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難怪孩子比同齡人懦弱膽怯,原來是在家庭教育中拉開差距的

文丨暄暄老師

8年來緻力于繪本英語教學,隻為讓孩子愛上學習。

人生的哲理不必講給孩子聽,當你給他們念故事的時候,這些道理就會内化為他們的生命。

今天我們來一起分享《玩具船去航行》。

本書作者:蘭德爾·德·塞弗。這本書的創作靈感來自于一艘她和女兒共同制作的玩具船,本書講述了成長、曆練、愛的束縛與自由等主題。

接下來,我們一同來分享。

難怪孩子比同齡人懦弱膽怯,原來是在家庭教育中拉開差距的

要遠航,先勝過風浪

從前,有一艘小帆船,它是一個小男孩用罐頭瓶、軟木塞、鉛筆和白布做成的。男孩用一根繩子拴着小船。當男孩帶着小帆船在湖邊玩的時候,小帆船看着遠處航行的大船,也想像它們那樣航行。

一天,正當小男孩和他的帆船在湖邊玩的時候,大浪把小帆船卷向了湖的深水區。

難怪孩子比同齡人懦弱膽怯,原來是在家庭教育中拉開差距的

風暴來得非常突然,卻又正是時候。小帆船那投向遠方的目光正是它成長的渴望,浴缸已經無法滿足它探索的欲望。如果沒有這場風暴,小帆船可能還一直在那條繩子的保護下羨慕來往的大船。

然而在小帆船來到深水區之前,它不知道,它所向往的遠方,既不是露天的浴缸,也不是更新版的湖邊,與更寬廣的空間相伴的,除了更多的自由,還有更大的困難和危險。那根牽着它的繩子是束縛,也是保護。

可惜,小男孩沒有那麼長的繩子,能夠陪伴小帆船到達深水區,再把它從暴風雨的湖面拉回來。想要像大船那樣自由航行,必須也要像大船們那樣能夠自己面對一切。

風暴從來不等待你足夠強大了才來。在突然來到的風暴中,你要麼勝出、成長,要麼失敗、出局。

湖面上那些來來往往的大船都有它們各自不同的目的地,它們不是來幫助小帆船的,也更加不喜歡它擋在它們的道上,是以它們大聲朝它囔囔“走開”,毫無憐憫地激起巨浪把小帆船推開。

難怪孩子比同齡人懦弱膽怯,原來是在家庭教育中拉開差距的

夜晚,在波濤洶湧的湖面上,小帆船的船身進了水,幾乎要沉下去。它開始想念小男孩,它孤單又戰兢地熬過了一夜。

我們說不清,在成長的道路上會經曆多少痛苦,又有多少的痛苦是必須我們獨自去面對的。很多時候,能讓我們度過難關的就是不懈的堅持。在堅持中,我們潛力才得以被激發出來。

雖然小帆船隻是一個罐頭瓶、一個軟木塞、一枝鉛筆和幾片白布做成的,這些材料和那遠航的巨輪相比簡直就是微不足道的,但這并不意味着它沒有在風暴中堅持下來的可能。隻要這些材料還緊緊地結合在一起,隻要罐頭瓶還浮在水面,堅持到風平浪靜,這些微不足道的材料就創造了奇迹。或許那原本就不是奇迹,那原本就是小帆船可以做到的,那是它在浴缸裡所無法知道的,如果它沒有勝過這次風暴,誰又會知道它能遠航呢?

卡耐基曾說:“人在身處逆境時,适應環境的能力實在驚人。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戰勝不幸,因為人有着驚人的潛力,隻要立志發揮它,就一定能渡過難關。”

無法渡過的難關,就是你成長的上限,要遠航,先勝過風浪。

堅持到底的力量,究竟來自于哪裡

維吾爾族有句諺語說:“家裡暖和就不怕外面冰天雪地。”

每一個未堅持到最後就放棄自己的孩子,背後都隐藏着無數次探索的受挫、不被了解、不被接納、被以簡單粗暴的養育方式對待。能夠讓人熬過痛苦的力量從來不是來自另一個痛苦,而是堅信這痛苦終将結束的信念,是為了世上最愛自己的人而好好活下去的決心,知道世上有一個地方,永遠為自己保持着暖心的溫度,永遠存留着能照亮黑暗的光,是鼓勵自己勇敢遠航,又等待自己平安返航的港灣。

就算被全世界輕看,也确信世上有人視自己為珍寶,永遠不會丢棄自己。這份來自于家的溫暖,能支撐一個人在巨大的壓力之下一直堅持下去,直到命運轉機的時刻。

對小男孩的思念,讓小帆船一直堅持到風暴過去,天亮後,它遇到了一艘好心的漁船,幫助它調整了方向,它的風帆正好被風鼓起,帶着它朝着家的方向航行。這次航行,不是在浴缸裡,也不是被男孩牽着繩子在湖邊“遛船”,那是小帆船一直向往的,在深水的湖面,像一艘真正的帆船那樣鼓起風帆的航行。

難怪孩子比同齡人懦弱膽怯,原來是在家庭教育中拉開差距的

父母的責任,是讓孩子有勇氣面對挫折,有能力勝過困難。就像那根保護小帆船的繩子無法長到足以把小帆船從湖心拉回岸邊一樣,隻有教會孩子自己保護自己,才是能夠陪伴他一生的保護。一個内心強大的孩子,才有底氣不向困難低頭,才有能量堅持到最後。

我們無法陪伴孩子一生,但我們的愛可以。被愛滋養長大的孩子,會有更大的信心和勇氣面對挑戰,也不會輕易被挫折打敗。

了解自己的孩子,才是拿捏自由尺度的關鍵

遠航歸來的小帆船又和小男孩在一起了。這時候的男孩已經不是那個未經世的小孩,他知道帆船的夢想,他也知道什麼時候可以放開手中的繩子,讓帆船稍微漂遠一點。

難怪孩子比同齡人懦弱膽怯,原來是在家庭教育中拉開差距的

有一種幸福,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雖然男孩最初是為了讓自己有一個玩伴才制作了小帆船,但當他親眼目睹小帆船乘風返航的時候,他才明白,和自己在一起時,小帆船快樂;而遠航,讓小帆船幸福。

孩子是屬于父母的,可孩子的未來隻屬于孩子自己。能夠自己把握自己的未來,是幸福的最高境界;能放手成就孩子的幸福,是愛的最高境界。

此時的帆船,已不是那個對航行一無所知的莽撞小玩具,它已學會了使用風帆控制自己的方向,它也知道自己的裝備級别适合走多遠,即使男孩放開手中的繩子,它也總會在航行之後再回來。

世上沒有天生完美的父母,養育孩子的過程,也是父母和孩子一同學習和成長的過程。管教與自由的尺度要如何控制,沒有人天生就能掌握得好。自由的邊界在哪裡,管教到底該多嚴,如果父母了解自己的孩子,那就會做到比較準确的拿捏。

溺愛和無條件的愛手裡都有一根繩子。溺愛對于孩子的本身缺少正确的了解,以至于從不調整繩子的長度,也永遠不放手。溺愛的本質是剝奪和貶低。

而無條件的愛會正視孩子渴慕自由這一事實,随着孩子的成長逐漸放長繩子,直到最後完全放手。無條件的愛的本質是接納、陪伴、鼓勵。

溺愛的本意是想要愛孩子,可惜他們不懂孩子。他們不忍心讓孩子承受克制欲望的苦,照着孩子的願望清單全部滿足。孩子的願望沒有一樣是靠自己的努力實作的,孩子的成長體驗被剝奪,即使所有欲望被滿足也無法真正快樂,他以為再滿足下一個欲望就能快樂。

但是可惜,人就是這樣一種生命的存在,不勞而獲的快樂總是無法長久持續,尋找快樂的本能讓欲望一直膨脹,當有一天他的欲望你無法滿足時,仇恨就産生了。不忍心讓孩子承擔與年齡相比對的責任,以至于孩子永遠無法離開父母,成為啃老的巨嬰。

要知道手中繩子合适的長度,首先要了解孩子。那根拴住小帆船的繩子看似限制了它的自由,但那卻是與它能力相比對的長度。

雖然成長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有時會有挫折,有時會有危險,有時還必須獨自去面對困境,但是這些都不能阻止一顆渴望成長的心。

如果該全程陪伴的時光你已經陪伴了,如果該鼓勵探索的時候你已經鼓勵了,如果你視線之内的小危險你已經陪他一同經曆過了,能一起走的路已經走到盡頭了,那就偶爾放一放手,讓孩子自己去你視線可及稍遠的一點的地方。

當然,更大的自由意味着更大的危險,在你要決定該給孩子多少自由之前,你要知道孩子能有多自律。歸還自由的前提一定是父母對孩子的了解,放手,需要父母有勇氣,更需要有智慧。

要相信孩子有成長的潛力。他的人生你不可能從始至終陪伴到底,有些彎路是人生當中無法避開的,就像那突如其來的風暴。孩子不親自走,永遠得不到鍛煉,學不會經驗。人一生的智慧決絕不是在捷徑上白揀回來的。

正如張愛玲所說的:“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條路每一個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輕時候的彎路。不摔跟頭,不碰個頭破血流,怎能煉出剛勁鐵骨,又怎能辨清你要的方向。”

放手讓你的孩子去遠方,什麼時候可以放手,什麼時候有勇氣放手,隻有你才知道。

喜歡文章可以點贊、在看、轉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