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明郊遊采回野菜,學會正确處理,才能讓全家人吃出健康

野菜,在生活困難的時代,是許多家庭必備的戰略儲備。如今,野菜又成了綠色、營養、防病的代名詞,還經常被擺到高檔宴席的餐桌上。春暖花開的季節,采野菜大軍四處出動,到郊外、到公園、到山間,放飛心情,滿載而歸。但是,許多人并不清楚野菜的成分,更不了解野菜可能帶來的健康隐患。必須提醒各位,吃野菜,有學問,采回來就吃,可能會惹來大麻煩。放下筷子,學會野菜處理和防病方法,才能讓全家人吃出健康。

清明郊遊采回野菜,學會正确處理,才能讓全家人吃出健康

野菜品種很多,有些野菜帶着濃郁的清香,質地柔嫩,口感獨特,綜合營養價值較高。但是,吃野菜帶來的麻煩也不少,其中,日光性皮炎及過敏,就是典型的代表。日光性皮炎,通常發生在進食野菜之後,皮膚經過紫外線照射,面部、頸部、手部等暴露部位,會出現瘙癢、灼熱,嚴重的時候,還會出現水腫、瘀斑、水泡,以及發熱、頭痛、乏力、惡心、嘔吐。

清明郊遊采回野菜,學會正确處理,才能讓全家人吃出健康

吃野菜後,引起日光性皮炎,需要具備2個條件,第1,是野菜中含有感光元素,吃野菜時,處理方法不當,或者進食量較大。第2,是吃野菜後,接受日光照射。能夠引起日光性皮炎的野菜種類較多,比如,灰菜、紫雲英、蘿蔔葉、榆樹葉、槐花、苋菜、刺兒菜。應對方法,第1,不要吃得太多。第2,在晚餐吃野菜,可以避免陽光照射。

清明郊遊采回野菜,學會正确處理,才能讓全家人吃出健康

吃野菜,還有1個健康隐患,是引起過敏。容易發生過敏的野菜,主要包括灰菜、馬齒苋、莼菜、野蔥、野芹菜。過敏症狀及其表現,取決于個人的體質狀況以及野菜的進食量。此外,多數野菜性寒味苦,吃多了,可能傷及脾胃,引起胃痛、惡心、嘔吐,屬于脾胃虛寒及氣滞血淤體質的人,吃野菜,隻能嘗鮮,不宜多吃。吃野菜後,如果出現周身發癢、皮疹、浮腫、皮下出血等症狀,應該立即就醫。

清明郊遊采回野菜,學會正确處理,才能讓全家人吃出健康

吃野菜,還要特别注意1件事,預防農藥中毒。春天,因為耕作和播種需要噴灑農藥,田間地埂上生長的野菜,也會是以帶有農藥殘留,比較常見的是有機磷中毒。是以,采摘野菜,需要了解附近區域的農藥使用情況,采回的野菜,應該認真清洗。此外,采摘野菜時,還要注意避開公路及工業區,防止排放物或重金屬殘留過多。

清明郊遊采回野菜,學會正确處理,才能讓全家人吃出健康

吃野菜,需要端正心态,不宜過分聽信傳說,比如,吃野菜能夠抗癌、治病之類。因為,不同的野菜,有益健康的成分含量各異,是以,不能在野菜與健康之間籠統地劃等号。其次,即使野菜中含有某些可以增強免疫或殺滅惡性良性腫瘤細胞的成分,但是,大家應該明白,科學實驗可能是在體外環境下做的,而人體是複雜的系統,關鍵的問題是含量,能夠發揮藥理作用的成分,在每公斤野菜中可能隻含有幾毫克,用野菜代替藥物,是荒唐的。咱們還是以平常心看待野菜,不抗拒,也不迷信。

清明郊遊采回野菜,學會正确處理,才能讓全家人吃出健康

野菜的獨特口感,通常是由其中所含的纖維、草酸、生物堿等成分帶來的。部分野菜中,某種或某些微量元素的含量較高,是以,對于肝髒或腎髒功能較差的人來說,需要考慮鉀元素的影響,如果血鉀水準較高,吃野菜時,每次進食量不宜過多。老年人、小孩胃腸疾病患者,也需要限制野菜的攝入量。采摘野菜時,應該注意,流出白色乳汁或很苦的植物,盡量避免食用。采回的野菜,先清洗,然後,在淡鹽水中浸泡至少1小時,烹饪前,先用熱水焯燙,再放入冷水中清洗,可以去除天然毒素和過多的草酸,這樣處理,吃起來,就會避免一些健康隐患。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以科學與人文視角觀察健康,包括快報、細節、提醒、釋疑、觀察、觀點、史話等系列,内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及轉載,否則将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繼續閱讀