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農民鋤地意外撿到“一窩錢币”,竟是“穿越者”王莽時期金錯刀

1987年4月,陝西省岐山縣村民張孟岐在自己地裡鋤地。沒料到,這一鋤頭下去,居然就挖出了“一窩寶貝”!

黃土之下埋着兩千年前的“錢币”!其中有兩枚在古代可以兌換一斤黃金

家住岐山縣鄭家塄村的村民張孟岐,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下地幹活,從未想到有一天自己也可以從地裡挖到寶!

可這一回,老天眷顧了他!張孟岐一鋤頭下去,就聽到了脆響!一開始,他以為是泥巴裡有大石頭,結果用手扒拉開一看,好家夥,居然是幾枚生滿銅鏽的銅片片……

農民鋤地意外撿到“一窩錢币”,竟是“穿越者”王莽時期金錯刀

岐山自古以來曆史厚重的地方,《國語·周語》“周之興也,鸑鷟(鳳凰之别名)鳴于岐山”之地。岐山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發祥地之一,地下确實埋藏着無數的寶藏和秘密!

作為世代居住于此的張孟岐,從小就聽老輩子講那些“誰誰誰挖到寶貝”的精彩故事,這一回輪到他了……

張孟岐使勁兒扒拉着泥土,不一會兒就從剛才的深坑裡刨到了幾十枚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銅片片,另外還有一面鏽迹斑斑的銅鏡!

張孟岐有些見識,他估摸着這些銅片片應該是古代人用的錢币,但是具體是些啥就分不清楚了……

不過,管他是什麼朝代的錢币,地下埋得就是寶貝!張孟岐瞧着四下無人,便匆匆将這些東西揣進口袋一路小跑回了家……

之後的好幾天,張孟岐晚上沒事就拿着這些銅片片搗鼓,他老婆見他如此魔怔,還罵他“小心是死人的東西不吉利!”

不過這哪裡是他一個農民看得出門道的東西,一來二去的他也就失去了耐心!

正巧,寶雞市博物館到民間征集文物,大家踴躍将家裡的“鍋碗瓢盆”拿去鑒寶!張孟岐也坐不住了,揣着幾枚銅片片也去了一趟……

不過,博物館的從業人員對他拿來的東西,并沒有多大反應,僅僅是說這是一些古代錢币,值不了幾個錢,希望他能夠無償捐獻給國家!

張孟岐有些灰心喪氣,好不容易以為挖到了寶貝,可以換點錢,結果被專家認定沒啥價值,還讓無償捐贈?

回到岐山縣後,不死心的張孟岐又跑到了岐山縣博物館,拿出幾枚銅片片,繼續讓專家鑒定……

這一次,他聽到了不一樣的結果!

如今想來,也不知道是市博物館的從業人員馬虎大意,還是岐山縣博物館的專家更有慧眼。這一回,專家認出了張孟岐手裡的東西是什麼!

專家告訴張孟岐,他手裡的這些東西,都來自兩千年前的王莽新政時代,包含:兩枚金錯刀,一枚契刀,一枚貨布,大泉五十和貨泉各十數枚和一面銅鏡。

在這些東西裡,最有價值的就是那兩枚“金錯刀”。

這種“金錯刀”是由王莽主導制造,錢體由刀環、刀身組成,青銅澆鑄。分為環柄和刀身兩部分,環柄為圓形方孔錢。

環上有銘文上曰“一”,下曰“刀”,字為陰刻,字陷處填以黃金,并且加以打磨,使字面與錢面平齊,故又稱“金錯刀”,刀身上鑄有陽文“平五千”三字。

意思是,一枚“金錯刀”可以抵五千的五铢錢,如此換算下來,兩枚“金錯刀”在當時即可以換取一斤黃金!

實際上,“金錯刀”隻是王莽掠奪民間财富的一種工具和手段,借此貨币改革積累大量的黃金!

是以,王莽的貨币制度在民間很快便遭到了強烈抵制,“金錯刀”的流通時間相當短暫!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使得這種錢币存世非常稀少,成為了非常珍貴的文物……

張孟岐的這兩枚“金錯刀”長7.2厘米,重約30克,儲存得非常好,品相完美,是以具有較高的曆史價值!

經過雙方的商議,岐山縣博物館獎勵張孟岐7元錢,收回了他手中的這些古代錢币,同時考慮到他來回的交通費、食宿等雜費,最終給了他20元零6分!

張孟岐的小小願望算是“實作了”,他挖到的寶藏的确是寶貝!

那麼,這種罕見的“金錯刀”如今的市場價值幾何呢?

查閱了一些最近十餘年的拍賣紀錄,“金錯刀”從2010年的一枚拍賣價格大約在9.6萬元,到2019年美國聯邦拍賣公司拍出過一枚19萬。

其實,“金錯刀”最特别的地方是它所承載的曆史價值,以及鎏金的藝術工藝!

這是中國古代程序中的一件實物佐證,也是和那個被稱為“穿越人”的王莽直接有關的實物……

至于到底價值幾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