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經典詠流傳》用“中國式浪漫”展現“大美中華”

“詩,是輾轉千年的句句柔情;歌,是環繞華夏的聲聲心動。《經典詠流傳》用永不過期的心動,唱響連接配接不同時空的浪漫,真的是一檔‘絕美’的節目!”

4月3日晚,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文藝節目中心重點打造的《經典詠流傳·大美中華》在CCTV-1和CCTV-3開播,獲得觀衆廣泛好評,一位熱心網友寫下了上面的點評文字。

截至4月4日12:00,#張傑唱大美中華畫面感太強了#、#春晚憶江南舞台再次喚醒富春山居圖#、#胡彥斌為李白筆下的天門山寫歌#、#冬奧上的二十四節氣唱成歌有多浪漫#等近30個節目話題登上全網熱搜熱榜,《大美中華》《節氣歌》等曲目在音樂APP上評論數量迅速突破999+。

酣春四月,萬物蘇盛。當詩詞歌賦穿越山川湖海與我們再度相會,大家驚喜發現:新一季《經典詠流傳》除了繼續在“和詩以歌”中讓詩詞之美和音樂之美交融,更通過主題、呈現和技術的綜合更新,徐徐展開一幅養眼、潤心、怡神、奮志、鑄魂的“大美中華”錦繡畫卷。穿過那一曲曲溫暖的吟唱,我們能看到無比遼闊的祖國大地,更能領略源遠流長的曆史文明和自強不息的精神氣節。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康震在節目播後評價道:“《經典詠流傳》以和詩以歌的方式,歌詠經典,流傳經典,在這個過程中,它自身也成為經典,并将世代流傳,成為永恒的經典。”

主題溫潤人心

立足時代需求,活化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

泱泱華夏,每一寸河山,都飽蘸着曆代文人墨客的詩情畫意。

全新開播的《經典詠流傳·大美中華》帶着一顆“江山留勝迹,我輩複登臨”的瞻仰之心,通過詩詞品鑒、歌曲演繹,帶領觀衆直覺感受祖國各地的繁華勝景與風土人情,展現在歲月流轉中奔流不息的中華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

“吟一首詩,看千年經典惹人戀;歌一阕詞,讓蕩氣回腸詠流傳。”節目在康震老師作詞,張傑演唱的《大美中華》中拉開新一季的帷幕,阿雲嘎、楊宗緯、鄭棋元、蔡程昱的《憶江南》,齊·寶力高、郭采潔的《家香》,張衛健的《一生大笑能幾回》,王晰、朱德恩的《節氣歌》,胡彥斌的《望天門山》依次登場。

從太白唱醉的明月、杜甫贊過的春雨、王維心裡的空山,到陸遊、蘇轼眼中富春山的春天,岑參安放壯志豪情的邊塞涼州,薩都剌筆下牛羊遍地、野草生香的草原風光,再到“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的農時物侯之美……乘着歌聲的翅膀,領略祖國大地的錦繡畫卷,在詩詞歌賦的興發感動中,迎接我們與曆史和先賢的隔代相知。

中華之美,源于其博大精深、生生不息,更源于其曆久彌新、時時奮進。《經典詠流傳·大美中華》将對“大美中華”的認知與傳遞拓展到對國家與時代、人民與生活、文化與傳統的立體觀照之上,生動呈現中華文脈與時代氣脈的同頻共振。

例如,節目從《望天門山》衍生開來,講述長江古往今來承載着的眺望與夢想。沿着青年李白出蜀而下的軌迹,同樣和長江淵源頗深的經典鑒賞人康震、撒貝甯、廖昌永,經典傳唱人胡彥斌,各自分享了記憶中的長江畫卷。節目讓觀衆看到,大江大河不僅孕育了中華民族,更孕育了民族基因裡奮鬥不息、勇往直前、海納百川的精神氣節,綿延千載,傳承至今。

再如,當《憶江南》被詩意唱響時,舞台背景中不時浮現位于今天浙江桐廬與富陽一帶的山水城市圖景。鄉村振興的嶄新氣象,青山綠水的文化生态,構成了新時代的富春山居圖。

回溯精神的故鄉,正是為了在增強文化認同中堅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自覺。正如撒貝甯所說,走進傳統文化裡的大美中華,其實也是告訴我們今天的文藝工作者用什麼樣的眼睛,用什麼樣的心,去體會屬于這個時代的“大美”,同時也期待着我們今天的現代人能在這樣一幅山水中,用我們的智慧讓它變得更美。

深化“和詩以歌”

創意音舞詩畫,打造“沉浸式東方美學”

作為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文藝節目中心與央視創造傳媒有限公司傾情打造的大型文化音樂節目,《經典詠流傳》首創“和詩以歌”模式,為優秀傳統文化插上現代流行音樂的翅膀,并在每一季都展開與時俱進的優化更新,努力讓詩詞回歸生活,觀照時代,溫潤人心。

在虎年總台春晚的舞台上,以傳世名畫《富春山居圖》為核心打造的創意音舞詩畫節目《憶江南》為如何進一步讓經典“活”起來,提供了全新的啟思。《經典詠流傳·大美中華》第一期節目中,《富春山居圖》的卷軸被再度打開,宋詞、名畫、歌聲與科技完美融合,阿雲嘎、楊宗緯、鄭棋元、蔡程昱四位經典傳唱人扮成“漁父”,泛舟水上。當他們唱起陸遊和蘇轼的詞,一竿風月、一蓑煙雨的意境愈發真實。觀衆也随着他們置身“重重似畫,曲曲如屏”的美景,在古今對話的時光旅行中流連忘返。

節目自2018年開播以來,在廣大觀衆,尤其是青少年中成功掀起“詩詞音樂風”,有力促進了古典文化的全民傳播,它也成為唯一一檔囊括星光獎、白玉蘭、亞廣聯三項大獎的電視綜藝節目。總台文藝中心常務副召集人許文廣表示:“新一季《經典詠流傳》從‘新’出發唱響大美中華,節目在立意、技術、藝術呈現三個層面實作了新的突破。”

今年,第五季節目依然立足傳統文化,深化融合思維,通過“思想+藝術+技術”的立體更新,賦予“和詩以歌”更為豐富的文化想象力和更加酣暢的沉浸體驗感,以高品質的内容供給,進一步提升廣大觀衆的文化幸福感。借助AR、全息影像等高科技,《經典詠流傳·大美中華》突破傳統舞台的時空限制,圍繞自然、畫卷、古迹等展開大膽構想,在虛實結合中模糊舞台邊界,讓觀衆得以通過視聽體驗走進詩詞的意象、深入曆史的肌理、縱覽山河的遼闊。

讓觀衆念念不忘的,還有歌曲《家香》:78歲的馬頭琴演奏家齊·寶力高現場演奏具有獨特風格的蒙古族音樂,舞台堆滿草垛,在光影的配合下,霞光、落花、風沙細膩再現,與郭采潔“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卷地朔風沙似雪,家家行帳下氈簾”的吟唱相得益彰,美不勝收。

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載之遺韻。不同民族、不同地區、不同年齡的傳唱人在《經典詠流傳·大美中華》中共同以音樂之名,持續開拓着“美美與共”的文化篇章。節目在第五季依然顯示出強勁的創造力和生命力,歸根結底在于它既開創了和詩以歌的模式,又以持續創新保持着現象級的影響力。其對藝術品質和文化立場的堅守,展現出古今關照的共同情懷和“古詞新曲”的時代價值,深層挖掘着我們共同的精神美學,既深厚綿長,又朝氣蓬勃。

來源:央視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