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諾貝爾獎獲得者:生命是個“圓”,宇宙一直在“循環往複”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當你仰望星空的時候是否好奇過宇宙之上都有什麼,宇宙浩瀚而神秘,人類從古至今始終都未曾放下過這份好奇心,隻不過這幾千年來的科技固然有着飛速的發展,可在探索宇宙這件事上,我們看到的仍隻是冰山一角。

當人們遇到困難的時候總覺得身上的壓力比天還要大,可你若從宏觀的角度來看,無論是人類,地球,太陽,還是銀河系,這些對于宇宙而言不過是滄海一粟。

宇宙生生不息,綿延不絕,它就像是一位神秘的女郎,其魅力總是令無數人折服。它也像是一位滄桑的老人,這一生經曆過的故事總是想讓人忍不住探索。

諾貝爾獎獲得者:生命是個“圓”,宇宙一直在“循環往複”

早在2020年,天文學家彭羅斯在宇宙的能量和循環這一領域中創造了突出成績,獲得了諾貝爾實體學獎,不僅如此,他的理論還讓無數人為之感動。

諾貝爾獎獲得者天文學家彭羅斯(Penrose)表示,人類的死亡隻是宇宙中的幻象,生命是永遠都不會終結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生命是個“圓”,宇宙一直在“循環往複”

從人類的視角來看,我們從出生到死亡将經曆一條不斷向前且不可逆的道路,這條路是線性的,并且彼此相距甚遠。然而在宇宙的視角中,時間隻不過是僞命題,起點就是終點,而終點也是起點。

宇宙大爆炸看似是宇宙的消亡,可在爆炸之後又會有一個新的宇宙誕生。

消亡的宇宙留下了許多殘存的能量,這些能量較為微薄,與正活着的宇宙能量相比實在是不值一提,不過它仍舊存在這件事倒是毋庸置疑。

宇宙不斷發展的基礎是能量與溫度的變化,由于宇宙中的物質會慢慢衰變成單純的能量,随着時間的慢慢推移,第2次宇宙大爆炸的必需能量積攢足夠以後,新的宇宙就出現了。

從前的人們并不清楚宇宙的源頭是什麼,直到科學家們發現這一切都來源于一場又一場的爆炸,這才明白人類的死亡也不過是一種幻想而已。

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有許多能量正在不停的循環着,也許你伸出手就能觸碰到它,隻不過這一切無從得知。

目前科學領域中最熱門的學科當屬量子力學,它之是以廣受人們的喜愛,主要是因為這門學科将科學和神學神奇的綁在了一起。

一個是唯物主義,一個是唯心主義,這二者怎能完美融合?

諾貝爾獎獲得者:生命是個“圓”,宇宙一直在“循環往複”

不妨來看一個簡單的例子,在人們的觀念中,長生不老隻是神話中的傳說,古代有那麼多的皇帝求仙問藥,想要尋得長生之法,可他們之中卻未曾有一個真正的成功過。

可是在量子力學的概念裡,一切物質都是永存的,當然也包括早已死亡的人類,隻不過這些人類存在的方式并不像我們一樣肉眼看得到,或是手也能觸摸得到,它就像是能量的結合體,所有的東西都被拆成了最小的機關,除了自身的能量以外,其他的一切都已經消亡。

這裡所提到的能量永存就類似于神學中的靈魂,唯心主義認為人的靈魂同樣是永存的。

量子力學還提出了一個概念,那就是人類所謂的死亡其實隻是肉體形态的消亡,粒子本身是沒有變化的,更沒有出現任何的減少,它隻是會變成另一個形态而已。

諾貝爾獎獲得者:生命是個“圓”,宇宙一直在“循環往複”

2015年科學家們集體驗證了這一事實,大家發現物質和能量确實可以一同存在。

身體代表着物質,而靈魂代表着能量,隻要靈魂還在,他便可以在另一個肉體上實作複活,就如同影視劇中所展現出來的畫面一樣。

這件事的原理類似于電腦磁片儲存機器,就算某些檔案被徹底删除了,依舊可以通過特殊的手段重新找回來。

德國實體學家漢斯提出人的大腦和電腦磁片極為相似,二者都可以存儲資訊,如果科技進步到可以複活人類的地步,那麼隻要把粒子化成光波,複活之後的人就會與從前一般無二,行為習慣完美繼承,就連感覺能力也不會更改。難怪許多人都表示科學的盡頭就是神學。

諾貝爾獎獲得者:生命是個“圓”,宇宙一直在“循環往複”

科學研究隻是一方面,作為普通人,大家還是應該活在當下,努力過好自己的每一天。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身體的消亡不代表靈魂的湮滅,唯有做事光明磊落,才能不負這一生。

不知道你們是如何看待死亡隻是幻象,生命不會終結這一觀點呢,如果有什麼想說的話,不妨在評論區下方共同探讨一下吧。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

編輯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