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绛先生曾寫道:
遇到一個好的夫妻,是一種恩賜。隻真正喜歡你的人,才會打心眼裡覺得你特别好。因為擁有這樣的愛,你會變得自信有底氣。一個很好的夫妻,可以減輕一半的人間疾苦。
對于展翔來說,顧清俞是他守護了10年的白月光。

這10年裡,他對她一直很好,不求回報得好,硬是從一見鐘情慢慢地變成了習慣,甚至成為了本能。即使是顧清俞和施源結婚,他也沒有完全退出,隻是在适當的時候以自己認為适當的方式,繼續着自己對顧清俞的愛。
在顧清俞和施源離婚之後,展翔順理成章,光明正大地開始和她交往。很快,毛腳女婿就正式的登門拜訪。
吃飯席間,葛玥的戒指掉進了垃圾桶,不分青紅皂白的蘇望娣直指大年偷了。突如其來的事情,把和諧的氣氛推到了冰點。隻是,讓顧清俞沒有想到的是,身為她的男朋友,顧家的準女婿,展翔在飯後竟然開口希望顧清俞能多體諒一下馮曉琴。
在展翔看來,這無非是一句幫朋友的話,但在顧清俞看來,卻已經成了他内心最真實的寫照。
愛很盲目,但卻不能沒有底線。
不管在旁觀者眼裡,展翔和顧清俞多麼的不搭,可展翔卻不理會這些,隻要是他心裡認為對的事情,哪怕顧清俞把他當作備胎,可隻要顧清俞不反感和拒絕他,他就有機會。
守得花開月正圓,顧清俞和施源的婚姻來的很快,結束的也很快。就在大家都非常惋惜那段郎才女貌的婚姻時,顧清俞當着家人的面宣布,自己正在和展翔談戀愛。
之是以要這麼做,她不願意看到弟媳被家人誤解和冷嘲熱諷之外,也為了讓家人不再操心自己的終身大事。
很快,顧家人都熟悉的毛腳女婿展翔,就以準女婿的身份登門拜訪。可是這次拜訪,卻把一個真實的展翔,真實地展現在了顧清俞的面前。
顧家每逢有大事,都會在家裡聚餐,更不用說準女婿上門。沒有客套,沒有别扭,展翔和顧家人很快就融入在了一起。
可是,葛玥把戒指放在洗手台,大年不小心碰到垃圾桶之後,表面的和諧很快就被迅速攪得腥風血雨,尤其是蘇望娣站起來,毫無根據就開始指責大年偷了戒指之後,坐在一旁的展翔雖然不言語,但是都看在了眼裡。
從前,他或多或少地知道顧家這婆媳、姑嫂關系并不好,但是着實沒有想到是如此的不好。他眼睜睜地看着顧家人對馮曉琴和她弟弟妹妹的有意針對。
相比較顧家其他人的冷眼旁觀,尤其是身邊顧清俞的一副看客心态,展翔此時已經站在了馮曉琴一邊,他左右相勸着說大年不是那樣的人。
展翔敢搭腔,除了是想平息沖突,更深一層的含義是,相比較相信顧家人,展翔反而更相信馮曉琴的為人。自然而然,他對馮大年的信任隻多不少。
雖然說愛會讓人盲目,可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尤其是看到了顧家人那份對外地人的傲慢與偏見的時候,連展翔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心其實已經有了選擇。
他隻身來到上海打拼,靠着過人的膽識和魄力,在上海擁有了不少的房産。表面上,很多人對他都贊賞有加,可背地裡無一不是用“暴發戶”這樣的貶義詞來形容他。
即便展翔再百毒不侵,可終究還是介意自己在别人眼中,尤其是本地人眼中的樣子。原本他以為自己能和顧清俞走在一起,是自己真正的被大家接受和認可,可是在顧家這頓吃着并不順利的飯,讓他看到了人性的另一面。
王爾德說過這樣一句話:
墜入愛河的人,總是始于自欺欺人,終于欺騙他人。
無法感同身受他人的不易,是二人最大的差距。
展翔骨子裡是善良的,他和馮曉琴一樣,明白底層人群的不易和悲哀。
顧家人,骨子裡是傲慢的,他們對馮家人有偏見,除去顧士蓮和高暢,所有人都會下意識地覺得,戒指就是馮大年偷的
展翔和顧清俞,三觀不一緻,僅是一次上門吃飯,就能看出,他們不是一類人,自然就進不了一家門。
想要在生活裡保持精緻,似乎這是顧清俞和顧家最大的問題。縱使生活比上不足,可是來自本地土著莫名其妙的優越感,讓他們對像展翔、馮曉琴這樣的外地人,充滿的不是包容,而是蔑視。
蘇望娣和馮家姐弟起沖突,一桌子上的人,表現各異。除了展翔和顧士蓮在解決問題,其他人都隻是坐着靜觀事情的發生,他們那冷靜的臉上,仿佛刻着“習以為常”四個醜陋的大字,尤其是平日裡最有主意的顧清俞,卻是一言不發。
顧清俞了解馮曉琴的不易,但是她無法感同身受,但是展翔卻能。是以從本質上來說,這就成了顧清俞和展翔之間最大的差距,也是問題的關鍵。
二人相識十年,如果算朋友,他們的确可以成為很好的朋友。但是,從很熟悉的朋友到戀人或者是夫妻,大多數情況下都會無疾而終。
愛一個人是需要全身心的付出,可是當真正在一起時,如果沒有一絲内心的沖動,那真的不過就是為了在一起而在一起,結果便隻有失敗。
寫在結尾。
一個人究竟愛不愛另一個人,其實很好分辨,且看他的眼神就能明白。
展翔對顧清俞,就如同顧清俞對施源,前者對後者的眼神裡永遠充滿着無法控制的喜愛。
也許,我們總會執着于内心深處曾經無法釋懷的那束白月光,但是真正擁有的時候卻發現,很多事情早已經物是人非。
就如同展翔,他千辛萬苦地等待,等到了準女婿的身份。可是顧家這個地方,該不該踏進來,這一頓飯,就成了最好的驗證。
是以,他和顧清俞,此生注定無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