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于“這樣的草莓還能吃嗎”答作者

作者:明月天涯劍

前段時間有作者在頭條上發作品,把草莓簡直說成了“毒包”,我大略地說明了情況。誰知剛剛作者@說,是引自抖音上的作品,其作者粉絲多多。我就納悶了,粉絲多少能代表專業知識多少麼?能代表事理見識正确與否麼?我的回複如下:

關于“這樣的草莓還能吃嗎”答作者

他就是十億粉絲也不行,隻能說明我們這個時代太浮躁。這群人,包括作者和粉絲,都是一些不懂植物學和不懂氣候學的人。草莓這種植物鬧病蟲害最少,果子成熟又在病蟲害最少的春季。是以含有機磷與有機氯農藥,基本是扯淡。它的假在哪,一個是膨大劑,二個催熟劑、三個防腐劑,而這三個東西靠洗是基本不起作用的。

關于“這樣的草莓還能吃嗎”答作者

草莓果子的特性是成熟期太快,熟後二天就爛。有些不法分子,尤其是供應城裡的商品,利用城裡人不懂眼,求個大,求整齊,求新鮮的特點,使用上面三種東西。一般使用膨大劑後,迅速長起了個,再使用催熟劑,這樣可以不使用防腐劑。因為催熟的果子放置的時間本身就可以延長三至四倍,被“特殊加工過的果子”一般隻供應城市。農村人消費務實、保守、對農産品懂眼又不追求新、特、奇,是以農村集市上的草莓大可放心食用。想吃到無毒無藥的草莓,城裡人大可到農村集市上去買。另外,通過多年的培育良種和栽培技術的提高,草莓的品質與個頭兒比以前确實好了許多,但基本特性是沒有變的。

關于“這樣的草莓還能吃嗎”答作者

我們要承認,許多造假行為是由于市場的消費觀念的不成熟和消費者的要求遠遠地超出了商品的極限造成的。很多時候沒有人天生願意做假,是這種不切實際的消費觀念逼的。中國人有一種貪便宜的脾性,這也助長了生産者的造假行為。比如物美價廉,實際上基本的情況是:物美了就不可能價廉。農村大爺有一句話是:又想好,又想巧,又想小驢兒不吃草,還得哄着哒哒跑,哪找?

中國的食品市場的混亂如何整治,首先抓源頭,這個源頭,我們以前是本末倒置的。以後不要再以生産者為源頭,而應以消費者為源頭,消費者應該對自己所消費的商品有一定的了解。比如草莓,他應該長多大?什麼顔色?保存期限多長?超出的一概不買。如此,你就是打死他,果農也不可能去作假。我知道,這樣講對消費者是不公平的,但為了你的身體健康和培育一個成熟的食品商業市場,在目前的狀況下是必須的無奈選擇。二,加強市場監管,清除占着茅坑不拉屎的機關和個人,做到品牌能追蹤。三,做好對農民食品商品的生産的宣傳和違法的懲戒力度。

關于“這樣的草莓還能吃嗎”答作者

我的另一個身份是農業技術員,而且是個真正在農村的、時時關注農業實際情況的、不挂羊頭賣狗肉的農業技術員,我沒有時間和興趣與一群對三農無知的人員和炒做起來的假專家們扯淡,老實說他們也不敢。咱是有真東西的,您老愛信不信。

關于“這樣的草莓還能吃嗎”答作者
關于“這樣的草莓還能吃嗎”答作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