾十年的藩鎮割據混戰局面。飽經戰火之苦的群眾終于有了一個和平安甯的生産生活環境,為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文化的繁榮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作為唐末五代十國混戰局面的終結者和大宋王朝的開拓者,趙匡宋太祖胤是中國曆史上一個承前啟後的重要人物。

此外,太祖皇帝對中國武學還有極大貢獻,“太祖長拳”,“太祖盤龍棍”,至今都為國術屆所推崇!

閃耀着人性光輝的宋太祖趙匡胤

關于繼承者,宋太祖趙匡胤崩,太宗趙光義即位。曆史上有“金匮之盟”和“斧聲燭影”的說法,至今未有定論。但我更願意相信,是太祖皇帝自己的意願。有一說詩描寫紛亂的五代時期:“朱李石劉郭,梁唐晉漢周,都來十五帝,撥亂五十秋”。幾十年間,多個朝代更疊,無一不是老皇帝去世,新皇帝或年幼,或能力不足,而朝中武将手握兵權,無法掌控,造成身死國滅,國家動亂。宋太祖50歲去世,面對這樣的局面,是應該傳位給年富力強,久經曆練,韬略出衆的弟弟,還是年輕不經世事的兒子才更能保證大宋王朝的千秋萬代。個人認為太宗的即位是太祖以超凡的眼光對時局分析的結果。

閃耀着人性光輝的宋太祖趙匡胤

曆史的評價:

範仲淹:“祖宗以來,未嘗輕殺一臣下,此盛德之事。”

蘇轼:“...及我太祖皇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殺人者緻之,其餘殺人愈多,而天下愈亂。”

程頤:“太祖之有天下,救五代之亂,不戮一人,自古無之,非漢、唐可比,固知趙氏之祀安于泰山。”

劉安世:“太祖用心,堯舜之心也。”

朱元璋:“惟宋太祖皇帝順天應人,統一海宇,祚延三百,天下文明。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

王夫之:“太祖勒石,鎖置殿中,使嗣君即位,入而跪讀。其戒有三:一、保全柴氏子孫;二、不殺士大夫;三、不加農田之賦。嗚呼!若此三者,不謂之盛德也不能。”

趙翼:“宋太祖以忠厚開國,未嘗戮一大将,然正當興王之運,所至成功,固無事誅殺。”

呂思勉:“宋太祖的才略,亦和周世宗不相上下,或者還要穩健些。”

閃耀着人性光輝的宋太祖趙匡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