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7歲考入國戲,25歲獲紅梅金獎,鄭潇梅派精神的傳承者

作者:聽戲APP

中國平劇劃分了不同的流派,其中梅尚程荀四大派别中,梅派以獨到的藝術成就、優雅的唱腔,各具特色的演繹……收獲了很多人的喜愛,梅派精神的傳承也離不開一代代的傳承者。鄭潇,便是其中一位與時代接軌的梅派精神傳承者。

17歲考入國戲,25歲獲紅梅金獎,鄭潇梅派精神的傳承者

梅派傳承者 鄭潇 ·《鳳還巢》劇照

17歲考入國戲,25歲獲紅梅金獎,鄭潇梅派精神的傳承者

陰錯陽差:開啟戲曲人生

“梅派”藝術初結緣

鄭潇出生于一個藝術家庭,父親是山東省平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工老生行當,她也是受父親的影響和耳濡目染喜歡上了平劇藝術。但是學平劇是個苦差事,父親最初并不想讓她也受這苦,而是讓她從國小習鋼琴和聲樂。可後來,因為搬家轉學的緣故,鄭潇還是陰差陽錯地進入戲校學習,開始了自己的戲曲人生。

在校期間,鄭潇得到了王梅、張春秋二位梅派教育家的悉心傳授,由王梅老師教了《穆柯寨》《思凡》等劇。王梅老師的名字裡有一個“梅”字,也許是冥冥之中的緣分,讓鄭潇與“梅派”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

2004年,鄭潇以優異成績考入了中國戲曲學院表演系,受教于梅蘭芳大師的弟子、梅派教育家王志怡老師;2007年,鄭潇作為國戲重點培養學生,排演了現代平劇《紅色娘子軍》中的吳清華,并得到平劇表演藝術家杜近芳老師的親自指導。

17歲考入國戲,25歲獲紅梅金獎,鄭潇梅派精神的傳承者
17歲考入國戲,25歲獲紅梅金獎,鄭潇梅派精神的傳承者
17歲考入國戲,25歲獲紅梅金獎,鄭潇梅派精神的傳承者

23歲拜梅葆玖先生門下

梅派唱腔:中正雅緻,圓融深遠

很多人眼裡,鄭潇是幸運的,但她的努力和執着,卻很少被看到。在國戲畢業後,鄭潇以第一的成績進入北京平劇院青年團工作,自此也開啟了家、機關、劇場三點一線的生活。2010年,她拜入著名平劇表演藝術家梅葆玖先生的門下,成為他的入室弟子。在梅葆玖先生的教導和熏陶下,鄭潇對梅派唱腔的應用與表演形式有了進一步的認知。

梅派的唱腔中正雅緻,圓融深遠。從外在看來,是一個很端莊娴雅的戲曲流派,内在卻有着中國古典藝術的顯現。中國古代講究天圓地方與規矩,這種中正不偏的特性使得梅派唱腔更加的符合中國人的審美,恰到好處而不顯做作。

除中正之外,梅派唱腔還十分的“圓”,中正是它的表演形式,而圓正是它的唱腔特色,梅派唱腔講究的便是一個“珠圓玉潤”,與梅蘭芳先生合作了數年的著名琴師徐蘭沅先生就有這樣的一句口訣:

“行腔不做作,寸勁适當足;音節要相連,不叫闆捆住。少用棱角式,重要在滿足;非真也非虛,似有也似無。明緩暗偷氣,内中皆有骨;脫盡摩仿處,現出真面目”。

這句口訣也正說明了梅派唱腔的“圓”的特點:深遠而非流于俗表。

17歲考入國戲,25歲獲紅梅金獎,鄭潇梅派精神的傳承者
17歲考入國戲,25歲獲紅梅金獎,鄭潇梅派精神的傳承者
17歲考入國戲,25歲獲紅梅金獎,鄭潇梅派精神的傳承者

25歲榮獲紅梅大賽金獎

鄭潇:沒有小角色,隻有小演員

“我每年的演出都有100多場,除了演出,就是排戲,一旦有休息時間,就找老師學戲。”

經過幾年的鍛煉,鄭潇音色圓潤優美,唱腔韻味醇厚,表演細膩傳神。剛滿25歲就已小有成就,榮獲全國戲曲演員紅梅大賽金獎,并在全國優秀青年演員折子戲展演上,斬獲優秀表演獎的最高殊榮。

如今,已成為青年平劇演員中佼佼者的鄭潇,身上并沒有滋長傲氣:

“戲班裡有句話,沒有小角色,隻有小演員。哪怕這個角色隻有一句話,哪怕一句話都沒有,隻是一個龍套,我都願意去演,并且把它演好。能夠上舞台,不僅可以練習化妝、扮戲;在給别的演員配戲的時候,我可以從側面看到她是怎麼表演的,近距離地觀察她是如何處理一些表演細節的;經常上台的人,就跟一年不上一回台的人不一樣,這些演出對于我來說,都是學習的機會。”

不怕吃苦、謙遜努力。這樣的梅派精神一直以來都貫徹在鄭潇的戲曲學習和角色演繹中,在她的作品中我們也能看到一個個經典人物角色:《龍鳳呈祥》《貴妃醉酒》《玉堂春》《斷橋》《鳳還巢》等。

近年來,鄭潇積極探究新的唱腔融合,演繹了《神女劈觀》《歌唱祖國》等京唱曲目爆紅網絡,擴大了梅派唱腔在全球範圍内的影響力。

曆史因銘記而永恒,精神因傳承而不滅。未來希望能有越來越多如鄭潇一樣的年輕藝術家們加入傳承隊列,為戲曲插上科技的翅膀,讓中國國粹留住原汁原味的同時,煥發新的活力與生機。

鄭潇經典梅派劇目

《花園贈金·彩樓配》

登入聽戲APP

歡迎收聽

17歲考入國戲,25歲獲紅梅金獎,鄭潇梅派精神的傳承者

鄭潇簡介

17歲考入國戲,25歲獲紅梅金獎,鄭潇梅派精神的傳承者

國家一級演員,平劇梅派傳人,北京平劇院青年團青衣演員,著名平劇表演藝術家梅葆玖先生入室弟子,中國戲曲學院第六屆優秀青年平劇演員研究所學生班研究所學生,2019年舉辦“潇聲詠梅”個人平劇專場演出,2017年出版發行個人專輯《梅派傳人鄭潇——玉堂春》。

【先後師承】

王梅、張春秋、艾美君、張晶、蔡英蓮、王志怡、梅葆玖、姜鳳山、薛亞萍、閻桂祥、沈健瑾、馬小曼、李玉芙等名家。2012年被北京平劇院确定為“青年領軍”。曾赴美國、俄羅斯、奧地利、捷克、匈牙利等國家交流演出。

【擅演劇目】

《鳳還巢》《玉堂春》《大·探·二》《貴妃醉酒》《秦香蓮》《四郎探母》《生死恨》《太真外傳》《紅鬃烈馬》《沙家浜》等。新編劇目:《郭琇洗堂》《屈原》《南海子》《大宅門》;小劇場平劇《馬前潑水》《昭王渡》;清宮升平署連台本戲《昭代箫韶》。跨界代表作:《列傳》《赤伶》《琵琶行》《牆頭馬上》《水調歌頭》等。

【榮獲獎項】

文化部全國優秀青年演員折子戲展演金獎;CCTV全國青年平劇演員電視大賽銀獎;中國戲劇家協會全國戲曲紅梅大賽金紅梅獎;京津冀青年平劇人才展演“最佳青年演員呈現獎”。

文章來源 || 聽戲APP&網絡

圖檔來源 || 微網誌@鄭潇-平劇

版權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系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系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