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难怪孩子比同龄人懦弱胆怯,原来是在家庭教育中拉开差距的

文丨暄暄老师

8年来致力于绘本英语教学,只为让孩子爱上学习。

人生的哲理不必讲给孩子听,当你给他们念故事的时候,这些道理就会内化为他们的生命。

今天我们来一起分享《玩具船去航行》。

本书作者:兰德尔·德·塞弗。这本书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一艘她和女儿共同制作的玩具船,本书讲述了成长、历练、爱的束缚与自由等主题。

接下来,我们一同来分享。

难怪孩子比同龄人懦弱胆怯,原来是在家庭教育中拉开差距的

要远航,先胜过风浪

从前,有一艘小帆船,它是一个小男孩用罐头瓶、软木塞、铅笔和白布做成的。男孩用一根绳子拴着小船。当男孩带着小帆船在湖边玩的时候,小帆船看着远处航行的大船,也想像它们那样航行。

一天,正当小男孩和他的帆船在湖边玩的时候,大浪把小帆船卷向了湖的深水区。

难怪孩子比同龄人懦弱胆怯,原来是在家庭教育中拉开差距的

风暴来得非常突然,却又正是时候。小帆船那投向远方的目光正是它成长的渴望,浴缸已经无法满足它探索的欲望。如果没有这场风暴,小帆船可能还一直在那条绳子的保护下羡慕来往的大船。

然而在小帆船来到深水区之前,它不知道,它所向往的远方,既不是露天的浴缸,也不是升级版的湖边,与更宽广的空间相伴的,除了更多的自由,还有更大的困难和危险。那根牵着它的绳子是束缚,也是保护。

可惜,小男孩没有那么长的绳子,能够陪伴小帆船到达深水区,再把它从暴风雨的湖面拉回来。想要像大船那样自由航行,必须也要像大船们那样能够自己面对一切。

风暴从来不等待你足够强大了才来。在突然来到的风暴中,你要么胜出、成长,要么失败、出局。

湖面上那些来来往往的大船都有它们各自不同的目的地,它们不是来帮助小帆船的,也更加不喜欢它挡在它们的道上,所以它们大声朝它囔囔“走开”,毫无怜悯地激起巨浪把小帆船推开。

难怪孩子比同龄人懦弱胆怯,原来是在家庭教育中拉开差距的

夜晚,在波涛汹涌的湖面上,小帆船的船身进了水,几乎要沉下去。它开始想念小男孩,它孤单又战兢地熬过了一夜。

我们说不清,在成长的道路上会经历多少痛苦,又有多少的痛苦是必须我们独自去面对的。很多时候,能让我们度过难关的就是不懈的坚持。在坚持中,我们潜力才得以被激发出来。

虽然小帆船只是一个罐头瓶、一个软木塞、一枝铅笔和几片白布做成的,这些材料和那远航的巨轮相比简直就是微不足道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在风暴中坚持下来的可能。只要这些材料还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只要罐头瓶还浮在水面,坚持到风平浪静,这些微不足道的材料就创造了奇迹。或许那原本就不是奇迹,那原本就是小帆船可以做到的,那是它在浴缸里所无法知道的,如果它没有胜过这次风暴,谁又会知道它能远航呢?

卡耐基曾说:“人在身处逆境时,适应环境的能力实在惊人。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战胜不幸,因为人有着惊人的潜力,只要立志发挥它,就一定能渡过难关。”

无法渡过的难关,就是你成长的上限,要远航,先胜过风浪。

坚持到底的力量,究竟来自于哪里

维吾尔族有句谚语说:“家里暖和就不怕外面冰天雪地。”

每一个未坚持到最后就放弃自己的孩子,背后都隐藏着无数次探索的受挫、不被理解、不被接纳、被以简单粗暴的养育方式对待。能够让人熬过痛苦的力量从来不是来自另一个痛苦,而是坚信这痛苦终将结束的信念,是为了世上最爱自己的人而好好活下去的决心,知道世上有一个地方,永远为自己保持着暖心的温度,永远存留着能照亮黑暗的光,是鼓励自己勇敢远航,又等待自己平安返航的港湾。

就算被全世界轻看,也确信世上有人视自己为珍宝,永远不会丢弃自己。这份来自于家的温暖,能支撑一个人在巨大的压力之下一直坚持下去,直到命运转机的时刻。

对小男孩的思念,让小帆船一直坚持到风暴过去,天亮后,它遇到了一艘好心的渔船,帮助它调整了方向,它的风帆正好被风鼓起,带着它朝着家的方向航行。这次航行,不是在浴缸里,也不是被男孩牵着绳子在湖边“遛船”,那是小帆船一直向往的,在深水的湖面,像一艘真正的帆船那样鼓起风帆的航行。

难怪孩子比同龄人懦弱胆怯,原来是在家庭教育中拉开差距的

父母的责任,是让孩子有勇气面对挫折,有能力胜过困难。就像那根保护小帆船的绳子无法长到足以把小帆船从湖心拉回岸边一样,只有教会孩子自己保护自己,才是能够陪伴他一生的保护。一个内心强大的孩子,才有底气不向困难低头,才有能量坚持到最后。

我们无法陪伴孩子一生,但我们的爱可以。被爱滋养长大的孩子,会有更大的信心和勇气面对挑战,也不会轻易被挫折打败。

了解自己的孩子,才是拿捏自由尺度的关键

远航归来的小帆船又和小男孩在一起了。这时候的男孩已经不是那个未经世的小孩,他知道帆船的梦想,他也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放开手中的绳子,让帆船稍微漂远一点。

难怪孩子比同龄人懦弱胆怯,原来是在家庭教育中拉开差距的

有一种幸福,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虽然男孩最初是为了让自己有一个玩伴才制作了小帆船,但当他亲眼目睹小帆船乘风返航的时候,他才明白,和自己在一起时,小帆船快乐;而远航,让小帆船幸福。

孩子是属于父母的,可孩子的未来只属于孩子自己。能够自己把握自己的未来,是幸福的最高境界;能放手成就孩子的幸福,是爱的最高境界。

此时的帆船,已不是那个对航行一无所知的莽撞小玩具,它已学会了使用风帆控制自己的方向,它也知道自己的装备级别适合走多远,即使男孩放开手中的绳子,它也总会在航行之后再回来。

世上没有天生完美的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和孩子一同学习和成长的过程。管教与自由的尺度要如何控制,没有人天生就能掌握得好。自由的边界在哪里,管教到底该多严,如果父母了解自己的孩子,那就会做到比较准确的拿捏。

溺爱和无条件的爱手里都有一根绳子。溺爱对于孩子的本身缺少正确的了解,以至于从不调整绳子的长度,也永远不放手。溺爱的本质是剥夺和贬低。

而无条件的爱会正视孩子渴慕自由这一事实,随着孩子的成长逐渐放长绳子,直到最后完全放手。无条件的爱的本质是接纳、陪伴、鼓励。

溺爱的本意是想要爱孩子,可惜他们不懂孩子。他们不忍心让孩子承受克制欲望的苦,照着孩子的愿望清单全部满足。孩子的愿望没有一样是靠自己的努力实现的,孩子的成长体验被剥夺,即使所有欲望被满足也无法真正快乐,他以为再满足下一个欲望就能快乐。

但是可惜,人就是这样一种生命的存在,不劳而获的快乐总是无法长久持续,寻找快乐的本能让欲望一直膨胀,当有一天他的欲望你无法满足时,仇恨就产生了。不忍心让孩子承担与年龄相匹配的责任,以至于孩子永远无法离开父母,成为啃老的巨婴。

要知道手中绳子合适的长度,首先要了解孩子。那根拴住小帆船的绳子看似限制了它的自由,但那却是与它能力相匹配的长度。

虽然成长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会有挫折,有时会有危险,有时还必须独自去面对困境,但是这些都不能阻止一颗渴望成长的心。

如果该全程陪伴的时光你已经陪伴了,如果该鼓励探索的时候你已经鼓励了,如果你视线之内的小危险你已经陪他一同经历过了,能一起走的路已经走到尽头了,那就偶尔放一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你视线可及稍远的一点的地方。

当然,更大的自由意味着更大的危险,在你要决定该给孩子多少自由之前,你要知道孩子能有多自律。归还自由的前提一定是父母对孩子的了解,放手,需要父母有勇气,更需要有智慧。

要相信孩子有成长的潜力。他的人生你不可能从始至终陪伴到底,有些弯路是人生当中无法避开的,就像那突如其来的风暴。孩子不亲自走,永远得不到锻炼,学不会经验。人一生的智慧决绝不是在捷径上白拣回来的。

正如张爱玲所说的:“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一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刚劲铁骨,又怎能辨清你要的方向。”

放手让你的孩子去远方,什么时候可以放手,什么时候有勇气放手,只有你才知道。

喜欢文章可以点赞、在看、转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