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明節氣物候桐花美詩七首:紫桐花發即清明,折取桐花寄遠人

清明花信之桐花七首:清明一候桐始華,桐花覆水葛溪長

”桐始華。田鼠化為鴽。虹始見。“《禮記月令》之季春清明節氣三候,

清明是慎終追遠的節日,這是清明節蘊含的傳統文化精神的内涵。但是清明最基本的存在在于它是一個節氣。所謂節氣,就是按照太陽規律劃分四季,展現四季特征,便于人們把握農業和生活的一個月曆坐标。

節氣的存在非常古老,至少在周朝就已經基本定型,其源頭可以上溯黃帝時期。

當北鬥的鬥柄指乙(或太陽黃經達15°)為清明節氣,實際就是太陽在地球赤道和北回歸線間運作的中段,時間長達十五天。此時太陽繼續北移,晝長夜短,氣溫溫暖,海上氣團帶來降水,濕潤空氣和土地,這一段時間,是春天草木蓬勃生長的階段,河流水漲,青山碧綠,卻又溫潤宜人。

大地呈現春和景明的清新之象,水清景明,故名”清明“。這是濕度,降雨,光照,最好的時段。既擺脫了冬寒春寒,又沒有到夏天那種炎熱。

是以古代的重大的水邊祭祀,祭祀先祖和踏青多集中在清明前後,既适合慎終追遠,緬懷逝者,又适合吐故納新,舒展心情,面向未來。

在漢朝編撰的先秦是禮記《月令》裡,就有季春上旬”桐始華.田鼠化為鴽.虹始見“的物候表述。經過曆代人的驗證,這三種物候現象成為清明節氣時段的三種物候。

其中,列在首位的就是”桐始華“,說的是清明節氣到了,高大的桐樹會開花。

古代的桐樹,當然品種也多,有梧桐,青桐,泡桐。

那麼這個桐樹開花是指的哪一種呢?通常在清明節左右開花的是泡桐,花色潔白或者銀紫色,而青桐則是夏天開花。而古詩詞裡應對的清明桐花,多指的是泡桐。

梧桐鳳凰雖然是一種傳說,但是在四川雲貴的原始山林中,桐花開時,确實有小巧的五彩鳥兒圍繞吸食花蜜,被稱為夭鳳。

清明節氣物候桐花美詩七首:紫桐花發即清明,折取桐花寄遠人

”上樹摘桐花,何悟枝枯燥。

迢迢空中落,遂為梧子道。“隋 · 無名氏讀曲歌八十九首 其十三

魏晉時代,寒食節已經是祭祀祖先的節日,人們往往在寒食節回鄉祭祀祖先,在清明節啟程,奔赴遠方求學做事,是以清明節也成為送别的節日。

在路上送别心愛的情郎和夫妻,山路彎彎,女子爬上泡桐樹,摘下桐花,桐花中心有蜜,又可以做菜,在桐花落地的時候,那紫色的桐花落在路上,女子心生傷感。

這是用桐花鋪就的道路啊,願望我的郎君,一路錦繡出山,一路錦繡回來。

有沒有看到桐花盛開的道路,那種銀色紫色的花朵像雲霞一樣,巨大的高樹如穹窿支撐,在清明時節,如夢如幻。

清明節氣物候桐花美詩七首:紫桐花發即清明,折取桐花寄遠人

”清明來向晚,山渌正光華。

楊柳先飛絮,梧桐續放花。

鴽聲知化鼠,虹影指天涯。

已識風雲意,甯愁雨谷賒。“元稹 〔唐代〕詠廿四氣詩 清明三月節

到了唐朝,中唐元稹對全國頒布的節氣詩裡,關于清明節,是沿用了月令三候,是作為節氣知識的詩曆本,對全國刊行。其中的物候是經過了唐朝當時的氣候專家認可的。

這首詩,也談到了清明節幾個重要的物候特點。

一,山水滋潤,發出不同于其他季節的青蔥的光彩。

二,柳絮飛揚。這是隋唐大面積種植柳樹的結果,柳樹成為常見的田園,驿路,園林樹種,而柳絮正好是在清明節左右成熟飛花。

三,這個就是沿用了古代的物候知識,高大的泡桐樹,在清明時節陸續開花。

四,鹁鸪出來叫喚,而雷雨增多,天上看得到彩虹。

元稹在四川 ,湖北,通州,通州都做過官,遊曆廣泛,他鐘愛桐花,那寂寞流放的道路上上,在寺院裡,高大壯氣的紫色桐花,安慰着他寥落的心情,他常以桐花自比,寂靜深山,無邊明月,沐浴在孤獨清明的夜色裡。

是以元稹這首流傳廣泛的清明節氣詩裡的梧桐花,就是他最熟悉的泡桐花。應對了桐花是清明節氣之花的美稱。

”共醉流芳獨歸去,故園高士日相親。

深山古路無楊柳,折取桐花寄遠人。“ 唐 · 戴叔倫《送呂少府》

這又是一位在故鄉寒食節歸來掃墓,卻又于清明節離開的故人。

在回鄉的日子裡,一起醉過無邊山林花木,清美春光,一起遊曆,産生了深厚的感情。

然而寒食節的掃墓期後,就是奔向他鄉的遊子。

此時沒有梅花,而深山古道,也沒有城市或者江南夾岸種植的楊柳。隻有應着清明節氣開花的道路上的桐花。

桐花成了清明送别最應景的花樹,沒有楊柳折,折指桐花也美。祝你一路鳳凰缭繞,步步高升。

”自歎清明在遠鄉,桐花覆水葛溪長。

家人定是持新火,點作孤燈照洞房。“中唐 · 權德輿《清明日次弋陽》

唐朝的寒食節清明節連在一起,但寒食節禁火,重在祭祀,清明節則啟火,重在迎新。權德輿的老家在甘肅,長安也應該有家,但是做官往往會調任地方,這是他在江西弋陽過得清明節。

我感歎清明時節是在他鄉,這裡桐樹在水邊生長,茂盛的花開低壓過水面,那流水潺潺,岸邊是無限江南的芳草葛藤。

按道理這樣舒适的美景,他應該沉醉才是。

但是正是不同的地方風物,讓他想念家鄉。

家鄉比南方幹燥,那桐樹在深山田園間,格外高大。

南方用于取火的木料很多,用不到桐樹身上,但是在家鄉,人們會用桐樹枝來引新火。

他的妻子,必定是用桐木點火,照亮着清寒的室内。

江南雖好,可是這裡沒有妻子,沒有家鄉那種味道啊,再茂盛的桐花,隻會勾起我無限的惆怅。

清明節氣物候桐花美詩七首:紫桐花發即清明,折取桐花寄遠人

“聞莺樹下沈吟立,信馬江頭取次行。

忽見紫桐花怅望,下邽明日是清明。”唐· 白居易《寒食江畔》 節錄

這是白居易母親去世後回家守孝。

由于時間短促,寒食節并沒有能回到故鄉,但是離故鄉相當近了。

他在離家鄉不遠的地方,住宿,今天是趕不回去了。

幹脆,停下來,牽着馬在江邊逗留。空曠的江邊,也有柳樹,聽見黃鹂鳴叫。

忽然間在黃昏的江畔,他看到一樹巨大的紫桐花,讓他視覺振奮,轉而又是惆怅,為什麼呢?

一,未必處處可以看到桐花,這是白居易的不期而遇,而且馬上醒悟到桐花是清明之花。

二,他算計日子,真正回鄉不是寒食,而是清明節。唐人祭祀是重寒食的。

三,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喜歡桐花的元稹就是白居易最好的朋友,而白居易曾經用紫桐樹來形容元稹,可以想見元稹高大,氣質華麗。

四,此時的元稹貶谪通州,遠在四川,而白居易将在故鄉守孝三年,這巨大的桐花樹,提醒他和元稹将有很長時間不可能在一起。

五,這首詩記錄心情,也是提醒自己和元稹,我的心中,處處有你,我是最知道你的冤屈的,但是我清明如此,也隻能困守家鄉。

這是含義深廣的友誼和安慰。在人世的坎坷中,心靈點亮一種為對方照耀的清明。

清明節氣物候桐花美詩七首:紫桐花發即清明,折取桐花寄遠人

“病夫隻欲閉柴荊,客至從嗔不出迎。

未恨家貧無曆日,紫桐花發即清明。”宋 · 呂本中《寒食 其四》

呂本中是北宋時期正直的官員,曆任中書舍人。因忤秦桧罷官。但是他本人清傲有骨氣。

隐居的時候,不結交權貴,有着自身的操守和堅持。

我生病了,隻想安心做個隐士,有客人來了,我很煩惱,不願意出迎。

我不恨隐居在這裡,因為貧寒,不知道外界的事情,甚至連月曆也模糊了。

但是我知道,紫桐花開的時候,就是清明節氣的到來。

這裡其實蘊含着他高尚的人格自诩。

他自己就是紫桐花,自在開在季節的清明時段,而人間隻有清明的時候,他自然會出來做官。

這是古代儒者君子的操守,窮則獨善其身,不改高潔,達則兼濟天下。時不與,也沒有什麼可抱怨,安心隐居,修身齊家。像桐樹一樣高大,像桐花一樣高潔。

”清明一候桐始華,亭亭嫩綠臨窗紗。

為惜分陰坐春晝,高岡鳳翙予情遐。“清 · 弘曆《 桐花 》

這是清朝乾隆皇帝一首寫桐花的詩。

清明節氣第一候,就是梧桐開花,你看看窗外亭亭的梧桐,正在發着嫩綠的葉芽和清新的花芽。

我愛這美好清明節的時光,坐在桐花窗下,想象那山林鳳凰圍繞桐花的美景啊。

清明節氣物候桐花美詩七首:紫桐花發即清明,折取桐花寄遠人

清明節氣第一物候是桐花,二十四番花信風,也将桐花列為清明節氣的第一花信。

隻有看過桐花爛漫在三月的人,才能感受那種紫氣仙美,仿佛随時都會有鳳凰來臨的那種大氣。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檔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