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有限的墓碑上刻下無限的故事,墓碑設計師創作獨一無二的“生命”印記

4月2日上午9時,40歲的江燦忙完其他工作,将自己關在工作室,為一名離世老人設計墓碑。老人生前是位數學老師,喜歡下圍棋、拉二胡,家屬希望這些特點都能展現在墓碑上。江燦已經改了3天設計方案,但還是覺得不理想。

2005年大學畢業來到扁擔山公墓,學環境藝術出身的江燦每年都要負責幫家屬設計墓碑,最大限度滿足逝者和家屬的心願。16年來,他設計的墓碑已有近千塊。在有限面積的墓碑上,他将自己對生命的了解和逝者的故事相結合,留下一道道獨具特色的印記,“這些印記時刻都在告訴我們,曾有一個鮮活的生命來過。”黃鶴、電腦、小提琴、鴿子、股市曲線圖……這些都是江燦在墓碑上為逝者留下的圖案。

入行

在有限的墓碑上刻下無限的故事,墓碑設計師創作獨一無二的“生命”印記

扁擔山公墓墓碑設計師江燦。長江日報記者史偉 攝

作為扁擔山公墓唯一一位墓碑設計師,江燦當初接觸這方面工作純屬偶然。

江燦是黃岡人,就讀三峽大學時他主修的方向是環境藝術,畢業生基本上都去了建築公司、園林等部門。

2004年,他無意中逛招聘會時,發現扁擔山公墓在招景觀設計人員,正好在實習期的他就報了名,希望能實習一年,畢業後再去找别的工作。

這次實習,是他開始真正接觸這個行業。

臨近畢業,江燦和另一名實習生一起接到了一項任務:在老師傅的帶領下,為公墓裡的一處老舊中式壁葬區提出改建方案。最後,江燦的方案勝出,他也得以在2005年畢業後正式入職。

一直到現在,江燦設計的壁葬長廊仍在使用。

随着社會的發展,開始陸續有家屬希望能将墓地修得漂亮一些,這給了江燦不小的挑戰,“當時全國這一塊都在探索,沒有什麼先進經驗可供借鑒,隻能靠自己摸索。”

江燦學過建築學,他将建築學與藝術設計方面的知識結合在一起,應用到墓碑設計上,他希望設計的每一塊墓碑都能與逝者高度契合。

設計

4月2日上午,頂着烈日,江燦帶着記者找到了部分他親手設計的墓碑,通過藝術化組合、加工,這些墓碑成為墓主人的身份辨別。

在一處墓地,葬着一對同一天離去的小哥倆。家屬想給兄弟倆設計一塊特别的墓碑,于是找到江燦,告訴兄弟倆生前喜歡看書和電腦,希望墓碑上能展現這些元素。通過實地反複觀察,經過十多稿修改,江燦成功完成了家屬的心願。墓碑下方刻上了一台電腦主機和一台顯示器,“電腦”前用石材做成兩本打開一半的書,寄托了親人的無限哀思。

在有限的墓碑上刻下無限的故事,墓碑設計師創作獨一無二的“生命”印記

向欣然先生墓碑上的黃鶴樓。長江日報記者史偉 攝

黃鶴樓重建工程總設計師向欣然先生去世後安葬在扁擔山公墓。他生前曾說,自己與黃鶴樓結下的是“終身之緣”。向欣然先生的墓碑設計風格充分展現了這一點。碑背面刻有一幅先生生前手繪的黃鶴樓草圖。墓碑正面的設計上,江燦在黃鶴樓圖案的上空設計了一隻黃鶴,寓意“駕鶴西去”。

在有限的墓碑上刻下無限的故事,墓碑設計師創作獨一無二的“生命”印記

一位熱愛攝影老人的墓碑。長江日報記者史偉 攝

附近一處墓地的墓主是一位熱愛攝影的老人,家屬希望能在墓碑上展示老人的愛好。經過反複溝通、思考,江燦将老人的一張經典生活照進行了抽象處理,用影雕的手法展示了老人的故事:一位老人手持相機,正在拍攝柳枝,栩栩如生。

江燦說,對于每一位來找他設計的家屬,他都會耐心聽取對方想法,并根據墓地周圍環境,充分與家屬溝通,直到拿出一份令人滿意的設計方案,“每一份方案都需要反複修改。”江燦告訴長江日報記者,他耗時最長的一個方案足足用了4個月。

在有限的墓碑上刻下無限的故事,墓碑設計師創作獨一無二的“生命”印記

江燦在反複修改方案。長江日報記者史偉 攝

挑戰

目前公墓用的墓碑基本都是兩種規格,橫式墓碑長70厘米、寬55厘米,豎式墓碑長75厘米、寬55厘米,在有限的面積裡,往往需要承載家屬和本人許許多多的想法,這對江燦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

需要重新設計的墓碑一般分兩種情況:一種是逝者本人生前留下遺願,指定在墓碑上刻下一些特定圖案陪伴;一種是家屬的想法,希望在設計師的幫助下,通過碑面文字和圖案的設計,實作自己的設想。

有的逝者生前留下遺囑,要求在墓碑上刻上自己最喜愛的東西。一位音樂家去世了,江燦按照逝者遺願,在墓碑上設計了一把小提琴。有的逝者生前喜歡鴿子,江燦就在墓碑圖案上設計一隻,讓它永遠伴随主人。

“記憶最深刻的逝者是一位炒股愛好者。”江燦說,家屬找到他,希望能在墓碑上展示逝者的愛好,琢磨了很長時間,江燦想出了一個方案,在墓碑上刻上一幅股市曲線圖,家屬非常滿意。

“客戶的想法有時候超出了我們的技術水準。”江燦說,碰上這樣的情況,他就會給對方制定新的方案。曾經有家屬希望能在墓碑上刻上“藍天白雲”,而且要求是彩色效果,但目前采用的影雕技術都是黑白色。經過努力,他給客戶設計了新方案,用烤瓷技術實作了家屬的想法。

在有限的墓碑上刻下無限的故事,墓碑設計師創作獨一無二的“生命”印記

江燦設計的圖案影雕在逝者的墓碑上。長江日報記者史偉 攝

印記

除了技術上的難題,與家屬就方案達成共識是江燦覺得最難的事情。一位去世的老人有5個子女,大家想法都不同,但平時忙着上班,也沒有辦法同時到場商量。江燦每次将設計方案修改完後,就有家屬上門取回去讨論,再回報意見。最後花了4個月時間,前後做了10多個方案,才最終與所有家屬達成共識。

江燦說,之是以自己願意耗費這麼多精力去完成一個設計方案,就是出于對逝者的尊重,“墓碑濃縮了逝者的一生,我希望我設計的墓碑能成為逝者獨特的印記。”

妻子王豔輝也在扁擔山公墓工作,負責墓碑文字排版。在她眼裡,江燦是一個細心又有責任心的人,“他隻要接到家屬的預訂電話,就非常專注,每幅草圖都畫得很仔細。”

“00後”陳子左畢業于武漢市民政職業學院,去年9月份入職,在平時工作中經常和江燦有交集。他親眼看到逝者家屬趕到公墓,當面向江燦表示謝意,這一幕讓這個年輕人感到震撼,“他(江燦)的工作不僅讓家屬能更好紀念逝者,更是留下了人生印記,讓更多人知曉逝者的故事,讓逝者的一生更有意義。”

“殡葬工作同樣需要藝術。”在扁擔山公墓副主任陳婷眼裡,江燦就是這樣的“藝術家”。要設計出一塊出色的墓碑,設計師必須要投入自己的個人情感,要将自己對生命的了解融合到設計方案裡,“這樣設計出來的墓碑,每一塊都是獨一無二的。”

(長江日報記者史強)

【編輯:汪宇瑾】

更多精彩内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下傳“大武漢”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